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向中国外交官求治理锦囊

2016-08-15 07:32
环球时报 2016-08-15
关键词:坦桑尼亚非洲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当一些西方舆论热炒“中国崩溃论”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却对“中国道路”日渐认同,尤其是近年来迫切希望发展的非洲国家,正在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等各个领域加速复制“中国经验”。8月7日至14日,笔者受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与环球网主办的“网络名人环球行”之邀赴非洲调研,期间走访多个有中方参与的重大工程,出席“中非公共外交论坛”与“中非媒体智库研讨会”,并与20多个非洲国家的精英与民众交谈。这是笔者近年来第三次到非洲,感触最深的是,在很多非洲人看来,中国经验是非洲崛起最应倚重的思想源泉。

非洲元首也谈“五年计划”“经济特区”

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是西印度洋的“平安之港”,该国外交部等政府部门、各国大使馆沿海滨而建。在风景秀丽但基础设施稍显破旧的海滨路上走访几家机构时,笔者多次听当地人说,“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被坦朝野视为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外国官员”“美、日、德等国驻坦大使也不得不服气”“连坦桑尼亚总统专机都可借给吕大使用于落实坦中两国的公务”。

坦桑尼亚人对中国也是另眼相看。2015年,业务已覆盖非洲44国的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发布一份各国在坦桑尼亚影响力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回答“哪一个国家对坦最具影响力”这一单选题时,列第一位的是中国(40%),第二位美国(31%),第三位南非(6%)。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调查显示,77%的坦桑尼亚人对中国存有好感。有人怀疑中国到底用了多少“金元”进行外交,事实上吕友清的秘诀是“中国发展经验”的输出。他透露,无论坦反对党,还是政府各部门与各地行政主官,都会频繁登门请教中国治理经验,而有过地方官经验的吕友清知无不言、“倾囊相赠”,正好助推了中国在坦桑的影响力与国家魅力。

8月10日,坦桑尼亚总理马贾利瓦视察中资东奥服装厂,当见到正在服装厂调研的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成员时,他一边握手一边说中文“你好”“欢迎”。马贾利瓦总理热情洋溢发表以“复制中国发展模式”为主题的讲话。他把服装厂定义为“全国示范意义”的项目,希望能在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的框架下,相关行政区域启动各自区域内坦赞铁路沿线的经济特区发展计划和工业战略计划。很明显,“五年计划”“经济特区”等都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用语,“坦赞铁路”更是中非友谊的见证。东奥服装厂始建于2012年,总投资约1600万美元,过去3年多已把1500名坦桑平民培训为服装技术工人。在未来两年内,接受培训的当地百姓将增加到6000人。该厂总经理来自中国南方省份,据他透露,无论是设备车间还是管理机制,全部都从国内“照搬”过来,非常管用,且由于人工成本下降,服装厂的投资收益比国内高出20%-30%。

在达累斯萨拉姆中资基鲁瓦钢铁厂,笔者同样看到中国产能的吸引力。一个仅几百人的钢铁厂,坦桑尼亚总理和政府官员多次视察,送政策上门,批更大地皮,给税收优惠,希望中国长期以来“产能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模式能在坦奏效。在达市百余公里外的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几位来自重庆的农业专家已援非七年。他们带来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将当地稻田亩产量提高了近3倍。一位坦桑尼亚农户告诉笔者,他不辞400公里之遥,走泥泞路、颠簸近两天到示范中心领一套背式农药喷壶,谈到中国专家的帮助,他连声说:“真是太好了!中国农业技术太好了!”

代表团还来到肯尼亚著名的中企建设项目——蒙内铁路的起点蒙巴萨。长达470多公里的蒙内铁路从东非最大港口城市蒙巴萨通往首都内罗毕,这是肯尼亚首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制造和中国管理建造的国际干线铁路。意义更大的是,这是近百年来肯尼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肯尼亚2030远景规划的“旗舰工程”,总统肯雅塔多次到场视察,召开现场办公会,表达了对中国经验的强烈倚重与期待。

“这些在非工程大大推动中国形象在世界的改善。”代表团成员、曾在欧洲、美洲、亚洲和拉美国家工作过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这样感叹。他认为,非洲的国家数量占全球的1/4,中国帮非洲国家做的这些大工程争取到这个大洲对中国的整体支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与国家软实力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保障了国家崛起的可持续推进。同行的“网络大V”延参法师在非洲受到格外欢迎,处处都有非洲朋友拉着他合影。在他看来,中国发展有过突破西方束缚的经历,更容易与非洲产生共鸣,被非洲学习、借鉴与接受。

“要致富,先修路”的中国经验在非洲开始流行,而修路的资金、技术与劳务指导都来自中国。笔者曾到访过的尼日利亚、南非等国,类似基础设施项目举不胜举。像埃塞俄比亚,90%以上的公路、全国的通信网络、第一条铁路和城市轻轨等都是中国企业承建或参与承建的。针对国内一些舆论纠结于援非的实际经济收益,一位在非洲工作30多年的中国资深外交官说,中国的工程承包合同额远远高于中国对非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的累加。他表示:“还要看到,中国有2000多家民企、100多万劳务人员走进非洲。中国对非洲的经济账是不亏的,何况还有其他政治、历史、金融、社会、文化的意义呢?”

