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时政教育的实践操作

2016-08-18 02:08刘元强张清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3期
关键词:时政教材探究

刘元强 张清华

【内容摘要】时政教育就是思想品德课的“试金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迫使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勇于撕裂应试教育的羁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不是主导者,只是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逆向操作、正面引领就是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提高素养,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真正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时政教育 实践操作

时事政治是独立于思想品德教材之外,又是与之密切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必须重视和强化时政教育。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正向操控,学生接受,“填鸭式”的灌输,教师讲,学生听,听到幽默处,哄笑一课堂。气氛挺活跃,但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的“三维”教育目标能达到吗?显然时政教育的实效性在这里大打折扣。那么,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定位教师的角色?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时事教育呢?

一、逆向操作:学生主体角色下探究,教师推波助澜下引领

所谓逆向操作,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而不是起主导作用,通过创设时政教育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中发现,在质疑中感悟,实现以事实材料为背景,链接教材,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价值取向水到渠成,由感性到理性,自然生成。

教学实行“三步走”战略:时政情境的多方位铺垫——教学前置导学案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讨论探究教师点拨解惑总结。

例证: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十课《对自己的一生负责》第三节: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本课的教学设想如下:

第一:时政情境的多方位铺垫,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出发,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多种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活动中,享受快乐,感受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首先,丰富学生的信息量:要求学生每天必须收看新闻联播,阅读校内壁报栏内报纸,从而收集时事要闻,依据课文内容涉及的时政知识,发动学生积极关注,特别是要根据每节课前发下的导学案对相关时事重点认知。

其次,办好时政小报以简洁的形式,贴近实际,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小报由学生自己选材、设计、剪辑、编排。收集时政材料,自己张贴到黑板报上,在班级、学校交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第二:教学前置导学案的精心设计,以教材为依托为把手。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核心理念: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对自己负责,才有可能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起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

抛砖引玉,自主探究:

以感性认知开始,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任何一个优秀教师,她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老师。”

材料一【李强的故事】

李强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山西学子。2005年春节,他利用寒假,按照“户—村—乡—县”的思路,对山西省3个村4个乡和两个县的农村现状进行调查后,以札记的方式写成了近4万字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读后激动不已,将它寄给了温家宝总理。

温总理读后亲笔复信称赞:

“一位大学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文章。”

相互交流:

1.请说出你心目中最有责任心的人的姓名及典型事例。

2.请你说出社会上没有责任心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

3.请你说说负起责任的重要性、没有责任心的危害性。

自我反思:

1.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是勇敢认错,还是逃避责任?

2.如果你有勇敢认错的经历,请与同学交流一下。

调查研判:

1.请写下你在学习、家庭、班集体、社会中承担了哪些责任?

2.哪些是你被动承担的?哪些是主动承担的?

3.请你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第三,结合教材学生深入探究,教师点拨解惑总结。

“学生应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重新体验,独立思考,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能否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应如小儿学步,要经历“扶着走——护着走——放手走”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诱导启发之时,随时准备渐去扶翼,而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让我们结合本节内容深入领悟:

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基本要求:

(1)首先是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教材P120要求中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是要我们在家做好儿女、在校做好学生、在社区做好居民,能够自觉遵纪守法。

提问:对“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①对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要做到: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该看的看,不该看的坚决不看。)

(2)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

材料二:根据教材P12l的案例提问:

①马小凤同学在震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②马小凤同学为什么能发挥这些作用?③马小凤同学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学生归纳,教师根据情况强调:要真正能担当责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根本。

(3)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寄语,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②材料三:根据教材P122的案例“六字真言”提问。

问题:老族长的“六字箴言”的寓意是什么?

在学生思考、回答后,分组归纳:30年前(年轻时):“不要怕”意味着要面对现实,勇敢地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勇于承担责任;30年后(中年时):“不要悔”,意味着历经人生风雨,承受着正、反两方面的责任,有得有失,得之不骄,失之不悔,保持平常心,幸福一生。教师最后总结。

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

二、正面引领:学生积极主动价值取舍,教师把控思想教育方向

思想品德课的性质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自身的实践,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不能及时多渠道获得新的社会信息,对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不清楚,想问题比较简单偏激,而且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初中学习课程增多,作业多,学生学习压力大使他们无暇顾及除了课本之外的更多的课外知识,许多同学两耳不闻窗外事,既不看报,也不收看新闻,网上新闻也熟视无睹;另一方面,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非常枯燥,易于混淆,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讲空洞道理。

时政教育使思想品德课堂大发异彩,更具实效性。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逆向操作、正面引领就是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提高素养,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真正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熊飞.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C].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62.

[2] 黄丽英. 时事,让思想政治课更精彩[J]. 江西教育,201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山东省宁阳县东疏中学)

猜你喜欢
时政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