影视时代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2016-08-15 08:15栾姣
人间 2016年2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栾姣

(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影视时代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栾姣

(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象征指代,这是电影研究者必须关注到的一种现象。

电影;传统;文化

电影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舶来品,又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现代电影作为各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播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文化的传播本身也镶嵌着现代文化和传统知识体系的融合,所以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电影文化民族化的问题”,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个性可以在反映整体。我个人认为,这也许在其他某些个案中是成立的,就现代电影艺术而言,这个理论是不成立的。尤其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的电影如果要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站稳脚跟,它就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在里面,更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在里面,而这种符号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电影的运用上,中国的导演表现出色,中国的现代电影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好的具有极强“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影,如《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甲方乙方》、《花样年华》、《三峡好人》、《无极》、《黄土地》等,这些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或直接或间接,或从色彩,或从场景,或从传统理念,或从声音,或从民俗仪式,都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色彩中的感情流露色彩作为现代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方式,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与观众的交流、色彩的不断转变给观众的感受有时甚至超出某种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色彩在电影作品中或隐或现地透露出来,给观众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中国传统中的红色,它是中国喜庆和灵魂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的依恋是五千年文化中的经典。红色在中国现代电影中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化的元素,在现代中国电影中导演们又赋予红新的意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代表着封建社会中女人的不幸,《秋菊打官司》中成串的红辣椒代表着中国农村妇女的泼辣,《甲方乙方》中的红棉袍表现出中国传统意识的禁锢思想,《黄河绝恋》中的红五星代表着八路军顽强的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光与色的搭配中的流露银幕上的光与色是最易穿透人物的表层空间直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造型因素,它将人物的心灵和灵魂通过银幕展示给观者。光影与色调是一个可感性的充满快乐与哀愁、温馨与幸福、阴险与狡猾、聪明与智慧、狂热与宁静的多义的无形的语言世界。电影《甲方乙方》中的“白素贞”的出场,以剪影的形式透漏出女主角的妩媚;《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刺目的红灯笼,用强烈的色彩来组织空间造型,同时又体现着这种封建习俗的落后性和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强烈的毒害性。

音响音乐具有天生的艺术表现性,音乐也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音乐中,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出主人公的心情和整部电影的基调。电影的配乐的独到之处在于可以用音乐来解释画面、抒情,更可以用来造势。电影《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调子采用民歌,歌词直白而又充满真情的写法创作,坚强的硬汉与勇敢女人直爽、泼辣的民族性格;《有话好好说》中的京韵大鼓则用另一种独白的形式表达出小市民的别样无奈。中国传统的音乐形式在现代电影中所诠释出的氛围将中国电影也推向了一个叫高的层次,“古为今用”的例子数不胜数,将古曲填上新词,不但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很好的融合,而且将中国传统的文化通过新的载体继续传承下去。

意境是在中国国画中所必须表达的内容,它讲究如情景交融、韵外之味、天人合一等等,在现代电影中,中国的导演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的淋漓尽致,使中国现代电影借助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恢弘、大气而更具有表现力度。在电影《英雄》中,我们因以华美壮观的视觉效果、盖世绝伦的中华武功而对电影留下深刻的“画面”记忆,其中的种种意象传达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无限的意境。如影片中的“悟”:从琴声悟枪法、剑法,残剑长年潜心苦志静以练字,并从无名变幻迅疾的舞剑中悟出了“剑”字的精义,终于悟出了“天下”二字的真义,通过战争的情和景、人物语言隐含的“天下”之道理,形成动静、虚实、有无的相生相映,为观众开拓出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产生丰富的意境,给人含蓄、意犹未尽的心灵触动;同样,在电影《功夫》中,周星弛将邪神的暗器变成一朵漂亮的莲花,将中国功夫的境界提升到了高境界。现代电影中,通过将主题思想和环境场景的结合,通过带有不同指向的符号性的镜头组合和蒙太奇的艺术处理烘托出单一意象所表达不出的整体性的的意境将现代电影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合二为一。

在这里所讲到的独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电影中出现的传统民俗仪式、民风等等。这种仪式性的东西在现代电影中出现的很多,在香港电影中尤为常见的关公像和拜神。类似的还有电影《自梳》中的自梳仪式,结婚仪式;《大红灯笼高高挂》点灯、封灯、锤脚;《红高粱》开头的“颠轿”、“野合”、“祭酒神”也是很有气魄的民俗仪式;《天下无贼》中藏族的叩礼;《菊豆》中的“ 跑—跪—挡”与众不同的送葬场面;《喜宴》中表现出的那种落后的封建观念在这种“礼”的高度来控制的局面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现代电影中的这些直接的运用,有些是按照原意表现,有些则是通过这种传统元素来诠释一种新的理念或事件。

