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视点

2016-08-18 09:10
河南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海平面航天发展



高层视点

万钢: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6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就“科技创新发展”答记者问。万钢表示,201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14 000亿,其中77%来自于企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万钢表示,之所以重视科技投入结构,是因为它可以反映投入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反映出企业已经牵头一些重大项目,比如高铁、核能、特高压输变电等,这样可以转变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他还表示,企业投入增加也反映了政策的落实情况。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这些政策都在引导促进企业更加关注前端研发,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开展研发,满足市场更新更高的需求。

陈肇雄:5G将刷新用户体验和行业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

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4G相比,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

从用户体验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预计5G网速将比4G提高10倍左右,只需要几秒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的网络体验需求。从行业应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行业应用的特定需求,拓宽融合产业的发展空间,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从发展态势看,5G目前还处于技术标准的研究阶段,今后几年4G还将保持主导地位,实现持续高速发展。

韩长赋: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7日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表示,粮食的问题,在我们13亿人的大国,始终是重大的问题。从中长期看,我以为,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未来“十三五”,还有更长一段时期,要看到,有三个明显提高。第一是我们的人口总量还要明显提高,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有关部门测算过,未来五年要多生一千多万人。第二是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城市人口会大大增加,有的说城市人口吃饭吃得少啊,直接吃饭吃得少,但是城市人肉蛋奶、水果蔬菜吃得多,我们算过,一个城市人对于农产品的消费,是大大高于农村人的。第三是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水平在升级。所以,人口总量,城市人口比重,还有消费水平升级,这三个明显提高,就是我们国家在人口峰值到来之前,我们的粮食需求还是刚性增长的,我们还必须始终保持粮食稳定生产。

刘燕华:坚持创新发展 实现转型升级

国务院参事刘燕华

增强创新供给,明确支撑导向。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时代的需求就是创新的基本方向,创新的成果应不断满足增长的需求,以形成良性循环的互推互长。只有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才能把有限的科技资源投入到关键的创新环节上。只有把握产业革命的大趋势,才能从产业化导向、从创新转化为社会经济第一推动力,从创新转化为人民福祉的角度提供支撑。只有把握综合国力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问题,才能把创新活动最活跃、积极的资源队伍建设好、建设强。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计划的开局年,是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发生变化,迎接诸多挑战的关键性一年。暂时的困难定会在作为中化解,转型的阵痛定会在改革中获得新生,创新发展定会为社会经济进步带来新的动力。

李士强:让“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李士强

李士强表示,“互联网+”确实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力量和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谓机遇,就是通过互联网把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品牌特产,通过网络一夜之间走出去。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场地,需要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给予扶持,让“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农民不再为卖粮难发愁,不再为自己的产品销不出去发愁,更好地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精准扶贫、对现代农业、对农村支持的政策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补农村这个短板。

包为民:“十三五”迈入航天强国航天经济总量翻一番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做客人民网科技访谈时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实现“进入航天强国行列”的目标,航天经济总量要从现在的2 000亿翻到4 000亿。

包为民表示,“十三五”是中国航天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除了航天经济的增长外,空间飞行器要实现从161颗在轨增至200颗以上在轨的目标,发射能力从现在的一年发射20颗左右增至发射30颗以上等。

“另外在大的规划里,我国的空间站要开始建造了,探月工程要实现无人采样返回了,新一代的运载火箭要投入运营了,北斗要全球组网了等等,这些都是在‘十三五’中国的航天要完成的一些主要任务。”包为民透露。

陈世强:能源行业“走出去”的前景很广阔

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

我们国家的能源“走出去”,应该是推动能源装备“走出去”、能源技术“走出去”、能源管理理念和运行理念“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中亚、中东国家,他们的发展跟中国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发展不均衡。比如我国的风机和太阳能产能在国内是比较富余的,小规模的火力发电机组都可以引入到中亚国家。

除了装备“走出去”,技术“走出去”,能源行业、发电行业的科研机构、设计机构、运行机构、管理机构和承建单位,都是“走出去”的亮点和措施。能源行业“走出去”的点很多、收益很大。能源行业“走出去”的前景很广阔,但道路还需要探索。比如到当地国家进行装备的销售,欧盟、美国对我们的光电产业在多年来都是持反倾销的政策。

秦大河: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

“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秦大河表示,受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受热膨胀等因素影响,全球海平面持续升高。

不仅如此,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在加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901-2010年的百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9cm,平均每年1.7mm;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海平面上升不到2m,但其后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海平面上升将超过2m。

“我国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秦大河告诉记者,从1980-2014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为每年3.0mm,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7mm。

此外,受地面沉降等因素影响,相对海平面的上升将会加剧。《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近30余年累计沉降超过200mm的面积近1万km2,占这一区域总面积的1/3。

林念修: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

为做好一季度经济形势调研,3月8日上午,林念修副主任带队赴北京中关村调研“双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

林念修在调研中指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既能创造新供给、提供新服务,又能培育新消费、满足新需求,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作为重要任务和大事来抓,要重点培育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产业。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环境,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新兴产业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衔接。要围绕看得准、有机遇的重点技术和产业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实现突破。要以大企业为重要支撑,加快双创平台建设,打造众创空间,深入推进双创工作。

魏毅寅:用激励机制促进新技术走向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工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魏毅寅

如何让新技术尽快走向市场应用,魏毅寅表示,一是科技成果转化,二是企业利用好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展。

魏毅寅认为,在科技成果产生的环节,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要给科研人员、创新主体提供足够的政策环境,让他们有积极性去做。要对形成科研成果的个人以肯定,比如给予荣誉,相应的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同时也要把成果转化之后带来的效益跟个人利益挂钩,这样能够带动科研人员投入到科技创新、科学技术研究当中。

魏毅寅介绍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首先现在是企业,所以自身就有一个机制、目标带动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商品。关键在于如何转化,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率。航天科工从规划、项目安排,对基层单位的考核,以及对科研人员的奖励上都有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所以整体来讲,成果转化率较高。

欧阳自远:科技为人类造福是一个大方向

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危害或威胁。例如,原子能技术应用可以为人类造福,包括建核电站提供能源;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生产、生活和文化事业,能有效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但是,它的放射性确实也有很多坏处,如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损伤等。

所以,关键是看科技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怎么应用科技。不能说科技全是好的或说坏的,而要看其应用在哪些领域。现实生活中,使用科学的人肯定会有政治目的、阶级立场,但科学本身没有罪。总的来说,科技为人类造福是一个大的方向。

猜你喜欢
海平面航天发展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未来相对海平面变化对山东沿海港口的影响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海平面上升 我们如何应对
逐梦航天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海平面比去年升高38毫米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