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言语交际策略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关系

2016-08-15 11:08崔国鑫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

崔国鑫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言语交际策略和社会文化语境的定义及研究状况,通过会话分析的方法,对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同一话题开展的言语交际活动进行对比分析。按照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否相同和对交际策略的使用程度将言语交际过程分为五种类型,从而动态解析了言语交际策略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关系。

[关键词]交际策略 社会文化语境 言语交际类型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61-03

一、交际策略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社会或与社会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互动。这种互动我们自身无法完成,需要工具来建立沟通的桥梁,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工具中,最常用、最耐用、可更新却又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当属语言了,我们通过语言去完成的社会活动就是交际。俄罗斯语言学家法拉曼诺夫斯卡娅(Н.И. Формановская)认为,“交际应被视作社会交流的相互作用,是指至少两人以上相互交换信息和事实,完成交流及交流之外的带有某种目的的言语行为,此言语行为应与参与者的社会阶层、社会角色及个性相一致;交际可以组织、协调社会活动”。(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2007:20)

人类的社会交际是一种有序的社会活动,它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约,为了能够最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会使用一些交际策略达到交际目的。这些策略包括合作、礼貌、得体、回避、委婉、语用模糊及其限制策略,等等。在众多交际策略中格赖斯(H.P.Grice)的合作原则和利奇(G.N.Leech)的礼貌原则影响最为广泛,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交际参与者顺利达到交际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言语交际活动的内在规律。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数量准则:

1)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质量准则: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联准则:说话要贴切。

方式准则:

1)避免晦涩的词语;

2)避免歧义;

3)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

4)说话要有条理。

(Grice 1975:307-308)

按照格赖斯的理论,如果交际双方在交谈时能够遵从这四项准则,做到简洁清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么他们的对话就是最顺利、最有成效的言语交际。当然,交际双方严格遵守合作原则进行话语交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为了达到各自的交际目的,交际双方有时违反这些准则,而且通过不遵循这些准则来产生“真正”的会话含义。不论是否遵守合作原则,善用合作原则是使得交际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的有效途径。

利奇等语言学家在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会话的礼貌原则,并对合作原则中没有解释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说明,是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相补益的又一语用原则。礼貌原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何兆熊2000:211-212)同合作原则一样,礼貌原则也可以具体地体现在一些准则上。利奇效法格赖斯提出了六项准则:

(1)策略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自身受惠最小

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扬原则(用于表情和表述)

a)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

b)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

a)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

b)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5)赞同准则(用于表述)

a)尽力缩小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分歧

b)尽力夸大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一致

(6)同情原则(用于表述)

a)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

b)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Leech 1983:132)

从礼貌原则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利奇是希望交际发出者以最谦卑的心态用最大限度的礼让面对交际的接受者。礼貌原则源自合作原则,是合作原则的合理补充和高层次调节。

二、社会文化语境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如果想要正确理解交谈对象的话语含义,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就需要在“恰当的语境”中理解对方的话语意义。“恰当的语境”,即交际时刻与交际双方话语紧密相关的非语言要素。1923年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在为《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一书作补录时提出了“语境”这一术语。他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文化语境”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索振羽2000:18)交际双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对方的话语在正确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中进行分析和理解,那么双方的交际过程将顺利得多,反之则容易引起交际不畅,甚至是交际失败。

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思(J.R.Firth)在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境”这个概念基础上又提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及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与者的身份、经历,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都构成语境的一部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语境理论。(索振羽 2000:18)随后伦敦学派的韩礼德(M.A.K.Halliday)、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Fishman)、海姆斯(Hymes)、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等对语境研究也做出过贡献。他们的研究使得语境概念的外延不断获得扩展。

我国学者将语境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下图:(索振羽2000:23)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到语境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上下文语境,即由语言因素构成;情景语境,即由非语言因素构成;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包括了这三个方面,语境的内容才趋于完备、合理。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言语表达和理解必然要依赖于语境,并受语境的制约。在日常交际中这三种语境对言语交际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离开任何一种语境都无法正确理解话语含义和交际者的真正意图。

