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背后的“隐形战场”

2016-08-15 03:29徐纪进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6年7期
关键词:行车车间车站

文、图┃本刊记者 徐纪进

地铁运营背后的“隐形战场”

文、图┃本刊记者 徐纪进

OCC(控制中心)负责地铁的调度指挥

地铁省时、便捷,不少人将它与“准时”、“安全”画上等号。殊不知,在这等号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地铁人的辛勤汗水。他们工作在幕后,为了保证列车稳定运行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始终辛勤耕耘着。绝大多数乘坐地铁的乘客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是谁,但正是基于他们的工作,我们才可以安全地享受着轨道交通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6月24日,记者走进被称为地铁背后的“隐形战场”,走近长沙地铁人,体验他们工作的酸甜苦辣。

OCC(控制中心):

每天都仿佛在经历一场战役

下午5点,当踏进长沙轨道交通集团公司OCC(控制中心)几百平方米的控制室,只见几十台电脑分几排排开,十几名调度员坐在各自的操作台前认真观察着、记录着;前方墙壁巨大的LED显示屏上,彩光带不断闪烁、移动,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着线路运行图,屏幕上方还直播着数十个站台实况;周围对讲机的声音此起彼伏,一片紧张的气氛。

“这就是我们的战场,承载着长沙地铁1、2号线每日百万客流的调度指挥工作。”控制中心一名工作人员笑着说,“所有机电设备信息,都会传输到中心的综合监控系统中实时监控,所有站台、站厅上摄像头采集的实时画面,都可以从系统中调出来。无论是客流还是设备故障,均可在大屏幕上显示,一目了然。哪个站的电梯坏了,哪里发生火情等事故,行车调度员会立即报告,并与车站联系,以便及时处置。”

控制中心被誉为“地铁大脑”,不仅要负责地铁运营的列车运行指挥、设备运行监控,还要对地铁运营信息进行收发、事故故障进行应急处理。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控制中心还负责与外界协调联络,对地铁运营进行支援。对于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来说,每天都放佛在经历一场战役,不能有丝毫放松,只有确保了地铁安全运营,才算打赢了仗。

地铁1号线行车调度员董强两眼紧盯着电脑屏幕,右手滚动鼠标,神情严肃。“现在是晚高峰,客流量很大,是一天最忙的时候。”董强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也未离开屏幕,两只手不停地操作界面,一有情况马上打电话点对点联络司机。

“控制中心有90多名工作人员,即使在地铁收班之后,也依然会安排人员值守。”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等以后地铁线路多起来,调度指挥工作将更加复杂,我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五一广场站车控室:

车站的“中枢神经”

长沙地铁迎来“十字换乘”后,五一广场站成为换乘第一站,而这里的车站控制室也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车控室是集行车、环控、广播、信号、通信等设备终端于一体的综合性控制室,是单个地铁车站的控制中心和大脑。车控室的值班人员负责车站的行车、客运及消防安全监控工作,通过监控设备随时了解车站运作情况及乘客动态。分布在站厅、站台的视频监控,以及行车信息监控、消防报警等情况都会反馈到车控室中,所以值班员的日常工作除了监控设备外,还要在遇到情况时对控制室内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

“五一广场站是长沙地铁的一个大站,每天正常客流大约有6、7万人,6 月28日1号线正式开通后,客流激增至8万人,站内压力更大了。监控站台的行车安全和乘客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疏散乘客时,车控室就会播放疏散广播,指引乘客迅速离开车站。”五一广场站车控室值班班长黄佳琪告诉记者。

相对于地铁运营的其他部门来说,车控室是乘客最容易接触到,并且需要经常向其寻求帮助的部门。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负责地铁运营的正常和安全,还是乘客乘车的“得力帮手”。“寻求帮助的乘客特别多,包括各种寻人、寻物等。”黄佳琪说。

这一天,在五一广场站车控室值班的是两名年轻的“95后”女孩,当她们下班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周五的夜晚,长沙城正是热力迸发的时候,形形色色的年轻人在商业街、酒吧等场所宣泄着过剩的精力……然而这一切,似乎与正值花样年华的她们无关,“太累了,下班我只想赶紧回到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觉”。

车控室是单个地铁站的控制中心和大脑

地铁司机:

“手柄轻四两,责任重千斤”

地铁列车运行时,司机是车上唯一的工作人员,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穿梭,掌控着列车的行车方向,负责全车人的安全。他们怎样驾驶地铁?又是如何保证列车快速平稳运行的?

