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媒体监管的必要性

2016-08-18 03:45孙爱叶刘丽萍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容信息

孙爱叶 刘丽萍

1.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70

对网络媒体监管的必要性

孙爱叶1刘丽萍2

1.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70

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如日中天,行业的法制化进程正在提速,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对网上和线下,对不同产品、不同业态,都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落实内容审核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的要求,确保面向大众的传播要遵循统一的内容标准和导向要求。

网络视听不良信息线上线下统一监管

前言

互联网作为新型的传播途径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主要优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很快黏合了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各种网络服务应运而生,尤其网络视听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无形的将文化宣传阵地由可管可控的传统媒体转移到了开放性极强的网络媒体。从内容制作、传播渠道、受众互动等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伴随互联网的繁荣和广泛应用,网络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也有一些低级趣味、违背公序良俗的不良信息伴随行业发展传播开来,腐蚀人们的心灵,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广大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巨大威胁。

对于网络视听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审核管理、行业发展方向有必要标准化,借鉴传统媒体内容制播体制,使之健康发展壮大。

1 互联网发展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1.1我国互联网发展趋势

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他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是以娱乐、沟通为主。如图1、图2所示。

图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从网民结构数据分析得出,我国网民继续向低龄、低学历和学生等人群渗透,学生群体网民占总网民数的25.2%,以上人群应用网络多为娱乐、社交。

图2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从个人应用功能数据分析得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04亿,较2014年底增加7093万,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3.2%,较2014年底增加了6.5个百分点。如图3所示。

图3 2014-2015年网络视频/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1.2网络视听发展现状

自2008年以来,网络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一直呈增长趋势,网络视听已成为第二大休闲娱乐类应用。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05亿,其半年的增长率居休闲娱乐类应用之首。

客厅网络生态初步成形,电视屏具有独特地位。随着智能电视、互联网盒子等设备的普及,电视终端也成为客厅生态中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重要设备,使用率达23.2%。传统广电播出机构加快融合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成为引领舆论传播重要阵地。

用户前向付费探索取得成效,网络视频行业将迎来付费用户的快速增长态势。

商业网络视频行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优质内容仍是王道,同时各大视频网站结合了“边买边看”的营销模式,让看视频和购物两种行为结合起来,视频电商目前还处在导流阶段,未来要发展还要依靠粉丝经济。

网络视听行业急速成长,使互联网作为宣传工具的功能及存在现状不容小觑,对于整个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教育既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

网络的文化传播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教育方法,它改变了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系统,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兴趣。网络的文化传播有利于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继成,形式更多样,内容更全面。各民族文化处在大碰撞、大分裂、大融合的时期,网络的文化传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

但是,网络文化传播也容易使人们丧失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由于各种各样夸大、扩张信息的存在,使得整个网络信息的价值意义变得异常混乱和模糊,尽管网络文化传播信息能如潮水般涌向社会,而真正能内化为人们品德的却很少。

图4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链

2 网络视听内容制作和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网络视听内容制作现状

近几年,互联网视听行业内容供给约分为3类:

(1)购买版权内容。主要指电视台或独立制作机构的内容,这类节目制作精良,内容审核过程比较严格,以精品化内容呈现,将这些节目更集中的搬移汇集到互联网媒介上,对于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网站自制内容。视频网站自制节目已经摆脱了草根化烙印,剧目数量、涉猎范围和制作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好多影视制作机构纷纷看好互联网传播环境,与网站合作开发、制作节目模式已成常态化,但是无论是题材把控、制作能力还是作品审核修正等程序都没有传统媒体规范系统化。

(3)网站提供用户频道。网民可开辟一个自制节目和汇聚节目的展示空间,这类平台集合的节目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或是节目来源渠道不明,在节目审核管理和页面信息呈现等方面都很不规范,存在部分自媒体为了赚取人气流量和市场占有率而追求内容低俗化、庸俗化,影响网络视听内容文明、健康发展。

2.2案例展示

网络上存在着种类繁多、形式各样的节目,丰富了不同受众群体的精神世界,在我国网络视听节目的分级制尚未完善的主体环境下,不同年龄的受众对于网络视听节目的选择是没有明显界限的,而同一节目带给不同年龄阶层受众的感受是不同的,对于节目本身的精神主旨理解也各有差异。