电影总是以某种颜色、某个物件、某种意境及它们的象征意蕴深深的渗透在观众的心灵与想象中。这些刻意而为出现的色彩、场景、物件、决不仅仅为了画面的鲜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出现也不过是为了使这些表达形式手段增强画面的表意功能,成为表现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象征指代,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是国外不可模仿的。中国电影的明天也会因为电影本身增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更加辉煌。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象征指代,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是国外不可模仿的。中国电影的明天也会因为电影本身增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更加辉煌。

影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但却同属文化范畴两种文化形式在当今社会跨越时空的限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使各自的文化价值得以体现。

(一)影视作品之于中国传统文化。

20世纪人类进人视觉文化时代影视文化与前影视时代的其他传媒方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集声音、画面、影像等多种符号于一身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震撼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影视作品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表现为 第一最大程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榜上有名。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多受民族性、地域性或自身文化特殊性的影响以及现代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其记录形式相对单一且资料有限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对于这些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非常不利而影视作品以其自身独有的文化特点可以最直接地保留武术、音乐、民间艺术等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留下宝贵的参考资料。纪录片《最后的皮影》讲述了在陕北北部山区世代祖传且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皮影戏班的故事。皮影戏这个传统文化的没落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体验真实生活的同时由衷地为这即将失去的古老艺术而感到惋惜。这类影视作品的问世必将对保留珍贵文化遗产起到不可替代的传承作用。 第二有效地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吸引着世人的眼球而影视作品的商业化、国际化趋势更使中国传统文化快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可能。以中国武术文化为例以徒手搏击为特征的真功夫片《精武门》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武术片向国人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功夫的魅力使中国功夫得到国外的广泛关注。《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普遍现状的误解但影视作品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无法否认。2008年问世并赢得高票房的美国大片《功夫熊猫》在全球范围内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向世界各地同步直播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击缶而歌的朴拙、活字印刷的表演、《清明上河图》的恢宏大气、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丝绸之路的艰辛之旅、木偶京剧的喜悦之声以绚丽的画卷为载体把悠久绵延、浩然大气、底蕴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国人重新树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也向世界传递了一种中国神韵。

(二)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大大保留并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纵观中国电影百年凡是优秀的影片也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

首先,传统文化资源为影视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古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成为影视作品创作的直接题材这类剧作占了市场很大比重如《汉武大帝》《三国演义》《贞观长歌》《水浒传》《红楼梦》《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都深受观众的认可与欢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在美国大片《功夫熊猫》中中国功夫、龙、熊猫、山水、太极、瓷器、庙会、唐装、毛笔字、鞭炮、针灸、面条、筷子中式建筑的飞檐斗拱、红墙绿瓦风格这些中国元素比比皆是就连虎、蛇、鹤、猴、螳螂五大功夫高手的名字也源于中国功夫的套路名称。配乐方面唢呐、箫、二胡、古筝、木笛、锣鼓等中国民乐更是唱了主角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东方文化盛宴。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大大增加了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与艺术感染力。另外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一大批如古典四大名著的优秀文学作品早已被改编为经典的剧作并不断翻拍传统文学之魅力由此可见。这样的改编不仅有利于古典文学名著的普及更丰富了影视文化市场也为影视改编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为影视作品提供无形的强大精神支撑。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成为影视文化的灵魂。历史上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危难时刻国人往往迸发出强劲的爱国热情这种情怀不绝于史。尤其是反映近代史的剧作如《鸦片战争》《北洋水师》《太平天国》《林则徐》《八国联军》等展示了面对外敌入侵一些爱国将领及广大民众英勇无畏的抗敌斗争既表达了对爱国志士的敬佩之情更体现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认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全社会各阶层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纷纷抗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历史责任感以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也成为此类影片的灵魂所在。影视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产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沃野之上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文化心理、道德规范及审美情趣的影响。历史剧如此现代剧亦然。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国人心中有着强大的文化认同《情系故乡》《集结号》就把传统孝与忠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影视作品的制作就应抓住这个与观众沟通和产生共鸣的有力因素。《落叶归根》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执著的质朴品格更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归根情结。影片《暖春》则体现了现实人间里人性的真、善、美。这一个个形象身上凸显的民族性格使观众从心底产生共鸣是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为影视作品打造出含蓄的意蕴之美。深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传统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具有一个共同的传统就是追求含蓄的意蕴之美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不言之美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是也。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深受这种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早春二月》中的小桥流水赋予影片以诗情画意又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人生苦恼。影片《卧虎藏龙》敦实浑厚、气势恢宏从人物到影像再到音乐无不诠释着中国诗画含蓄内敛的意境哲学勾起无数西方人对中国天人合一气韵的向往。《一江春水向东流》《巴山夜雨》《城南旧事》《我的父亲母亲》等情景交融把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结合在有限的电影声画语言中升华出无限高远而空灵的境界进而体现宇宙本体与p分页标题e生命的力量是中国电影意蕴创构的经典力作以上作品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对当代电影创作的重要影响。

J905

A

1671-864X(2016)08-0222-02

栾姣,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