侯越潇是1号线的一名地铁司机,记者跟随他进行了添乘采访,而驾驶列车的是另一名司机胡记追。“平时一般只有一个司机,除非是有新司机跟车学习,才会有两个人。”侯越潇说,“地铁司机在正式上岗前必须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实习。上岗后,必须让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带一段时间,经考核合格后才可独立操作。”

地铁司机室只有两三平方米大小,前面是操作台,显得有些逼仄。地铁司机就是在这样的空间里日复一日地将地铁驶向目的地。目前,地铁已实现自动驾驶,因此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地铁司机岂不是没事干?”实际上,地铁司机们忙得很,需要眼观四周,耳听八方。

地铁司机要特别眼尖,时刻用肉眼监控列车前方。每次地铁进站开门后,司机要站到控制室门与屏蔽门之间,检查车门与屏蔽门之间的缝隙有没有东西被夹住。司机目测确认没有夹住异物,才可以继续行驶。在地铁运行中,司机不仅要监听广播,还要听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异响,留意听对讲机的呼叫,有时还得留心车厢里的响动。记者发现,列车运行时,胡记追一直精神高度集中地目视前方,右手握在操控杆上,左手拿着对讲机或放在操控台上,随时准备遇到特殊状况时按下“紧急停车”按钮,而且不时地“自言自语”,手指向一些特定的位置。比如,即将到站停车时,胡记追看到前方的信号灯转红,他就会用手指向信号灯,嘴里念出“红灯停车”。

“这是我们的‘手指口呼’,是驾驶列车过程中必须要做的标准动作。”侯越潇说,一旦进入值乘状态,地铁司机就要心到、眼到、口到、手到,“手指口呼”的好处是,让司机对每一项指令进行二次确认,以确保每一个操作都做到万无一失。地铁司机们在幽暗深邃的隧道内长时间开车,环境比较单调,很容易犯困疲劳,通过“手指口呼”操作来重复指令,可以提醒自己保持高度警惕。“关车门”、“关屏蔽门”、“信号绿灯”、“岔道口”……嘴里每报出一个名词,手同时指向相应的按钮和设施。粗略地估算一下,一个司机一个班次下来,这样的口令和动作,要重复不下千遍。

“手柄轻四两,责任重千斤。列车运行时,全车乘客的安全都系在我们身上,容不得有丝毫的疏忽。”侯越潇说。

目前,长沙地铁1号线列车一个来回的时间约为92分钟,单边跑完全程的时间约46分钟。胡记追说,在岗位上因为精神高度集中反倒不觉得累,但当列车停运离开驾驶室后,就会觉得十分疲惫。

工作环境封闭,安全责任重大,使地铁司机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因为工作性质平时很难享受到人际交往的乐趣,有时候甚至有一种被隔离的孤独感。侯越潇说:“做地铁司机首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整整8个小时,驾驶室只有自己一个人,面前是操作台,在幽暗的隧道里穿行,如果耐不住寂寞,又怎么能保持专注瞭望线路、监控车上设备状态呢?不过,我们的业余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会组织很多活动,就是为了排解大家内心的那种孤独感,让大家调整好心态,以便行车时能集中精力,确保安全。”

地铁司机肩负着全车乘客的安全,容不得丝毫疏忽

车辆检修人员对列车进行“望闻问切”

车辆检修人员:

昼夜颠倒的“地铁医生”

夜色阑珊,当很多人已经入眠,而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默默地审视着地铁列车的每一个零部件,不放过哪怕头发丝般细的裂痕,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用心维护着列车的行驶安全,确保不出一分一毫的差错。他们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随时赶到现场处理故障。他们就是地铁车辆检修人员。当最后一班地铁送走夜归的行人,入库便迎来“地铁医生”。每晚地铁回库后,车辆检修工就会对列车“望闻问切”,进行全面检查和修理。

午夜时分,高大宽敞的检修车间里灯火通明,在一条条深近2米的沟槽上,停放着已收班的地铁列车。令记者意外的是,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热火朝天的作业场景,夜色下车间一片静寂。只有地铁车厢里的灯光,以及车底车外偶尔闪烁的手电筒光线,仿佛在提醒你,其实检修一直在进行。

检修工刘铁铮钻入车底的沟槽,先摇一摇车头部位的车钩是否松动,随后打开手电筒一路仰面仔细查看,并不时用手摸摸螺栓紧固件有没有松脱、听听空气管路是否漏气、检查减震器是否漏油……刘铁铮说,地铁列车需要查看的细节“累以千计”,仅制动、牵引在内的重要部件就有100多个,“漏查一个细节就是拿安全开玩笑,所以丝毫不能马虎”。

沟槽两端连接户外铁轨,整个车间又是敞开式的。刘铁铮笑着告诉记者,检修车间的特点就是冬冷夏热。夏天,列车空调排出的热气将车间变成了蒸笼;冬天,门口的寒风阵阵直吹进车间,阴冷刺骨。

据介绍,日常检修一辆列车需要一组2到3人,大约半个小时完成。当完成所有车辆的检修,已经是凌晨4点多,这个时间又该把检修过的列车送出车间直至车站,准备迎接第一班乘客。

记者离开检修车间时已是深夜,而他们的工作,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行车车间车站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车站一角
招工啦
车站一角
“扶贫车间”拔穷根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把农业搬进车间
夜间行车技巧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