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分析与改进研究

2016-08-15 07:07于琼
经营者 2016年10期

于琼

摘 要 质量成本的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提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及研究,理论非常成熟。国内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很多,但往往是利用现有模板收集数据和发布数据,因此寻求一个简单可行的统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质量成本 关键质量成本 非关键质量成本

一、概述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的质量并对组织外部做出质量保证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而造成的损失。成本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经济效益。质量成本性质特殊,构成复杂,名目繁多,用途各异。GJB5423《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将质量成本分为五类,分别是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内部故障损失和外部故障损失。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工具,也是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一些应用管理技术。应用得当,将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虽然都开展了质量成本的管理,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只是数据的收集和发表,不能真正对过程、体系和产品起到改进作用,不能很好地识别薄弱环节,降低成本。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笔者结合H研究院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质量成本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和研究工作。

二、质量成本分析与改进的理论基础

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在其《质量控制手册》中首次提出质量成本控制模型,认为最适合的质量水准,发生在质量总成本的最低点,此时,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加鉴定成本同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的和相等。

朱兰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型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即随着质量符合性的提高,相应的评估及预防成本会上升,因为需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投入成本来改善质量水平,同时随着符合性的提高,失效成本(内部故障成本与外部故障成本)相应降低。而100%符合质量要求是一种理想状态,其最佳结果是在质量已经无法产生正的经济价值的点,使总质量成本维持在最低水平。其分析方法正是应用了经济学中边际成本的概念。

虽然100%符合质量要求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就是在众多的质量成本项目中识别关键,通过控制关键达到控制总体的效果。

三、质量成本改进研究的必要性

(一)国外行业的发展状况

质量成本管理的发展是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第一次提出质量管理的概念,得到企业界的广泛重视。60年代,美国军方规定军品采购,供应商必须提供质量成本数据。70年代,英国和日本开始在本国内大力推动质量成本的管理。

(二)国内行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在80年代由日本引进了质量成本管理。1988年发布国家标准,把质量成本管理作为质量体系的要素之一在企业中推广和实施。1996年,质量成本被列入军品质量保证体系中,在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三)未来发现的方向

21世纪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的竞争是围绕价格及质量的竞争。为了取得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降低质量成本是唯一的出路。纵观日本企业的成功,均是重视质量改进的结果。未来在全球范围内,质量成本将会是衡量企业质量水平的指针。

(四)质量成本改进的必要性

就企业实践而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为加强管理,提高业绩,有些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但总的来看,运转良好的管理体系并不多。大多数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只是数据的收集和发布,只是为完成上级领导或者体系的要求,没有真正发挥质量成本的作用,没有发现薄弱环节,改进过程、产品和体系,没有真正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质量成本改进研究

(一)概念划分

基于多年从事质量管理研究以及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关键质量成本及非关键质量成本的概念,如果将关键质量成本控制好,则总的质量成本就可以达到要求。换句话说,非关键质量成本将不会作为重点的监控对象,只是跟踪而已,甚至可以忽略,以减少统计工作量。

结合产品实际特点,规定关键质量成本和非关键质量成本的定义如下:

关键质量成本。产生费用所占比例较大,由于产品质量或过程不稳定造成质量损失,或重点控制过程涉及项目的集合统称为关键质量成本。关键质量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有效运行和控制,并结合产品实际特点,关键质量成本的构成会发生改变。

非关键质量成本是产生费用所占比例较小或过程稳定不随产品符合性的变化而变化的项目集合。非关键质量成本不随关键质量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二)研究改进过程

确定关键质量成本和非关键质量成本的前提是选定产品,结合产品实际特点,在原有质量成本项目的基础上识别出关键和非关键,采用统计方法中的线性回归进行分析验证,其基本公式如下:

一元线性回归公式:Y=A+BX

R——相关系数

R2——拟合度(判定系数)

在线性回归分析中,R2(判定系数)体现了回归模型所能解释的因变量变异性能的百分比。通过计算,得出R2的值来判定拟合优度的好坏,即关键质量成本与总质量成本间的拟合优度(相关性)。

(三)风险分析

使用新方法,伴随的风险也必然存在,在质量成本实施的全过程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管理的持续改进,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各个阶段又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并且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因此采用新方法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风险必然存在。但是新方法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定期跟踪,及时控制和降低风险。

采用线性回归方程中的拟合度(R2)来识别风险。在新方法运行一段时间后,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新方法进行评估,跟进结果,适当调整关键质量成本的构成,以此来降低和减少风险。

五、推广价值

第一,在现有质量成本的基础上,引入关键质量成本和非关键质量成本的概念,可以将管理层的重点转移到重点关注的财务数字上,关注质量的改进。以便有的放矢地发现、处理及解决问题。

第二,可以将现有的质量成本统计工作量简化,将现有的大量繁杂的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和处理变得简单化。不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集大量的数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跳开非关键质量成本因素,直接控制那些关键的质量成本因素。

第三,灵活有效地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也是质量成本改进工作的基本保证,要确保所有职工目标一致,劲往一处使。

第四,推行新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建设内部报废,降低相应的质量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第五,在质量成本的管理上,采用关键质量成本的统计,可以将繁杂的统计工作简单化,节约财务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从而也减少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和成本。

笔者衷心地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能够关注质量成本,并以此来推动整体质量,增强企业在同行业甚至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

(作者单位为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