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眼小绿叶蝉生态防控的技术措施

2016-08-16 03:58胡森涛汪灶新汪荣灶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政府上饶33300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上饶33300
广东茶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假眼虫量茶区

胡森涛汪灶新汪荣灶(.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政府,上饶 33300;.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上饶 33300)

假眼小绿叶蝉生态防控的技术措施

胡森涛1汪灶新1汪荣灶2
(1.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政府,上饶 333200;2.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上饶 333200)

假眼小绿叶蝉Emposca(Emposca)vitis Gothe是我国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茶树吸汁害虫。生态防控该虫应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宽容地去善待茶园的各种生物(害虫),允许少量假眼小绿叶蝉存在的思想。生态防控的技术措施有: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利用自然天敌、分批勤采与适时强采茶叶、适度修剪、诱杀等。

假眼小绿叶蝉;生态防控;措施

假眼小绿叶蝉Emposca(Emposca)vitis Gothe是我国分布最广的茶树吸汁害虫,每年因防治该虫而花费的人力、物力甚多。作者多年的研究表明,只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适时针对性地采用生态防控的技术措施,该虫不用化学农药也是可控的。

1 生态防控的指导思想

假眼小绿叶蝉虽在我国各茶区均有为害,但其为害程度在不同区域或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类型茶园也有差异,这种差异很大程度表现在茶园的生态环境上。作者认为,要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使其发生量长期保持在经济受害水平以下,只有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保护和不断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着手,以勤采茶叶等农业措施为基础,同时协调地用好其他技术措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宽容地去善待茶园的各种生物(害虫),防控才能凑效。因该虫在茶园发生普遍,分布较均匀,一年多代,且四季可见[1]。所以,防控的指导思想不应要求把它消灭干净,在茶园看不到假眼小绿叶蝉,而只要求控制其虫量。为利于生态平衡,应允许有少量假眼小绿叶蝉的存在,以作为相关天敌的食料。

2.生态防控的技术措施

2.1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多数茶区茶园的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其森林覆盖率较高。认真保护好现有有机茶园周围植被和茶园中的遮荫树、行道树,对少数周围植被较稀少的茶园,适量增植一些树木,这些既是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实际也是抑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的有效手段。因假眼小绿叶蝉虫体小,吸茶树幼嫩芽叶汁液为食,芽叶上的水湿不利其活动取食[2]。适量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茶园内的遮荫树、道路傍的行道树,就可进一步缩短茶树受光照辐射的时间,延长茶树每天有水湿(露水)的时间,达到抑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量的目的。如婺源茶区各季假眼小绿叶蝉的虫量,周围植被丰富不连片的岙地、坡向向西的茶园,明显要比周围植被较差大面积连片的缓坡、坡向向东的山地茶园要少。另在江西栽培管理水平相近的多个县市茶园调查,结果还表明,婺源茶区第一虫量高峰期(5月下旬)假眼小绿叶蝉的虫量明显要比进贤、丰城、鹰潭等地的非山区茶区要少。

2.2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天敌种类很多,大致有三大类,即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益螨、隐翅虫等)、寄生性天敌(如缨小蜂)、病原性天敌(如白僵菌)。只要注重茶园周围植被、茶园内遮荫树等的保护,允许茶园有少量杂草,不用化学农药(除草剂)或少用生物源农药,就能使天敌正常繁衍,长期保持一定数量,增强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生态功能。在婺源茶区,长期不用农药的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量达到顶峰后,几天内(多为5d)虫量即可下降至平时正常数(百叶虫量5.1头以内,用药茶园则不然)。这是因为假眼小绿叶蝉的虫量达到顶峰后,天敌也在激增,激增的天敌必须要有食料——害虫,而此时绝大多数茶园,害虫数量多以假眼小绿叶蝉为主,发生也最为普遍,其多种天敌(优势种群是蜘蛛和益螨),必然会全方位联合向猎物——假眼小绿叶蝉发起攻击(捕食或寄生)。所以顶峰后虫量很快聚降。如5月下旬至6月初在茶园调查时,常见体上吸附着圆果大赤螨Anystis baccarun (Linnaeus)爬行的假眼小绿叶蝉若虫,其数量可占所见假眼小绿叶蝉总虫量的6.45~9.09%。

此外,还因水湿有利于真菌的寄生与繁殖,而导致假眼小绿叶蝉感病死亡,在婺源其寄生死亡率有时可达11.76~28.79%(1987年)[3]。

2.3 分批勤采与适时强采

茶树是一种叶用作物,其经济价值主要是它的幼嫩芽叶,栽培茶树的目的是尽可能多收获其幼嫩芽叶。依据茶叶采摘标准,及时分批勤采茶叶,是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控制假眼小绿叶蝉虫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因假眼小绿叶蝉成虫90%以上的卵都产在嫩梢(一芽三叶)上,成虫、若虫也多在这一部位栖息取食,其趋嫩为害的习性非常明显。及时分批勤采茶叶,可摘除大量假眼小绿叶蝉的卵、若虫和少数成虫。据调查,其虫量采摘茶园要比留养茶园少73%以上。若在假眼小绿叶蝉重发生年的虫量高峰期(5月下旬)进行一次人工强采(即采净茶树上所有幼嫩芽叶),或用采茶机采茶一次,对控制假眼小绿叶蝉虫量,效果更好。

分批勤采茶叶,除直接消灭了大量各虫态的假眼小绿叶蝉外,因其最适宜的为害部位——幼嫩稍(叶)被大量采去,而逐步出现该虫食料的恶化现象,使其为害减轻。此外,还由于假眼小绿叶蝉的最适产卵场所是幼嫩芽叶,采摘会造成其生殖场所的恶化,而降低生殖率。

2.4 适度修剪

轻修剪与深修剪是为提高茶叶产量,采摘茶园常用的栽培技术措施之一,剪的部位在树冠下0~15cm范围。这种修剪既可剪去部分假眼小绿叶蝉的卵,也可恶化其食料条件和产卵场所,减少其发生量。

2.5 诱杀

利用假眼小绿叶蝉的趋性,婺源县清华镇、鄣山乡、思口乡等地大面积的黄板诱杀防治,取得了一定的防控效果。

3 生态防控是必由之路

用生态技术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茶园,由于生物多样性丰富,茶园生态系统较稳定,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自然调控能力较强,一般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都长期处于经济受害水平以下。婺源县紫阳镇考水茶场,清华镇古坊茶场、茶科所,思口镇前坦茶场等地的多年生态防控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着眼长远,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严格按自然规律办事,善待各种生物,科学地去管理茶园,茶园假眼小绿叶蝉不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但可行,而且还可以获得翻倍的经济效益。

[1]汪荣灶,詹武.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规律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5):182-185.

[2]张汉鹄,谭济才.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章士美主编.江西农林害虫综合治理[M].南昌: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1990:52-59.

猜你喜欢
假眼虫量茶区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假眼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
本刊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