其实,关于“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的研究以及他们对言语活动的影响,国内外的很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有关“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则是近年来才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这是因为现代语言学已经把言语交际研究的重点从传统的静态描述转向新兴的动态分析,不再囿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维度,把言语交际作为孤立的客体去研究,而是将社会学和语言学的内容相结合,把言语交际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多维空间中去研究。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也就是“社会文化语境”对言语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按照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思对“语境”的定义,社会文化语境可分为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社会语境”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经济发展、道德观念、教科文等因素所形成的语境(贾红霞 2011:104);“文化语境”是指一个民族在自己社会的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贾红霞 2011:105)社会文化语境就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所有社会成员或是本民族成员所共有的、由来已久的以及意识形态上的背景知识,可以使交际参与者在进行言语交流过程中能够通过预料、推测进而正确理解对方话语含义的背景知识,是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共同形成的所有知识。

由此可见,言语交际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的,要想顺利完成交际任务、达到交际目的、正确理解交际意图,交际参与者还要受到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任何一次言语交际都不可能独立于语境单独存在,都要受到语境的制约和影响。为了能够实现交际任务、达到交际目的,交际参与者通常也会合理使用交际策略。交际策略和语境都在影响着言语交际的发生和结果,这一点在一些电影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交际策略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关系

交际策略是人类言语活动自身调节的结果,社会文化语境影响和制约着言语交际,它们共同存在和影响着言语交际的进行,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言语交际实例探讨交际策略和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电影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中的对话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以此为例进行分析更具有代表性。为了探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言语交际策略的使用规律,揭示二者之间的本质关系,本文将对同一话题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展开的言语交际进行客观的对比分析。

“爱情”是电影创作中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群体,只要有人的存在,“爱情”就会存在。以下几段对话均出自经典的电影作品,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爱情观。

①对话选自电影《非诚勿扰1》:

秦奋:是梁小姐吧?

梁笑笑:嗯。

……

秦奋:我说的都是大实话。我不是恭维你啊,从外表上说,你应该算是仙女那一级的了,条件特高吧?你不会是推销飞机的吧?墓地我努努劲还行,飞机我可买不起。

梁笑笑:为什么女企业家免谈啊?

秦奋:她们太现实了吧,我还是喜欢性情一点的人。

梁笑笑:现实一点不好吗?现在的人都挺现实的呀,我妈我周围的朋友都在劝我现实一点。我就是因为想要学着现实一点才来和你见面的。

秦奋:那你算是找错人了,我肯定不是你要找的那种。

……

梁笑笑:有点,你别生气啊。不是因为你,我是觉得自己有点滑稽。

秦奋:那咱们就别聊了,没事,我觉得直说挺好,简单,省得瞎耽误工夫。(起身要走)

……

梁笑笑追出来:哎,想喝酒吗?在这附近找个店,咱们再聊会。

秦奋:为什么呀?聊什么呀?你不会是和饭馆勾着,假借谈恋爱宰客的托儿吧?

梁笑笑:行了,我都没把你当坏人,你就别怀疑我了。

②对话选自电影《非诚勿扰1》:

秦奋摆摆手:回不加儿音,事加儿音。“怎么回事儿!”

相亲女笑笑说:“怎么回事儿。”后来,我爷爷就是因为大陆沦陷,就跟着国军撤退去台湾。

秦奋:等会儿,等会儿,我们叫解放,你们叫沦陷,我们叫解放。

相亲女:解放,什么叫解放啊?(停顿一下)明白的,解放和沦陷只是角度上的说法不同而已。

秦奋:嗯,对、对、对。我们可以求同存异。

相亲女:就是啊,有些普遍的价值观是被大家认同的。好像,慈悲就要有仁爱之心啊。

……

秦奋:你我是蛮中意的,可要是……

相亲女:你不是说你不在乎是不是亲生的吗?如果我们都不讲,小孩子一出生就看到你,他应该,那不就等于是亲生的吗?

