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英雄的崇敬

2016-08-17 15:42王卫星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纪念英雄历史

王卫星

纪念英雄、缅怀英烈是人类的一种良知,是正义者的普遍价值追求。世界各国在捍卫英雄形象、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

正确认识历史,确立崇尚英雄的逻辑起点

英雄是历史天空中的璀璨星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坐标。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是一个民族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是凝聚人心、增强团结的有效方式。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拥有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些都离不开美国精神。而美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自身历史的尊重和对本国英雄的崇敬。在其短短的200多年历史中,英雄主义已内化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甚至成为美国人心中的信仰。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美国是在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直以来,美国承袭着传统的英雄祭奠模式,从法定纪念日、英雄纪念碑到国家公墓,从总统、军队到普通民众都恪守着祭奠礼仪。近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对英雄主义价值观的推崇已突破单纯描写英雄事迹的传统模式,它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软实力优势,通过信息时代的影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向全球宣扬自己的英雄,进而推销美国的价值理念。

法国是一个有着厚重英雄历史、英雄文化和英雄精神的民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发展,法国人对英雄的纪念和缅怀都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弱化。正如法国一位将军曾说:“那些为法兰西而牺牲的人永远值得记忆,那些为法兰西而战的老兵永远不会被忘记。”

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也是一个尊重自身发展历史的民族,突出体现在传承和弘扬英雄文化方面,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英雄的荣誉,决不允许恶意中伤、诋毁英雄人物,杜撰篡改英雄事迹。

相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敬重历史,没有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那么,历史虚无主义就会乘虚而入,就会陷入国家向何处去的困境。在这方面,俄罗斯以及一些东欧国家有着深刻的教训。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受“新思维”影响和西方势力的蛊惑,苏联的历史观发生了动摇。苏联解体后,处于历史转轨进程中的俄罗斯,由于对某些重要的历史问题没有形成共识,曾一度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盛行,否认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作用,苏军在战胜德国、解放欧洲中付出的巨大牺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克服困难时的重要决策。否定这段历史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战后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背离了人类文明大道,而放弃社会主义才是其回归“人类文明的正道”。按照这种错误的历史逻辑进行推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英雄们自然就不必再值得人们尊崇。

受此影响,东欧一些国家也开始纷纷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于是,20世纪90年代的苏联及东欧的许多影视片、教科书和文学作品都将苏联说成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人,苏军对欧洲的解放被曲解为是占领和侵略,斯大林被描绘成一个极权主义者,苏军指挥员和下层军官都成了被谩骂和批评的对象,苏军英雄纪念碑被摧毁,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苏联女英雄卓娅则被描绘成一个精神病人,诬蔑她烧毁的是苏联的民房而不是德军的马厩,舍身堵枪眼的马特洛索夫被描绘成一个“少年犯”。相反,二战中被德军俘虏后投敌的苏军将领弗拉索夫则被居心不良者宣传为反对战争的斗士。