(1)案例1

曾在网络上热播过的某自媒体出品,一档自制真人秀周播节目,宣传宗旨是通过各种极端偏激的方式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信任。内容包括展示陌生男女如何相处,如独处一室相互脱衣;陌生人首次见面,以接吻开始了解对方;还有情侣之间(包括男女、男男等情侣)嘴对嘴喂水等;或以初夜、性体验为主题,进行采访讲述。

该栏目内容混淆公众对“爱”的正确认知,与我国当前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背道而驰,极易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的影响。

(2)案例2

某网站自制网络辩论选秀节目,该节目自称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每期节目均针对某一选定话题展开辩论。然而,节目选题频繁选用敏感伦理辩题,如:《婚后遇见此生挚爱,要不要离婚?》《是否接受开放式婚姻?》等,辩手观点有违公序良俗;节目表达手法格调低下,充斥污秽低俗语言,频频使用“牛X”、“傻X”等污言秽语。

将明显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放在公开场合辩论,无异于给违反者以辩解的机会,无论辩论结果如何,对于道德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都会引发“本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其实还是可以讨论的”等不利诱导。

(3)案例3

2015年5月在网络热播的一部以变态杀人案侦破为主要故事情节的悬疑惊悚题材网络剧,是某网站与影视公司合制剧目,该剧通过对四起连环凶杀案侦查过程的展示,挖掘变态连环杀手的犯罪心理,寻找其犯罪根源。整剧片面追求离奇剧情,混淆是非界限,展示扭曲心理;多个剧集中直接展现犯罪现场场景和作案细节,画面血腥;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多处细节涉嫌贬损公安干警形象。在此剧热播期间正值暑期,因片头和剧集中含有过度血腥画面,曾遭到学生家长投诉。

以上节目在互联网热播期间,均吸引了大批粉丝在各大社交平台互动评论,且在各大主流视听网站进行节目宣传造势,节目热播期间其点击量均已过亿次或达数亿次,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3网络不良信息的概念认识

网络信息大致可按网民的选择意识和自律程度分为“可控”与“不可控”两类,这两类又分三种,即“可控性”良性信息、中性信息和“不可控性”不良信息。

不可控性不良信息基本上分为三类:

(1)与反动、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有关的损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信息。

(2)与赌博、诈骗、销赃等有关的网络犯罪的信息。

(3)与违背社会伦理道德有关,但又难以定性的信息。

不可控性不良信息有很多是在“中性信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是由于中性信息并不作用于人们每天要面对的社会主流生活,它提供给人们的多是业余课后能放松、休闲或进行其他文娱行为的“虚拟”信息。“虚拟”这种特性是指和人们自身无关,而人们在感受这种和自身无关的信息所带来的“虚拟”效果时,很容易在不经意中忽略了这些信息是否和自身损益有关的必然联系。如第三类“与违背社会伦理道德有关,但又难以定性的信息”就属于在中性信息中衍生出来的。而随着这种信息的日益扩张增长,第一类“与反动、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有关的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信息”就会渐渐融入、积少成多,最终呈现随时可能一发不可收拾的状况。

从上述分析中来看,随着互联网上中性信息“欣欣向荣”地发展,它们所滋生出的“不可控性”不良信息也在渐渐排挤、取代、乃至架空“可控性”良性信息的生存空间,这种严重后果是可预见的并应当引起重视。

3 加强监管,统一监管标准

自2000年开始,不断出台互联网管理法规,法规构成我国网络内容管理的重要依据,后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相关互联网监管部委陆续颁布关于网络视听服务的更为细化的管理规定,结合《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的实施,无论是传播渠道还是展示内容都趋于规范,有效的遏制了互联网环境里传播的非法节目以及违规引进节目等乱象。

现今,互联网视听行业的舆论宣传作用已可与传播媒体比肩,或向势头更甚的趋势发展,对于广大民众的生活影响已无可替代。互联网传媒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社交平台,已深刻渗透到民众精神世界,影响社会道德标准,需要我们更加规范化、细化管理和引导。

在大众传播领域,一定要以法律法规和道义为底线,网络媒体要与传统媒体统一监管标准,统一舆论导向,逐步做到线上线下一个监管标准,电视不能播的,网络一样不能播。网站应该建立健全节目内容审核流程,坚持先审后播,严把审核播出关。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2016年1月

[2]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5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D],2015年12月

[3]兰飞,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伦理研究[M],新闻世界

责任编辑:王学敏

G203

A

2096-0751(2016)06-0014-06

孙爱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工程师刘丽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工程师

猜你喜欢
内容信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订阅信息
主要内容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
健康信息(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