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过去告诉未来
——全球地铁事故典型案例盘点

2016-08-15 03:29文字整理钟金花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6年7期
关键词:号线车厢车站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钟金花

让过去告诉未来
——全球地铁事故典型案例盘点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钟金花

地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毋庸置疑,然而,通风和疏散受到限制是地铁突出的弱点,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狭窄的出入通道、极度密集的人流,让地铁一旦发生事故或遭受袭击,就可能成为噩梦的诞生地。

时间:1987年11月18日

地点:伦敦最繁忙的“国王十字”地铁站

火灾

国王十字地铁站是伦敦地铁最大的车站,3条火车线和5条地铁线的交汇处,每天接送30余万乘客。据报道,这座地铁站的大火是从一自动扶梯下面的机房开始烧起的,火势迅速蔓延,浓烟滚滚,充满了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候车的乘客争相逃命,乱作一团。尽管消防队员及时赶到,但大火烧了4个小时才被扑灭,32人葬身火海,100多人被严重烧伤。

这起火灾之后伦敦乃至世界各地铁车站更加重视火灾的防范,广泛采取诸如禁止在车站内吸烟等举措降低火灾风险。

1995年3月20日,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站内发动了骇人听闻的沙林毒气袭击惨案

时间:1995年3月20日

地点:东京地铁三线5列列车车厢

关键词:毒气

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的信徒当天在东京地下铁日比谷、丸之内、千代田三条地铁线路的5列列车车厢内释放自制神经毒气“沙林”,导致13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14人终身残疾,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沙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纳粹研制出来的,它能破坏神经系统,使受害者窒息,最后因心脏和呼吸系统衰竭而死。

事件发生后,日本从多个方面强化了应对生化恐怖袭击的机制和措施,包括建立一支500人左右的专门队伍,在生化恐怖袭击发生时,可以尽快介入清除毒源,指导受害群众疏散避难等。

时间:2003年2月18日

地点:韩国大邱市地铁中央路车站

关键词:纵火

上午9时55分左右,韩国东部著名的纺织服装城市大邱市,列车刚在市中心的中央路车站停住,第三节车厢里一名56岁的男子点燃了携带的易燃物。车内起火后,车站的电力系统立刻自动断电,站内一片漆黑,列车门因断电无法打开。正当大火烧起来的时候,刚好驶进站台的对面一趟列车也因停电而无法动弹。大火迅速蔓延过去,两列车全被烈火浓烟包围。人们乱作一团,许多乘客因浓烟窒息而死。事故最终导致198人死亡,147人受伤。

此次事故虽是有人故意纵火造成的,但韩国专家们认为,是多种原因导致了灾难的扩大。首先是设备方面的隐患,车站和车厢内安全装置不足。地铁车站内虽然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除烟设备和紧急照明灯,但是这些安全装置在对付严重火灾时仍明显不足。由于车厢上方是高压线,为了防止触电,车厢内均没有安装自动淋水灭火装置,以致不能尽早扑救大火。车站断电后,紧急照明灯和出口引导灯均没有闪亮。此外,车站内的通风设备容量不大,只能保障平时的空气流通,难以排除大量的浓烟。车厢内的座椅、地板等虽然采用耐燃材料,一旦燃烧起来仍会散发出大量有毒成分。火灾的死亡者中有许多是在跑出车厢后找不到出口而被含有有毒成分的浓烟窒息而死的。其次是大邱市地铁1997年开通时采用的有关防火安全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首次开通地铁时的标准,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情况。第三是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人们在慌乱时全然不知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此外,地铁公司平时麻痹大意、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保卫人员不足以及通信联络不完备等,也是造成大批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时车站的中央控制室管理不力,没有及时阻止另一列列车进入已经失火的车站,更造成了伤亡人员增加。

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两列列车在豫园站至老西门站下行区间百米标176处发生追尾事故

时间:2011年9月27日

地点:上海地铁10号线

关键词:追尾

当天14时37分,上海地铁10号线两列列车在豫园站至老西门站下行区间百米标176处发生追尾事故,295人到医院就诊检查,无人员死亡。

事故发生之前,在未进行风险识别、未采取有针对性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申通集团维保中心供电公司签发了不停电作业的工作票,并经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同意。当日13时58分,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电工在进行地铁10号线新天地车站电缆孔洞封堵作业时,造成供电缺失,导致10号线新天地集中站信号失电,造成中央调度列车自动监控红光带、区间线路区域内车站列车自动监控面板黑屏。地铁运营由自动系统向人工控制系统转换。此后,由于地铁行车调度员在未准确定位故障区间内全部列车位置的情况下,违规发布电话闭塞命令;接车站值班员在未严格确认区间线路是否空闲的情况下,违规同意发车站的电话闭塞要求,导致地铁10号线1005号列车与1016号列车发生追尾碰撞。

时间:2014年7月15日

地点:莫斯科地铁“深蓝线”胜利公园至斯拉维扬斯克两站之间的隧道内

关键词:脱轨

莫斯科地铁1935年开通,是世界最繁忙的地铁之一。15日早高峰,车厢乘客密集,当列车行至离“斯拉维扬斯克”站约200米远的隧道时,电压突然减弱,列车紧急刹车,导致3节车厢脱轨,卡在隧道里。目击者称,事故发生后,乘客“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其中一节脱轨车厢内冒出浓烟,烟雾随后充满隧道。事故造成23人死亡,160人受伤。

这是莫斯科地铁系统开通近80年来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基础设施专家阿列克谢・哈兹比耶夫说:“这是莫斯科地下设施全部历史上最严重的人为灾难。除恐怖袭击外,这是伤亡最严重的一起事故。”

俄罗斯调查委员会公布莫斯科地铁脱轨事故原因,称事故系地铁内道岔系统故障所致。事故发生时,道岔系统内所使用的3毫米电线破损,造成道岔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从以上多起地铁事故案例来看,就地铁安全问题而言,人机协作十分重要。正如有专家指出的,不管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发展得多先进,始终都是一个人机共同完成的系统。要保证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高效,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危及行车全过程安全因素的监控;另一方面,对人机协作进行研究也非常重要。比如,在设备发生故障后,需要人对故障进行及时处理,这对于防止列车安全事故至关重要,有时候即便设备发生故障,但因为人员处理非常及时、得当,也会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国际上这方面研究已比较深入,而我国更多的还是在强调技术,强调设备,对人机协作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我们在关注技术、设备的同时也要关注人,加强人机协作方面的研究,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

猜你喜欢
号线车厢车站
车站一角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六号车厢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SSAB Hardox悍达450材料轻型自卸车厢体测试报告
QMI汽车夏季维护:雨季车厢除异味
地铁车站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