面对国家历史被歪曲、英雄形象被玷污的严峻形势,俄罗斯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家开始下大力气维护历史真相,重塑民族精神。1999年,时任代总统的普京发表了纲领性文件《千年之交的俄罗斯》,首次明确提出“俄罗斯新思想”这一概念,其主要内涵就是爱国主义、强国观念、国家意识和社会团结。而铭记历史、捍卫英雄则是贯穿这一主题的红线。基于此,俄罗斯科学院、军事科学院以及高等院校开始修订或者重新编写历史教材,特别是二战史和伟大卫国战争史,在全国掀起纪念英雄、崇敬英雄的热潮。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塑敬重英雄的社会生态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说过:“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要想让这束阳光普照大地,就需要一个以英雄为荣、人人争当英雄的社会环境,而不能让歪曲历史、解构崇高、恶搞英雄的“雾霾”笼罩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美国,各地都有政府或民间机构设立的纪念碑,这已成为美国纪念英雄的标准模式。走进阿灵顿国家公墓,即可见其宣扬的职责——“受美国人民之重托,为那些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耀而服务的人们,提供神圣的安息之地,向他们的家庭表达敬意和同情,向参观者们展现鲜活的历史”。除了无名烈士墓之外,阿灵顿国家公墓的26万个墓碑上都镌刻着烈士的姓名、生日和忌日,有的还有牺牲地名。在无名烈士墓前,每小时举行一次简洁肃穆的卫兵换岗仪式。特别是在“阵亡将士纪念日”,负责守护陵寝的美军全员出动,为26万座陵墓插上星条旗,次日再逐一收起。笔者曾于2013年6月参观阿灵顿公墓时,遇到一批美国中学生。他们是来完成学校所布置的作业的最后一道程序:根据此前所查阅的自己所崇敬英雄的事迹,在公墓的烈士墙和墓碑上寻找该英雄的名字并合影。这种教育方式使英雄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随着影视媒体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美国英雄主义的宣传模式也被注入新的活力。由军方和企业合作推出的以历史英雄人物事迹为题材的影视、网络小说甚至网络游戏等,成为美国捍卫英雄形象、颂扬英雄主义的重要手段。在美国,仅国防部就掌控着300余家电台和电视台,每年放映约3500部电视片,拍摄1100多部电影,出版杂志、报纸1850种,发行量超过1200万份。2010年美国热播的战争连续剧《太平洋战争》中的男主角之一,就是以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传奇战斗英雄约翰·巴斯隆为原型。他是二战史上唯一同时获得荣誉勋章和海军十字勋章的海军陆战队战士,其雕塑、纪念碑以及以其名字命名的建筑遍布美国各地。美国总统奥巴马还特意邀请军方高级将领在白宫观看该剧。

近年来,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捍卫英雄形象。为纪念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俄政府下令修建了一座“俄联邦军人纪念公墓”,占地面积53公顷、可以容纳3.4万座军人墓葬的设施,目前已成为集纪念活动、历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国家公墓。自2001年起,俄每隔5年便出台一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国家纲要。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全体公民开展英雄主义教育,并规定由国防部、文化部、教育和科学部等12个部门负责具体落实。每年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阅兵式。当卫国战争老兵们胸前挂满勋章、在观礼台同政要一起检阅时,当受阅方队身着二战时期的苏联红军服装、手持苏联红军各方面军军旗以及参战部队和兵团旗帜器宇轩昂地走过红场时,当参加游行的年轻一代举着英雄先辈们的肖像、唱着《神圣的战争》无比骄傲地走过红场时,众多苏联英雄的名字再一次被俄罗斯年轻一代所谨记,苏军当年所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不容置疑性,也再次得以彰显。为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2007年,俄教育部根据总统要求重新修订历史教科书,并由“胜利”委员会负责其审订工作,旨在客观、真实地反映俄罗斯历史,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俄罗斯还充分利用纪念碑和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莫斯科市中心的新圣女公墓矗立起一块用深灰色大理石雕刻而成、为卓娅而造的墓碑,莫斯科州鲁斯区的彼特里谢沃仍保留着一座为卓娅建的纪念馆,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的一座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卓娅,万古流芳的苏联女英雄,1923-1941年”。为了重塑卓娅的英雄形象,在卓娅遇难地建立的纪念馆,还专门设计了一个面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培养方案,向他们介绍包括卓娅在内的苏联英雄们的光荣事迹。纪念馆每年举行以纪念卓娅为主题的接力赛、汽车拉力赛,以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英雄,学习英雄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苏联英雄马特洛索夫服役过的步兵第254团的番号依然被保留并一直以他的名字命名,马特洛索夫被永远列入该团第1连的名册。在乌法立有马特洛索夫的纪念碑,一些村镇、集体农庄、轮船、学校和少先队组织也以马特洛索夫名字命名,英雄之荣光终得以彰显。

法国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贯穿始终。法军作为培塑爱国主义的重要力量,通常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主战装备来纪念英雄。20世纪80年代,法国陆军研制的新一代坦克被命名为“勒克莱尔”,用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首先率军进入巴黎的法国陆军菲利普·勒克莱尔元帅。2001年,为纪念二战时的英雄戴高乐将军,法军将其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为“戴高乐号”。法国还将第一个支援北美独立战争的英雄拉法耶特的名字用以命名新式驱逐舰。可以看出,法军主战装备始终带有民族英雄的印记。

