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

2016-08-15 00:46万奇缘方晓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保险业密度深度

万奇缘 彭 俊 李 攀 方晓芳

(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1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1.1 从保费收入上分析

1980年我国保险业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以后,就如迅雷般快速发展和壮大。衡量保险业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保费收入4.6亿元,占GDP总量的0.113%,2010年保费收入达到了1.45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64%,保费收入国际排名位居第六,这30余年里,保险业保持了稳步前进的趋势。

而在2014年,一切都让人难以置信。这一年是奇迹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保险业发展最好最辉煌的一年。2015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召开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公布了保险行业2014年的喜人数据:2014年全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大关,总资产突破10万亿,保险业发展增速为17.5%;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5358.8亿元,同比增长46.5%。截至2014年底,全行业净资产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4%。如这样惊人而又庞大的数字,使你不得不承认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确实不容小觑,保险行业在全球的地位,目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列全球第三,这三年里,我国保险业不再是稳步前进,而是飞速发展。

截至2015年5月,行业整体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666.41亿元,同比增长19.46%。在2014年高速增长的带动下,2015年同样继续着这样的趋势,前五个月的保费收入仍然保持了20%左右的同比增长水平,其他各项保费收入也都不亚于2014年。所以说,2014年并不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巅峰,它只是我国保险业黄金发展时期的开始,而如今的保险业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1.2 从保险规模上分析

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保险规模的增长水平,即保险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在今年上半年保险从业人员已有354万人,全国专业代理公司1812家,经纪公司420家,公估公司319家,兼业代理近20万家,如今已位居金融之首,其未来规模毫无疑问将继续壮大。

1.3 从保险监管上分析

保监会的成立使我国保险业的监管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保险监督发生了深刻的改变,颁布了新的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修改或废除了原来不太完善的一些规章制度,2002年1月《保险代理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估公司管理规定》等法规开始生效。我国保险业坚持以依法、审慎、公平、透明和效率为监管原则,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方式,与此同时,让社会通过舆论和信访投诉制度来监督保险业,加强了对保险业的控制,使保险业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1.4 从保险的发展潜力上分析

首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近年来良好的发展趋势,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购买力逐渐增强,消费需求迅速扩大,这为我国保险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机会,是保险业发展商业保险的潜在资源;其次,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是一个老龄化很严重的国家,面对如此严重的生老病死,保险作为人们安定生活的保障,变得更加重要和必不可少,这无疑扩大了保险的有效需求;最后,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制度的改善、保险结构的调整以及各方面的完善与提高,使我国保险业逐渐发展成为让人们更加信赖、让国民经济更加依赖的规范化行业,为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2.1 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流动性偏高

虽然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是金融行业里最多的,但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几乎是最低的,中高级人才稀缺。保险业进入门槛低,大量的销售人员过去没有过相关经验,有一些是其他行业的下岗工人,甚至还有一些是已经失业多年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太太,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对保险产品的功能、赔付、意义都没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就别说向顾客讲解,更别说会为顾客的切身利益去考虑,只是单纯的为了提成为了薪金来销售保险。

更可怕的是保险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高。因为门槛低,进出保险业的频率也就相应增高了,这种较高的流动性,会导致被保人在出现事故纠纷需要保险公司进行赔付时,找不到相应的负责人,从而导致人们对保险业的信任度降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保险业的进出机制确实存在很大的缺陷和漏洞,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改善保险行业的现状。

2.2 人们的保险意识不强

保险,其本意是为了补偿因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使人们不至于因巨大天灾人祸而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从而保障民生。然而,很多老百姓对保险似乎有着诸多不看好的心理。其实这些大多是由于早期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和营销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所造成,各种造假、误导问题并未消除,保险公司以保费收入为主要标准的考核体系促使代理人出现诸多失信行为,从而导致人们的保险意识不强,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2.3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相对较低

保险深度是指一个国家全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而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指标是评价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2013年数据显示,年度保险密度为1265.7元,年度保险深度为3.03%,而2010年发达国家保险密度已达2000到3000美元,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所以相比之下我国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指标确实很低,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总体和个人水平都不高。

2.4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十分自由,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以及一些期货、期权类的金融衍生产品等,并不像中国,仅仅只是把大量的资金存放于银行,购买国债,与资本市场联系较少,导致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效率低,投资渠道狭小,盈利能力较低。

3 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保险业应该通过建立最低准入制度来规定从业人员的进入门槛,进入行业以后,对不同阶段的保险人员进行相应的公司培训,例如对新入职员工、营销人员、业务经理、高级经理等不同阶段的公司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定期进行公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从而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严格管理人员的流入流出。

3.2 增强人们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理念

首先,深入贯彻落实保险的切实意义和功能,让人们了解到保险不仅是一种投资,更是对今后生活、对未知将来的一种保障;其次,提高保险机构的信用力度,建立诚信体系,与国家、政府合作,出台各种保障人们合法利益的政策和条例;最后,对于中国小型家庭化的发展趋势的现状,应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对保险的需求也就更加敏感和迫切,从而真正提高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度。

3.3 提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指标

要想提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指标,主要还是让人们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只有像德国等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一样,人人买保险,从小买保险,买的人多了,保费也就自然降低了,促使又一批人购买保险,保费又会降低,如此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我国保险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提高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指标。

3.4 拓宽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如今我国保险业的资金投放从低回报率的银行、国债,逐渐转向了资本市场的同业拆借、股票、债券等各种金融投资品种,并且人民银行已经允许保险业参与同业拆借市场,同意保险业进行证券业务的买卖,但这对于保险资金长期保持的单一的投资渠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像寿险这种长期性、稳定性资金来说,应该通过除《保险法》规定的投资渠道以外的多种投资渠道或投资组合并在完善的金融体制下保证资金的安全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险业拓宽投资渠道不仅能够提高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增强公司的偿付能力,同时还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总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是相当不错的,各方面都比较可观,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过从侧面也反映出我国保险业拥有着巨大的潜在发展市场,相信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完善发展,这些潜在市场最终都将被一一挖掘并发展壮大。

[1] 吴定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N].湖南日报,2001-02-21(006).

[2] 吴定富.在创新中成长壮大的中国保险业[J].中国金融,2009,10(1).

[3] 郝黎娜.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2008,7(1).

[4] 刘静.浅析我国保险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保险业密度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