“三大标准”让非洲与中国联姻

据一位驻非洲某大国的中国资深外交官介绍,该国总统多次向他请教:中国共产党如何搞党建?如何让人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实现发展?又是怎样提升人员素质的?该国还将大批执政党中央和地方官员送到中国培训,在中国实地学习如何反腐、如何治国理政。今年7月,该国一半的内阁成员都在中国访问或学习过。这位外交官说:“有智慧、有远见、真正对国家人民负责的非洲精英都在思考国家道路怎么走的大问题。中国几十年来的巨大发展事实震撼了他们,成为他们学习的标杆。”

非洲发展银行2014年5月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6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但对更多非洲国家来说,仍面对发展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选择与困惑。尼日利亚著名媒体人欧努乃居·查尔斯在新著《中国与非洲:议题、挑战与可能性》专辟一章论述“非洲:从西方到东方”。他说:“向东转,尤其是转向中国,不只是因为中国经验是非洲避免经济走向停滞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目前能全面注入非洲国家经济活力的中国发展经验还没有得到更充分运用和指导。”埃及著名学者萨米尔·阿明认为,非洲国家发展道路一直都处于依附西方的困境中,都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最下端,这是非洲长期欠发达的重要原因。非洲发展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非洲国家必须要有独立的工业体系、能够符合国情的有效机制,而中国的发展经验是相当有参考价值的。

笔者在非洲参加过多场研讨会,总能听到类似的反思。去年在南非,不少非洲智库学者在谈论“非洲2063年远景规划”时表示,中非铁路、公路、区域航空及工业化领域的“三网一化”合作将发挥关键作用。肯尼亚《人民报》等非洲媒体还发表评论文章称,“非洲要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全面借鉴中国道路”。12日在蒙巴萨举行的“中非媒体智库研讨会”上,非洲参会者也表达了对中国的期待与肯定。苏丹拉卜伊兹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阿巴斯说:“环顾全球,那么多国家都有对非新政策,但只有中国对非洲的帮助是没有附加条件的,是最真诚的。”加纳资深记者阿杜季马拉说:“非洲其实并不穷,相反,非洲很富,很有潜力,但关键是要有像中国那样的政策执行力。学习到中国的发展经验,非洲的潜力就能发挥出来。”坦桑尼亚《标准报》助理主编姆加斯利干脆在演讲台上推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还念了一大段,谈到非洲要向中国学习“钉钉子精神”。

笔者在主旨发言中打了个比喻:如果非洲要同大国联姻,中国一定是非洲的如意郎君。目前,非洲在世界眼里就像是一位美女,这个时候非洲要睁大眼睛,在挑选如意郎君时要看三个标准——未来前景、历史纪录和现状评估。而“中国道路”让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仅用30多年时间就大变样,且仍将是最有前途的大国;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在被欺负中奋斗的历史,不像其他大国那样殖民他国或发动战争;中国现状虽有一些挑战,却一直致力于改革寻找解决出路。听完中非联姻的说法,在座的数十位非洲媒体人与智库学者有的捧腹大笑,有的深表赞同。研讨会主办方之一、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表示,中国与非洲国家简单依赖学习西方的时代已结束,中非双方必须立足于自己的社会与历史,立足于双方今天正在做的事情,以自己的发展为中心,重建自己的知识与思想,做一双适合于自己的“靴子”,能“穿”在我们的脚上,去走我们自己的路。

中国发展经验的持续吸引力在接受挑战

尽管许多非洲领导政要都想复制中国发展经验,但发展中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因素,也是他们思考的问题。在蒙巴萨,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学者私下对笔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非洲不只有中国一个伙伴,许多国家都在‘兜售他们的理念。中国经验有比较优势,但非洲有一些国家的决策者却架不住其他国家的攻势,有的还受到国内反对派的压力。”还有非洲学者坦言:“现在有人认为中非早已不是传统友谊,而是功利的交往。非洲对中国的看法,关键在于能否从中国那边得到好处。”另外,诸如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中印模式或中美模式在非洲抗衡等声音也不绝于耳。这些都相当考验中国发展经验在非洲的持续吸引力。

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传统强国有的升级对非战略,有的加大“重返非洲”的步伐。印度、土耳其、巴西等新兴国家也在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在蒙巴萨,笔者注意到日本在同中国较量。如在中国修建的蒙内铁路起点站旁,日本援建了一条公路,且有意设计到临海方位,这就迫使中国公司必须增加成本填海造地,才能继续扩建铁路。在内罗毕,代表团赶上印度在肯尼亚的侨民组织节日游行,整齐划一的队伍延续几公里,场面甚是震撼,印度在当地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与非洲学者的交流中,笔者谈到,非洲国家不再满足于简单地用资源能源换取工业品的贸易结构,而希望借助他国的援建力量与技术转移,加速本国的经济发展。遗憾的是,不少非洲国家的决策执行效率低下,社会治安无法保障、教育普及率不高,让民众恪守规则的社会动员不足,在发展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随着中国在非企业日益增多,不可避免地出现劳资纠纷等问题。少数企业将国内一些不良做法带入非洲,有的不懂得尊重当地风俗、没融入当地社会、公益责任行动缺乏,有的盲目投资、低价竞争、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等现象。中非合作的国际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中国而言,如何抓住机遇,抓住非洲这个中国下一步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洼地,考验着国家对外战略的精细度与平衡感;而对非洲各国来说,如何充分参考与借鉴中国的有效发展经验,并转化为本国的增长与发展动力,也考验着非洲各国政府的战略决断与社会团结。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随着中国利益的全球化和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国际社会的发展远不是“历史终结”、全球仅有唯一一条发展道路选择的时代。▲

猜你喜欢
坦桑尼亚非洲经验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乐淘淘“先进”经验
一个小奖品
乐淘淘“先进”经验
两中国人因走私象牙被坦桑尼亚判刑35年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