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窗”,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水墨世界

2016-08-18 16:42曹红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天窗课程资源兴趣培养

曹红芳

摘 要:作为启蒙教学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各美术老师在水墨画的笔墨运用,材料选择,工具使用,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指导方法上还有很大的差异和疑惑。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周边的人文、地理等环境资源,进行自主地、有创造性地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整合课内外活动资源”来培养儿童的水墨画兴趣,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 兴趣培养 课程资源

新课改美术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融合,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的,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学校的实际教育效果。这是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迫切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目前,从周边已开展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情况来看,很多还是 “重技法、轻兴趣”,让孩子根据教科书里的内容没完没了地专画同一种东西,成了“葫芦小老头”、“牡丹小老太”,或者就是让孩子随意地乱涂乱画,教师完全放开,没有方向性、延续性的指导,孩子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要让学生喜欢水墨,只有发自内心的绘画,才会有出乎意料的表现手法,才会使自己的水墨画表现的更具有感染力,才会变得生动,有神韵,有魅力。”回归原本,注入“新元素”使学生喜欢水墨画,这是出口。

浦江是“书画之乡”,有着一个极为有利的水墨画教学环境:氛围浓厚,学生对水墨画接触面比较广,而且对作画工具、材料等也比较熟悉,各级各类活动也不少,我们可以围绕教科书的主题共同探究,结合本土内容,进行水墨画的课程资源的挖掘,赋予它时代性、创新性,也赋予它 “家乡性”,它就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那么,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活动资源该如何挖掘和整合呢?

一、挖掘行“舟”的“水”资源

新课标要求我们开发教学资源,注重美术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这就要求美术老师要积极开发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顺应时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本地文化的传承中,教学贴近实际,进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不是“假、空”。

1、“江南第一家”和“仙华山” —— 开发本地人文历史和地方景观,拓展儿童水墨画内容。

在水墨画教学中,并不要过多的安排学生画“梅、兰、竹、菊”等传统的题材。浦江地方不大,但是却有着比较多的人文历史和地方景观,可从学生喜爱的东西下手,选择一些身边熟悉的事物和家乡有特色的地方来充实学生的画画资源。

在一次市级“画家乡”现场绘画活动中,本人就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人文历史景观“江南第一家”中的特色建筑“牌坊”为内容,学生年纪是最小的,但依然画得很自然,竟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不久前,学校秋游了仙华山,本人立马不失时机的设计了《家乡的仙华山》,让他们说游玩感受,展示山景,又结合“书画之乡”的乡情稍加讲解,接着正在他们饱涨的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以水墨画的形式来表达此时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类似的还有如塔山公园、水晶城、西山公园、官岩山、神丽峡、白石湾以及仙华避暑山庄、工业园区等等,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感到熟悉,有亲切感,很受学生喜欢。

2、“书画节”和“迎会” —— 利用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儿童水墨画内容。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如浦江的书画节、绍兴的“三月三文化节”等节日文化氛围很浓烈,都是很好的教学活动题材。

3、“剪纸”和“泥塑” —— 结合艺术活动,扩大儿童水墨画空间。如在引导了学生制作相关的民间艺术剪纸、泥塑等之后,再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学生的兴趣都很积极。

4、“语文、书法、音乐、美术” —— 整合课程资源,创新儿童水墨画情境。

(1)“语文和美术”是很好的“搭档”。中国绘画的最大特色是“四绝”,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如浙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材中就有这样融美术于诗书中的内容。在一次市美术教学优质课评比中,就有老师尝试“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表现出来,扩大创新之路。

又如上完语文课《春》之后让学生用水墨的形式来表达心中对春的认识。文中有:“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还有“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等等,对于这些语句,

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对话、听音乐等活动来寻找答案。作品形式多样,体现了学生自己的想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兴趣。平时的写了一篇作文、读了一篇短文,进行了一次阅读训练,听了一些画坛小故事等等都是可以尝试进行这样的练习的。

