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设自行车道推动自行车文化(一)

2016-08-22 05:45马继军
中国自行车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行车道骑车荷兰

文 / 马继军

积极建设自行车道推动自行车文化(一)

文 / 马继军

欧美发达国家自行车产业繁荣,自行车文化丰富多彩,自行车在百姓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反观中国自行车文化,和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环境治理等各种因素看,积极建设自行车道是大力发展自行车产业、推动自行车文化兴盛的途径之一。

从德国、奥地利归国后,每天萦绕在笔者脑海,令人无法忘怀的是欧洲的自行车专用车道。

奥地利有一条著名的多瑙河。其中从Melk(梅尔克) 到Krems (克雷姆斯)之间约35 km的瓦豪河谷,是多瑙河上最美的一段,一路上满是梯田式的葡萄园和美丽小镇。因为多瑙河两旁浪漫的小镇,还有镇上古老的建筑,瓦豪河谷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的骑行就是从克雷姆斯开始的,这是我第一次在欧洲骑行。这段骑行也是我的欧洲之旅最享受的旅程之一。我们租自行车在瓦豪河谷骑行了约6 h,让人惊喜的不仅仅是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还有这里的自行车道。奥地利的自行车道是完全独立的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完全分离,彼此不影响。自行车道有明确的交通指示,比如拐弯、让行、前行等。按照这些交通标志骑车既安全又不会迷路。你不需要担心有大卡车朝你恶狠狠地冲过来或者突然旁边冒出一辆车吓你一跳,在自行车道骑行,两边缓缓“流过”的葡萄园、苹果园、教堂、小镇、酒庄等各种美景尽收眼底,正值秋天,微风吹来,金黄的树叶在面前缓缓飘落,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每次回想这次骑行经历,我就想起在阳朔的一次骑行。阳朔的风景其实比瓦豪河谷美丽得多,也要特别得多,但是因为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自行车和机动车混在一起,骑行者一边小心翼翼地留意汽车,一边欣赏美景,真的是在用生命骑行,眼前的美景也大打折扣。如此美丽的阳朔,为什么就不能有一条专门的自行车道呢。

阳朔和奥地利的骑行经历促使笔者开始关注有关自行车的文章和信息,结果笔者非常惊讶地发现,在“汽车文明”高度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自行车产业非但没被淘汰,反而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在经历了汽车工业的疯狂发展后,以汽车为中心的公路交通正在出现由“四轮”到“两轮”的回归。骑行有不消耗能源、不产生污染、受道路限制少、占地小、有利健康等特点,自行车又有易保管、价格低等诸多优点,这使自行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欧洲各国为了解决私家车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改善公共交通的同时,还大力倡导骑自行车,新一轮普及自行车出行的热潮正在到来。在欧洲人眼里,自行车并不只是交通工具和健身器械,还是自由、活力的象征。很多人喜欢骑着自行车去郊外或海滩,有的人甚至骑着自行车到邻国去旅游。2002年以来,欧洲有11个国家拨款兴建自行车专用车道,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等国还建造了自行车高速公路。欧洲大小城市间基本上都有封闭的自行车道,设计时会避开高速公路。可以说在欧洲骑车是一种享受、一种释放,能够远离喧嚣,与自然拥抱。相比之下,国内的专用自行车道实在是少得可怜,市区就更不用提了。在国内骑车需要有“不畏生死”,敢于用身体“挑战”横冲直撞的汽车,敢于用生命“征服”尾气的精神。

专用自行车车道

目前,中国在自行车产业和自行车文化等方面均落后于欧洲国家。我简单整理了一下欧洲部分有关自行车产业和自行车文化的信息,希望能带来一些启示:

丹麦

丹麦有超过10 000 km的自行车专用车道,车道网络四通八达、覆盖全国。其中,首都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全长约400 km,相当于8条北京三环的长度。丹麦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全国总人口数。骑行的普及不仅与丹麦政府的调控措施有关(丹麦对汽车课以重税,而向自行车行业和骑车通勤者提供财政补贴),还与便利的出行设施和环境有关系。在丹麦,城市的交通设施设计和建设普遍以适合骑自行车出行为最优先目标。在哥本哈根,除了设有专门的自行车车道,为了使自行车能够快速穿过水路,桥梁的上下楼梯设有自行车专用轨道。市政规划也致力于完善交叉路口的设计,保证骑行者的安全。比如,在交叉路口,将自行车道延伸至交叉口处,并将自行车停止线前置,将其设于汽车停止线前;在交叉口附近,增加自行车专用道与其他车道间的距离,防止自行车与右转车辆发生碰撞。法律向骑行者倾斜,几乎所有与骑行者发生的碰撞,法律都规定机动车驾驶员需负责。丹麦法律规定,任何时候机动车都不得驶入自行车道,否则重罚。这样的规定得到严格执行,确保了骑行的高度安全和畅通无阻。丹麦实行“组合行”的方式出行,允许市民将自行车带上火车或地铁,实现了从家门口到公司之间的无缝对接。

