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兵爷爷回家

2016-08-18 06:14马继军
政工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蒙山沂蒙山孙儿

☉马继军

·散文·

送老兵爷爷回家

☉马继军

3月25日,从抗战烽火中走过来的爷爷走完了整整一百年人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今天,儿女子孙们从江苏驱车千余里护送爷爷骨灰回家,送爷爷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那是个蒙山沂水环抱的小山村,二三百户人家祖祖辈辈靠天吃饭、靠地生存。70多年前,在民族危亡之际,一个备受欺凌压迫而又性格倔强的山村青年,为了翻身做主人投奔了革命队伍,像那个年代所有热血男儿一样燃烧着青春激情。爷爷的革命经历在我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却是我们儿时最想听最爱听的故事,然而他从未主动给我们讲述过他的过往。我们只是从他战争年代留下的那一枚枚奖章证章中,从他身体遗留下的伤痛中,依稀了解到一些他那一代人曾经的故事和骄傲。

在我的心中,爷爷文化不高却是个明事理的人。在国家困难的年代,作为当地的主要领导,率先把自己的四个子女全部送到了农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自己都已经离休了,孩子们还没有返城。对子女们的偶尔抱怨,他只是淡淡地说,国家还有难处。爷爷向来不愿意为了家事去麻烦组织。在“文革”期间,爷爷多次受到批斗和冲击,但对组织从没有过怨言。在不正之风一度弥漫的阶段,尽管已经八九十岁的高龄,爷爷依然耳聪目明,坚守心中那份对党朴素的感情。他不允许自己的子孙们对组织有丝毫的非议不满,不允许说三道四,更不允许随波逐流。我深深地记得,在“一切向钱看”盛行的年代,在社会上从军普遍不被看好的时候,是爷爷不顾家人反对,坚决支持鼓励我——他的长孙报考了军校。爷爷走了,他的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是他一生的最爱,是他带给家庭的荣光。

在我的心中,爷爷是个刚强正直而又富有情感的人。爷爷从小扎根蒙山的土、喝着沂河的水长大,骨子里镌刻着沂蒙山人的秉性——刚正不阿。不论遇到风风雨雨,还是起起落落,爷爷始终秉性不改,痴心坚守。不管是门庭若市,还是门可罗雀,爷爷的心中总是那么的平静。正如组织上在他的悼词中写的那样,始终胸怀坦荡、朴实正直。爷爷在外从事领导工作几十年,乡亲们说他是村里走出去的最大的官,是他们心中的骄傲。乡亲们有事都想着找他商量,有困难都去找他帮忙,他都会尽全力帮助解决。对家乡的点点滴滴,他常挂在心上。爷爷平时话语不多,但只要一说起老家,尤其是乡亲来的时候,他就有说不完的话。临走的时候,一定要把乡亲们的行囊装得满满的,远远地目送离去。在爷爷的心中,沂蒙山里的那个小山村是他永远的心灵港湾。他在病榻上清醒着的时候,反复念叨着:我是蒙山沂水养育大的,那里是我的根;百年后,还是要回到那片土地,和乡亲们在一起。当家人护送爷爷骨灰进村的时候,父老乡亲们已经早早地在村口等候,几位老人跪拜在他的遗像前失声痛哭,用这种最质朴的方式迎接沂蒙山的儿子回家。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叫乡情亲情,什么叫故土难忘,我理解了爷爷为什么一定要回家。

在我的心中,爷爷是个慈善和蔼却又很严肃严厉的人。他喜欢看着孙儿孙女们围着他嬉笑打闹,常常用地道的沂蒙方言逗趣几个顽皮的孙儿。听父亲和叔伯们说,爷爷向来很少关注子女们的生活,战争年代从没有回过家,建国初期还把身边的子女寄养在老乡家里。在我的印象中,爷爷也很少对我们孙儿辈生活上问寒问暖,但对我们的教育非常关注,要求很严。他时常说,自己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不要步他的后尘。每次寒暑假回到爷爷身边,他总是要详细了解我的学习情况,支持鼓励我学好文化知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常给我一些零花钱去买学习用具和书籍。爷爷对我们的思想教育格外重视,容不得我们走歪路、走邪道。记得儿时,我们几个孙儿偷了公家果园里的水果被他知道了,我们并排站在他的屋里,个个垂着头,忐忑不安。他虽然没有

?劈头盖脸的训斥,但从他从未有过的严肃表情和目光中,我们知道自己错了。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教育我们怎么做人。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也从一名军校学员成长为部队干部。每次回家见到爷爷,他都要和我“拉拉呱”,而话题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工作得怎么样。爷爷的思想传统而不保守,尽管是长期离休的耄耋老人,但依然思维敏捷,思想深邃。每每看到我进步了,他就非常开心,并不忘给以鼓励;听到社会上一些负面的东西,他就会提醒两句,告诫我走正道。

爷爷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一生,没有给子孙们留下什么物质上的财富,但给我们的精神世界留下了非常丰厚的遗产。这些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根植于心中,流淌在血脉,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人生。爷爷,到家了,您安息吧。您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蒙山沂蒙山孙儿
小美人鱼香囊(外一篇)
我深爱的爷爷
古风盎然的蒙山山歌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我也要退休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苏轼化长为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