(2)“音乐和美术”能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在音乐中用具象或抽象的水墨画去表现乐曲或歌曲描绘内容,既是一种音乐的表现,又是一种水墨画的表现。在湖南版新教材第三册《听听画画》的教学中,有老师就安排学生聆听、演唱儿歌《数鸭子》,用水墨画的形式去表现,有的学生画了农村风景,有的学生画了可爱的鸭子,有的甚至用一些点、线来表达。开拓了学生的想、创造、表现,无形中使他们爱用水墨的形式来表达各方面的内容和题材,真正是“快乐学习”。

(3)书法和美术同样有着相通的地方,在书法课堂的练习中同样可以渗入美术的元素。如用笔运行、用墨的浓淡变化;在欣赏书法的作品中感悟水墨的表现情趣和技法;豪放、严谨的书写风格;书法的有长有短、有窄有宽、有大有小、有单有双、有独立有方联等等的形制,都能成为培养学生的水墨画兴趣的“桥梁”。

二、“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 更新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

水墨画是用毛笔、生宣纸、水墨颜料来作画,柔软的毛笔、渗化的水墨、宣纸都不太好控制,所以传统的教法就对这些技巧进行刻板的训练,课堂教学注重不孤立传授中锋、侧锋等用笔方法和浓淡墨的技巧,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我们要培养兴趣,从中寻求他们的个性发展,技能提升,创新思维,这样才不会“天下乌鸦一般黑”。

在教学《会跳舞的点和线》中,努力让学生快乐的玩耍,尽可能的画出不同变化的点、线、笔触,接着在展示中比谁的发现最多,引导他们做情绪联想,感觉联想和事物联想,又接着做用水墨线条来画音乐节奏的训练,学生们竟然在画的时候会手舞足蹈,完全沉浸在水墨的氛围中。一节课下来,学生领略了毛笔和水墨的神奇,知道了不同的水墨效果制作,体验了笔墨痕迹,培养了兴趣。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的学生,不是个体。因此,在这种寻求普遍性的背景下,不可能每张作品都有个性上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可能根本想不出什么东西来,或是想法有很多,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像这样的学生要是就不负责任的随便应付,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没有一点帮助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也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呢?—— “改一改”、“变一变”。如,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一部分儿童线描画作品:《绣球花》、《新年的家门》、《孔雀》,然后让学生大胆的在区域角中进行创新练习,让他们把自己的眼光和别人的眼光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变通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欣赏和创新。又如,把油画、版画、速写等变成水墨画的形式,把暖色调改成冷色调,带学生写生后用水墨画的形式加以表现等,这样,孩子的兴趣被激活,发现美,又创造美。

三、“与时俱进” —— 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兴趣

新课程主张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待资源,提倡“与时俱进”,努力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展开的空间,真正改变光靠灌输知识的局面,给予了美术教师最大的自主空间。它能大大的加强学生的课堂容量,为水墨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如可以利用电子大屏幕、电脑课件等。还可以定期搞一些作品展:个人、全班、全校等,并将作品及时留影归档。

四、“回归自然” —— 尊重学生朴素的自然状态,走适合自身的特色课堂之路

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操作上,儿童情绪、兴趣、课堂效果都是随机变化的,每位老师又都有自身的差异和特长。所以,只有融合大众化的教学思路到自身的教学中,在孩子们的“玩笔、玩墨”中培养起兴趣来,让我们的美术课堂真正成为顺应时代需要“科学、真实、有效、有趣”的课堂。

作为我们美术老师最重要的还是要多寻找,多发现,多思考。打开视野,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广阔的水墨世界,为更好的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

[3]《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伊少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保护.原创.探索中传承——儿童水墨画教学点滴》王志敏。

猜你喜欢
天窗课程资源兴趣培养
自制新款天窗固定器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天窗注射模浇注系统分析
迈腾车天窗无法关闭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