丹麦自行车协会的一项相关调查表明,丹麦议会86%的议员声称他们经常骑自行车。63%的议员说他们每天骑自行车。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超过50%的居民骑自行车去上班或上学。哥本哈根市政府每建成一条新的自行车专道,这个路段的骑车人数就增加20%,而开车者减少10%。

近年来,丹麦开始建造超级自行车高速公路,哥本哈根周边的22个城市都加入了这一计划。2012年4月,第一条超级自行车高速公路开通,全长22 km,连接哥本哈根和近郊的阿尔贝特斯隆市。这条高速公路使用特殊的交通信号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口处通行需要的时间。高速公路沿途设有自行车充气站、修理站和停靠站。丹麦的城市规划者们喊出了“让自行车道超过州际公路”的口号。为实现这一目标,丹麦政府已开始在哥本哈根、奥胡斯、欧登塞等主要城市修建数百公里长的自行车高速路网,不仅将现行的双向两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更在自行车高速路沿线设置专用信息站点,让骑行更加便捷。

荷兰

荷兰堪称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比人还多。1 600万荷兰人共拥有1 800万辆自行车,人均拥有约1.1辆自行车。无论男女老幼、官商贫富,都可以看到骑车出行的风景,甚至连王室成员也加入单车族行列。据纽约时报2013年的报道,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了32%。

荷兰拥有世界一流的自行车交通“硬件”。荷兰拥有总长35 000 km的自行车专用道路,占荷兰全国道路总长度的30.6%,人均自行车道路长度居世界第一位。早在1890年,荷兰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之后不断拓展完善。这些道路标志明显,路面宽敞,单车道路面至少宽1.75 m,双向车道的宽度规定至少2.75 m,足够两人骑车并行或超车。红色的专用道有白色的自行车路标、交通信号灯并定期维护。自行车道不仅遍布城乡,还连通不少旅游景区。骑车行进在荷兰乡间的自行车道上,沿途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很多荷兰人喜欢全家骑车外出度假,甚至长途旅游。

荷兰政府非常重视保持自行车道的畅通无阻。在城市规划中,道路设施不能截断主要自行车道。自行车道有非常容易识别的交通指示和自行车道路指示碑,碑上标明当前地点、附近城镇的方向以及距离等。有了这种路标,为骑自行车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独自骑车旅行也不用担心迷路。

荷兰许多城市的专用自行车道使骑车者可以远离机动车道,“走自己的路”。在空间有限的区域,骑车者不得不与机动车共享道路,这种情况下,会有“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的标示牌,上面注明:“自行车道,汽车是客”。在路口和转盘位置,骑车者也享有优先通行权,汽车在自行车通过时须主动停下等候。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中心城区,自行车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而汽车则常常受到各种的限制。在荷兰,“自行车总是对的”这个观念深入人心。

根据调查,增设自行车高速公路之后,荷兰约有5%的上班族有意愿放弃开车而改为骑车。目前,荷兰全国有阿姆斯特丹至乌得勒支、布雷达至埃滕勒尔等5条自行车高速公路。计划建设中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包括海牙至莱顿、阿纳姆至奈梅亨的线路。除上述投资外,荷兰政府还鼓励地方政府在自己的辖区内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另外,荷兰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到2013年,荷兰交通及水运部计划在城市的火车站、有轨电车站、公共汽车站再增加10万个自行车停车位,以方便骑车出行者。光这项停车位建设就需投资3 500万欧元。

除了自行车道,政府还注重为骑行者提供可能需要的各种服务。一般在大型公共场所、商场、景点等外面都有存车场,停放自行车十分方便。相反,荷兰城市的机动车停车位不仅稀少,且收费奇高。在荷兰,自行车出租行随处可见。有的还出租儿童自行车和儿童坐椅座椅,并备有简易修车工具。为便于自行车停放,荷兰在最近十几年来致力于建设自行车停车场。以阿姆斯特丹中心火车站交通枢纽为例,从1996年至2011年,15年间共建设了10个自行车停车场,新增了约1.8万个停车位。在公园、市中心、学校、广场、火车站等,到处都可以找到自行车停车场而且大部分免费。此外荷兰还有很多室内停车场,如需要长期外出,自行车可停放到市中心的公共室内停车场,有专人看管。

德国

大型停车场

德国已悄然成为欧洲最大的自行车消费国之一,过去10年,德国每年平均销售100万辆自行车,有4 000多家自行车车行,自行车数量达到7 000多万辆,约是轿车的1.6倍。目前德国骑行者约有6 500万,平均每年共骑280亿公里以上。2002年德国政府花费2亿欧元建设自行车道。目前在全德国38 000 km的联邦公路中,近半数都修建了自行车道。

50%多的德国居民表示,骑车是他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之一。除了休闲和外出旅游之外,德国人也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多骑自行车。因为骑车有利于环保,所以德国人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以德国明斯特市为例,据一项统计,明斯特居民不到30万,却有近90万辆自行车,平均每个居民有3辆,分别用于上班上学、上街购物和休闲运动。

