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8-16 01:56陈永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古诗词思维能力

陈永清

内容摘要:诗歌高度凝练集中、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易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教学中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激发兴趣;引发多思,促动思维;对比分析,拓展思维等手段,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理解古诗词,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古诗词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古诗词可谓美丽纷呈,色彩斑斓,可以使人从中体会到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社会形态、各种各样的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面貌。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诗歌内容精心设计训练思维点,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理解古诗词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谈点粗浅认识。 一、设置疑点,引发思维 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学。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是能够巧妙设置疑问,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学生宁静的思维湖面,就会激起层层思维的浪花,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不断探疑,积极探索思考,开拓思路,发表新思想,新见解,能培养创新意识。 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思维热点,引起兴趣,使他们带上问题,感知诗歌,这样有力地推动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 一、利用“无疑”处巧妙设置疑问。教师要能够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设疑、质疑、解疑。例如在赏析元代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时,可这样设问:“有的人认为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政治与人民的对立,那么作品立意是不是有这么高呢?”一下就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观点趋同的分在一组共同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酌情给予一定的引导,最后就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他思想的主要方面,重点讨论在诗中最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句是建立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之上的,得出张养浩只是一个具有儒家仁政思想的封建士大夫,他反对的是暴政,苛政,而不是反对整个封建政治的结论。通过学生这样的自主探究,分析综合比较,排除了不合理的因素,让学生懂得应该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合理的分析评价,不人为主观地拔高,养成不盲从的思维品质。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辨析、磨炼的创造性自主活动过程,在实践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力的发展。 二,利用对立性矛盾性设置疑问。用矛盾冲突来激发学生思维,这也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好途径。唐代杜甫的《石壕吏》,普遍被认为是一首具有人民性的好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个与此截然相反的观点——《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始终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好像一个路过的人,一个看热闹的,似乎很无情,很冷漠。因为学生都知道杜甫是一位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怎么能漠视呢?怎么能无动于衷呢?这不是很不合理,很矛盾的吗?根据这一矛盾点,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到底哪个观点正确呢?我让学生自己从诗中寻找根据,鼓励他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合理推测,这样就调动了他们思维,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乐趣。最后探究的结论是,在诗中诗人虽未直接出场,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他鲜明的爱憎,顺藤摸瓜,最终归结出,这正是诗歌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样既提出问题,又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得出自己正确的结论,对发展学生独立性的思维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他们也享受到了获得知识的成功感,满足感,从而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多思,砥砺思维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造就一个简单的“书橱”,而是培养一个能运用知识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之路,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以砥砺自己的思维。在教杜牧的诗《江南春》时,有些学生提这样的问题: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不真实,因为按正常思维推理,诗人不可能听见“千里莺啼”,更不可能看见“绿映红”。面对这样的问题很难用三言两语讲清,于是我便举了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同时还举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燕飞?”对这两首诗应该怎么看?实际上它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从广义上说,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穷尽,所以自然科学在表述上远不如艺术洒脱率性,艺术不需要寻根究底,而是以一种浑融的方式进行表述。这样教学,既使学生分清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不同之处,又有助于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学有所知又有所思。 三、对比分析,拓展思维 教学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设计单调呆板,没有变化,势必会束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者要根据教材内容不同的特点,选择运用最恰当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而对比法则是行之有效的。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才更具有说服力,也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思路,开拓视野。这样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扩展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挖掘诗歌本质特征,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对比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我具体地采用同向、逆向两种比较方法。 同向比较适合于同一风格的的内容、情感、手法进行比较分析,辨析某些内容相近、相似,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利于学生的感知和接受,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特点;利于学生把“选文”当作“凭借和例子”,从比较中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从而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克服单一认识问题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如同是唐代的送别诗,既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情感意笃;也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的豁达;更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伤感;还有“一片冰心照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人格表白,各出新意,各极其致,各尽其妙,同曲而异工。 其次是逆向比较。实际上是叩其两端的教学方法。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知道回答弟子的提问时尽量提出问题的正反方向,让发问者多用脑去思考。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只讲文章怎么好,而为什么好却讲得不透,而且就篇论篇,学生听起来也感抽象乏味。如果能从反面列出一篇与之相比,那么文章的优劣就显而易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人称之为“纯是天籁”,好在哪里?有比较才有鉴别,于是我列举了吴西逸的《天净沙》与之相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光。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燕,此情时拍栏杆。 很显然通过比较,后者不如前者,原因何在?从画面的有序性、多变性来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空间组合高低远近是有序多变的,具体描绘的景物显出一种空灵之美,并且构成了一个以断肠人的视角为中心的整体画面;而吴西逸的《天净沙》空间组合太大,描摹的实体太真,全诗只是一些景物的罗列。相形之下,谁优谁劣,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又如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其同时代的作家晏殊的作品《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相比较,进行思维扩展,既比较了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又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四、运用想象,调动思维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语言具有跳脱性,具有留白艺术。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读者才能深入意境,进而化身为诗人,只有这样才能对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才能和作品产生共鸣。如吟诵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就可通过想象让人似乎闻到了荷花清幽的香味,听到微风吹送荷叶的哗哗声,进而模拟得到西湖夏日特有的艳丽风光。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必然增强,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丰富、情感各异、表达技巧各具特色,可以说异彩纷呈,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巧妙质疑,激发思维,引同求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赵宗泽,思维与创新论文集 [M]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02年3月地1版 2、孙丹林 张保成,中学创新教育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古诗词思维能力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