英国在每年的一战、二战胜利纪念日,都要举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纪念活动。在规定时刻,英国各地敲响教堂钟声,上至王室成员和政府高官,下到普通民众,都要向战争英烈和遇难者默哀,向为国捐躯的英雄们表示敬意和怀念之情。其间,如果有体育比赛,全体参与人员赛前要向英雄致敬。同时,人们还会自发前往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广场等向烈士敬献花环,为他们祈祷、歌唱,甚至守夜。晚间,全国还将点亮从纽卡斯尔到康沃尔郡的百余座灯塔,为英雄“引航”。

敬重英雄、捍卫英雄,锻造我们崇尚英雄的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英雄已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千方百计地试图毁掉我们这笔宝贵的财富。为此,我们必须从尊重历史、健全法律、培塑文化三个层面同这种不良倾向作斗争,以重塑我们崇尚英雄的优良传统,重扬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之魂。

铭记历史,坚决回击歪曲历史、亵渎英雄的错误思潮。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我们理解,牢记历史就是要牢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不忘战争就是不能忘记那些在反对侵略战争、赢得战争胜利中牺牲的英烈们。一要认清歪曲历史言行背后的真正图谋。“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境内外敌对势力深谙这一道理,他们通过诋毁英雄来歪曲我们的历史,损毁共产党形象,为其推行颜色革命提供条件,以达到动摇我们执政根基甚至推翻共产党领导的最终目的。二要针锋相对地同那些蛊惑人心的谣言作斗争,有根有据、有史有实地揭穿那些诬蔑不实之词。三要警惕那些网络上的错误舆论,他们打着“还原历史真相”旗号来造谣惑众、歪曲史实。四要广泛开展党史、军史教育,倡导和鼓励进行科学的历史研究,让党史、军史教育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进入社区基层、进入千家万户。

以法律法规来捍卫英雄,坚决追究损毁英雄形象者的法律责任。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英雄精神的培塑也必须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推进。一是抓紧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形成维护英雄形象的法治思维。2014年9月30日,我国设立了首个烈士纪念日,使纪念烈士成为一种法律规定的倡导全民纪念英烈的国家仪式。这种以法律法规形式纪念英烈的举措,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敬仰人民英雄的礼仪和文化。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涵盖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在精神层面,应从法律上设立有关缅怀英雄的重大纪念日,修建完善纪念碑和纪念馆。在物质层面,各级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英烈的奖励和抚恤标准。二是严格、坚定地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重视对那些恶意中伤、造谣惑众的网络推手的惩治力度。三是使军队成为自觉维护英雄形象的法律先锋。军队是集中诞生英雄的摇篮,也是英雄精神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承者,要在法律框架下维护好革命旧址、战场遗址和烈士陵墓,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英雄形象,弘扬英雄主义精神。

着力培塑敬重英雄、捍卫英雄的社会文化生态,坚决扫清污染社会良知的精神“雾霾”。健康社会文化生态的培育需要集全民之智、聚全体之力,在全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人人崇敬英雄,个个争当英雄的良好风气,但同时这种社会文化生态也要接地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共鸣。一是客观理性地认识英雄、评价英雄。英雄首先是人民大众中的一员,也有平凡的一面,正是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了不平凡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才更显其英雄品质。不能因为其生活中平凡的一面来否定其英雄壮举。二是将尊重英雄、争当英雄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将英雄事迹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歌曲,利用网络新媒体,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在幼儿园、中小学和高校广泛传播。让当地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参与到给军属送达立功喜报的活动中,并恢复定期探望军烈属的光荣传统,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为国奉献的光荣。三是把握宣传的时机和力度,不给那些诽谤英雄者留下造谣的空间。比如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中,既突出英雄形象,鼓舞士气,又不能忽视那些身处险境和灾难中百姓的感受。如果让那些因英雄行为而脱离险境的民众现身说法,宣传效果才会更佳,英雄形象才更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纪念英雄历史
英雄犬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忘不掉的纪念
重走英雄路
新历史
绛红英雄谱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