现在德国还在建设更先进的自行车道。比如在各主要城市建专供自行车使用的“自行车高速公路”,最高时速可达到50 km/h。高速路里面还将设置大型流动气流,骑行者可以借助风力快速前进。

英国

英国在2004年到2009年间每年投入1 000万英镑在城市开展“自行车可持续出行试点”工作。无论伦敦多么狭窄拥堵的道路,都要另辟出“自行车专用通道”;为儿童和成人提供自行车培训;为骑车人提供早餐和洗浴设施;改善出行信息服务;投资建设自行车存放设施;提高自行车与其他出行方式之间换乘的便捷性;开行能够携带自行车的地铁火车;实施“骑行英格兰”计划;建设“巴克莱自行车高速公路”等。

双层停车场

英国政府推出的“骑行英格兰”计划,第一批行动包括在2005到2008年间选择了6个城镇推行骑行示范,在2008年到2011年间又选择了18个城镇开展骑行示范。政府投资在示范城镇组织了骑行培训、安全停车设施建设、自行车线路规划、道路标识改造、发放自行车地图等工作,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已有多达74个地方政府提出申请,要求也要开展“骑行英格兰”低碳行动。

“巴克莱自行车高速公路”计划包括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以英国伦敦两条“自行车高速公路”为例:一条从默顿区到达伦敦市区,途经A24和A3,另一条则从巴金区到Tower Gateway,途经A13和电缆街。这两条路中任何一条,每天都有约5 000名自行车“骑士”通过。1.5 m宽的易识别亮蓝色道路还配套一些设施:在路口处设置37面自行车安全镜,当大型车辆司机准备左转弯时,有更好的视野看到骑自行车的人;沿着两条路,在路口处各划出84条新停车线,停车线进深至少为5 m,为骑行者在等候红灯时提供空间;重新调整交通和大巴车道,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为自行车出行者创造更多的空间。此外,还制作了新的标识以及关于行程时间和连接其他道路的相关信息。到2025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增加4倍左右的骑车人次。

英国政府计划投资9 400万英镑,向250万人推广自行车的使用,近年来英国政府更是力挺自行车,他们计划“3年投入3 000万英镑”,对10万名孩子进行自行车技能培训,并拓宽通往中小学校的自行车道;铺设或拓宽与学校相连的自行车道路,预计总长度将达1.6万km。目前,英国最富有的1/5人口每年骑自行车出游的里程,是最贫穷的1/5人口的5倍。也就是说,越是有钱的人,骑自行车的越多。

在伦敦市内穿梭,骑自行车是最快、最便宜、最健康、最环保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骑自行车。在过去五年中,骑自行车的人数翻了一番,而在交通事故中被撞死或严重受伤的比例却下降了40%。

英国租车非常方便,只要用手机发条短信,用户就可以骑车上路。这项服务的注册用户只需给服务中心发送一条短信,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通过这个密码,用户可以在城市里任何一个租车停放处自行取车。当用户到达距离目的地最近的一个租车停放处时,只需再次发送短信,便可得到上锁密码。在锁车后,系统会自动计时,从捆绑的银行卡上自动划取费用。如此简单的租车手续,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汽车,改骑自行车。

奥地利

奥地利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有自行车旅游线路。城市规划部门在维也纳森林中修建的自行车旅游线路已达46条,总长度约1 000 km,每年都有约40万人在这里骑自行车旅行。作为奥地利最大的州——下奥州的风景名胜众多,如果路途较远,人们可以携带自行车乘火车或开私家车前往目的地,然后沿着总长度5 000 km的250条自行车线路参观这些景点。多瑙河沿岸修有全程325 km的自行车道,非常适合举家沿河骑行。自行车线路都禁止机动车通行。每年4月的第一个周末,奥地利自行车协会都要举行“维也纳自行车节”。维也纳自行车节引导居民喜爱和使用自行车,宣传自行车的安全行驶知识,介绍并展示新的车型,促进自行车的推广。维也纳自行车节也是欧洲自行车领域规模最大的展示活动之一。此外,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维也纳自行车节还专门开设了针对儿童的节目,如模拟山地翻越,穿越障碍物比赛等。

在奥地利租自行车非常便利,按小时、按日甚至按月都可以,只要用手机在租车网站注册或者给租车公司打电话注册,登记信用卡、填写选中的自行车号码,用户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当用户还车时,只需上网办理还车手续。系统会自动计时,从信用卡上自动划取费用。另外租车公司会根据不同的路线给出适合骑行的车辆的建议。在奥地利骑行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自行车车道沿途有许多配套服务站和维修站,供存放自行车和骑行者过夜休息的客栈也比比皆是。自行车之旅在奥地利发展也非常成熟,周到的配套服务使一路的骑行倍感舒适。(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自行车道骑车荷兰
“全球最长”太阳能自行车道投入使用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骑车不练腿 生活不完美
骑行荷兰羊角村
为何日本骑车者众多却罕见自行车道?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
广西城市道路增设专用的步行和自行车道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