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探研

2016-08-15 07:07李菊兰
经营者 2016年10期
关键词:沼气水资源利用

李菊兰

摘 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高效生态农业,根本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双柏县坚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全县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厉行节约,合理施肥施药,加强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节约型农业,可有效缓解我县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从而实现节本增效。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

近年来,我县根据实际探索发展了一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现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要求,就我县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发展模式分为以下三类,即减量化模式、再利用模式、再资源化模式。

一、减量化模式

减量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指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物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煤、节粮等。它是通过提高外部投入的使用效率或质量,从而实现减量。减量化这一模式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一)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我县集约利用耕地是通过多条途径实现的。一是加强标准农田的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搞好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的改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逐步建立土地档案,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二是通过种植制度的改造和创新来集约利用土地。通过改革和创新传统农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比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例如,稻—大棚蔬菜、西瓜—稻、西瓜—荞麦轮作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发展节水型农业

我县的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挤压农业灌溉用水十分明显。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外部投入物,发展节水型农业是我县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需要,是解决城镇居民和农村生活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第一,通过实施大麦地镇“河口河”节水工程,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完善农田沟渠排灌系统,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水资源已越来越紧张。同时,由于年久失修,我县渠系设施老化,“跑、冒、渗、漏”现象严重,水资源总体利用不高。我县主要是通过加强兴华水库节水灌溉工程和隶属梗水库节水灌溉工程等,配套改造灌区的渠系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里方村灌溉工程可使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4提高到0.65,灌溉保证率从75%提高到90%,灌溉面积由2.33万亩增至3.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3万亩,节约灌溉用水420万立方米。

第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加强喷灌和“微蓄微灌”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扩大喷灌、滴灌等设施农业技术应用,发挥节水、施肥、增效作用。例如,我县高山蔬菜“微蓄微灌”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在地势高处建造一定大小的蓄水池,将平时白白流失的山水和雨水蓄积起来,成为宝贵的可灌溉水资源,利用自然高差产生水压,安装微灌系统,形成自流灌溉,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从15%提高到45%)。同时由于是肥水同施,减少了养分流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目前在蔬菜种植上,我县已推广应用了800多亩,典型示范基地为大麦地镇普龙村和太和江村在省、州、县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500亩高效节水“微蓄微灌”示范基础,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另外,滴灌技术在葡萄、梨、桃形李等方面的应用也已达1000多亩。例如,大庄镇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滴灌工程的230亩示范基地,既提高了葡萄产业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达80%,同时提高了光温利用效率、减少了农药使用,提高了果实品质、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

(三)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

农业投入品主要指肥料、农药、种子和农膜。我县在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的主要做法是:科学施肥,大力推广节约型施药,使用良种,提高农用薄膜回收率。

第一,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优化用肥结构,提倡增施有机肥,开发利用优质有机肥,重点推广配方肥、专业肥,掺混肥等。2014年,全县共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25个,面积1.4万亩,推广应用面积13万亩,落实4个水稻测土配方示范方,通过“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的实施,化肥利用率可提高3~5个百分点。

第二,科学合理用药和提高农药利用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科学合理使用良种,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普及应用种子精选分级、包衣、药剂拌种、沼液浸种等加工处理技术,提高了种子质量和良种供应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对不降解农用薄膜回收重要性的认识,防止废膜大量残留土地,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努力提高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率。

(四)发展生产节能型农业

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发展生产节能型农业也成为我县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推广应用节能增效农机设备、技术;二是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三是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逐步淘汰一批耗能大、质量差的机械设备。

二、再利用模式

再利用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指农业生产中通过中间农业生产系统的内部改造,针对“中间过程”的高效循环运作提高农业内部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单位产出所依赖的投入物的减少。

(一)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

近年来,我县围绕绿色生态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了农村沼气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畜禽养殖场推广能源生态环保型的沼气工程,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大“猪、沼、作物”生态模式的推广,综合利用沼气、沼液、沼渣。在“美丽乡村”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实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目前,全县已有16个规模养殖场建有沼气工程,总容积3150立方米,厌氧池1837立方米,年产沼气21.5万立方米,年处理污水8.2万吨;“三沼”综合利用,完成喷灌设施,计10个场2321米。11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沼液推广使用面积430亩。

(二)生态链的延伸

我县在养殖业上最为突出的典型是:畜禽养殖业低排放与粪便再利用的资源化,生态农业模式为“猪—沼—果(蔬、鱼)”等,目前该模式全县已推广应用3287亩。例如,鄂嘉镇密架猪场年出栏生猪8000头,建有容积510立方米沼气净化污水处理工程,其中厌氧池400立方米,另配套建有沼气发电管理房、喷灌滴输液管道等设施。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通过输气管网,用作场主及职工的炊事、洗澡;利用沼气发电,夏季带动猪舍的冷风机降温,冬天利用沼气加温灯对猪舍进行加温取暖;沼液利用高压泵打入山顶的山坡池,需用肥时作为有机肥,利用猪场周围20亩牧草、900多亩果园、蔬菜基地铺设的输液管网及时输入,方便实用;沼渣可以直接作农用果园用肥。通过密架猪场“三沼”的综合利用,为我县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新路子。猪场废弃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实现了资源化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解决了基地有机肥源,促进了种、养殖业的协调发展,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三、再资源化模式

再资源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针对农产品生产的“输出端”,体现在对各类农、林、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反复加工、深加工,不断增值,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积极推进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重点实现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大力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处理技术。通过对猪粪干湿分离,干粪通过添加菌种成为优质有机肥,得到了循环利用,同时对周边环境没有污染,而且节约了资源。例如,独田生态养殖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通过将养殖场排泄物固化处理,添加菌种成为优质有机肥,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我县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的理想肥料,提高了我县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功能拓展

农业功能拓展延伸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原有农业生产、生活功能基础上,注重农业功能的“多样化”开发,促进农业向经济型、生态型、观光休闲型和文化型方向发展,进一步挖掘生态功能,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进一步挖掘文化功能。结合双柏的上山文化、书画文化、普龙旅游等积极开发农业文化产品,提升农业品位,发展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垂钓、文化娱乐等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和吃、住、行、游、购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游。

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县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首先,我县县政府领导应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等各大要素的大量投入为代价,农村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如果一味以不正确的政绩观等指导农村工作,农村的资源消耗过快,资源瓶颈和供给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村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会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政府应制定好发展规划。要把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纳入农村发展规划中去,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研究工作。对一些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取得的经验,要不断扩大范围,把农业循环经济推广到全县,甚至外县。最后,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我县县政府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重视和支持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发挥好税收杠杆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鼓励乡镇企业要重视自身积累,每年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广大农民参与到循环经济中来。要积极探索增加发展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政府、企业、农民的共同努力,促进农村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

猜你喜欢
沼气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沼气发电工艺中沼气干燥设备的应用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
画与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河北农民凭沼气专利致富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