秦奋:“孤儿”我是可以认可的,父母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宝马车头上插一奔驰的标,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相亲女:能开不就行了吗?

秦奋:可是要是出了故障,奔驰的零件配不上,宝马又不管修。要不,我还是算了,承蒙你看得上我,要不你再找找别人,我就忍痛割爱了。

以上两段对话选自电影《非诚勿扰1》,现代社会很多男女青年到了适婚的年龄会通过“相亲”这种形式寻觅合适的生活伴侣,例①是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相亲的场景。男主人公秦奋希望通过“相亲”迅速找到合适结婚的人,而女主人公笑笑则是出于无奈选择“相亲”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感情纠葛,二人对“相亲”持不同观点,导致对话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可是男主人公却善用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尽力配合女主人公的想法,同时又极力维护女主人公的尊严,善用礼貌原则,使得在双方观念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交际策略赢得女主人公的好感,让交际继续进行下去。

例②中,男主人公秦奋与一名来自台湾的女孩相亲,尽管二人所处文化背景不太相同,但是为了能够顺利相亲,起初二人是非常遵守合作原则让交际可以顺利进行下去的。但是当遇到“未婚先孕”这一社会问题时,双方的观念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男主人公使用幽默的表达方式,生动地向相亲女孩表达了不能接受的原因,委婉地拒绝了继续发展的可能。

③选自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

纳瓦谢利采夫:啊诗怎么样?我是说诗歌?对诗歌您是怎么看的?

卡卢金娜:还可以。

纳瓦谢利采夫:真的吗? 这太好了。那就让我们来谈谈诗歌。你知道吗,在年轻时我自己也写过诗。您写过吗?

卡卢金娜:没有,我还没有这个才能。

纳瓦谢利采夫:我也没有。我来给您朗诵一首, 您听听就知道我没有。

卡卢金娜:没有必要,何必冒险呢。

纳瓦谢利采夫:豁出去了,我实在是太想给您留个好印象了。

卡卢金娜:(讽刺地) 这个目的您已经达到了。

这段对话选自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人民非常喜欢朗诵、阅读诗歌。人们之间互相赏析诗歌是一种迅速建立共同话题、拉近彼此距离的有效交际手段,本段对话中男主人公也使用了这一方法。由于他并没有完全遵守礼貌原则,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和缩小与对方的分歧,没有充分考虑听话人的感受,即使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共识和兴趣爱好,也没能使得他和女主人公的对话顺利进行,没能给女方留下好的印象。

上述对话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日常言语交际的情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可以按照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社会文化语境是否相同和对交际策略的使用程度将言语交际过程分为五种类型,即,交际双方具有相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一致,愿意自觉遵守交际规则、合理使用交际策略,使交际得以顺利、舒服地进行,此为“最佳交际”;如果交际双方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一致,双方愿意自觉遵守交际规则,合理使用交际策略,交际也能够顺利进行,此为“有效交际”;如果交际双方具有相同/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不一致,但是双方愿意自觉遵守交际规则、合理使用交际策略,那么交际可以顺利进行,只是未能完全实现交际目的,此为“合作交际”;如果交际双方具有相同/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一致,有一方未能够自觉遵守交际规则、合理使用交际策略,使得交际不能够顺利进行,此为“不合作交际”;如果交际双方具有相同/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不一致,双方也不能够自觉地遵守交际规则、合理地使用交际策略,那么交际无法顺利进行,此为“失败的交际”。

综上所述,言语交际能否顺利进行是社会文化语境和交际策略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交际策略是言语交际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观调节,社会文化语境是交际进行的客观条件,通过交际策略影响交际结果。交际策略的选择与使用是为了使交际参与者能够应对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引起的交际受阻和不畅现象,或是化解由于交际目的不一致引起的观念分歧等现象,这可以更好地维护交际参与者的“面子”,建立友好的交际氛围,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最终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A].In. P. Cole(ed)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9, Academic Press,1975.

[2]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

[3]Формановская.Н.И.Речевое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 и прагматика[M].Москва: ИКАР,2007.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纲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贾红霞编.言语交际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