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专访上海自行车联赛创始人兼策划组织者汪空军

2016-08-22 05:46
中国自行车 2016年2期
关键词:车队联赛俱乐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专访上海自行车联赛创始人兼策划组织者汪空军

上海自行车联赛(下简称为上海联赛)创办至今已有整整10年了,10年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激情、有热血……无数感人的画面似乎都历历在目。随着联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骑行的世界中来,一同感受着自行车的魅力。谈到这些成绩,联赛创办人汪空军微笑着说:“我只是做了内心一直向往着的事情。”有时候,坚持意味着信念。对于自行车的这份信念,汪空军一直很坚定。让我们一起走进汪空军的内心世界,听他聊聊对自行车的那份执着。

Q: 作者 A: 汪空军

Q: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谈谈自己的经历,比如您第一次接触自行车是什么时候?又是如何与上海自行车联赛结缘的?

A: 和上海很多自行车工作者一样,我最早是以自行车技术组装作为谋生手段来到上海工作的。1998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间修车铺。生活在上海这个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国经济中心城市,我觉得自己和自行车运动结缘也受到了当时环境的影响。刚开始是一些自行车爱好者有装备上的需求,后来渐渐发展成大家有结伴骑行的意愿。上海有一群外国人经常在固定的周末时间骑车。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公路车,正式加入到当时的骑行队伍中。2004年初,我还正式发起成立了网站论坛,方便大家交流和发布最新的装备,这个网站就是现在的单车之家(bikehome.net)。

当时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并且公开征集了俱乐部名称,最后确定为“上海起点单车俱乐部”,我们以俱乐部名义组织骑行和交流活动。加上我也同时销售自行车的最新装备,通过网站论坛的影响,当时我们俱乐部成为了上海最有名气的自行车爱好者平台之一,聚集了上海很多的车友。我们每周都会和FHL俱乐部一起组织骑行活动,一起参与他们组织的娱乐比赛和交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他们的经验,组织自己的俱乐部自行车比赛以及活动。

2005年底,我的一个美国朋友Allen,从广州来到上海工作,看到上海的骑行氛围这么好,就倡议发起每月组织一场比赛。我当时代表起点俱乐部参加了发起会议,2006年4月我们共同决定举办上海联赛的第一场比赛。这就是上海联赛的创办起点。

Q: 车队是如何成立的?运营车队和经营车行,您是如何平衡的?

A: 车队的概念是伴随着比赛而产生的。上海联赛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些个人业余爱好者参加,那时候有名次积分、冲刺积分等制度;后来联赛也学习国际职业赛事引进了黄衫、绿衫等奖项;再后来我们就考虑到选手可以以车队的形式来进行团队比赛,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战术性。在2007年,我们俱乐部也成立了自己的车队——上海起点车队。一开始大家都是以俱乐部的性质在参加比赛,后来渐渐地大家都成立了自己的车队。于是,车店当时在装备上成为了车队主要的后勤支持和保障。随着车队的不断成长,我们也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成绩。上海起点车队是一支比较自然、纯粹的业余车队,并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我们的队友都有自己的专职工作,大家并不以拿奖金为目的去比赛。目前车队有20人左右,车队发展到现在,已经慢慢形成了一种家庭的概念,队友之间的凝结力很强。

关于车店的运营,很多时候自己都感觉顾不上。目前,我主要运营着2家品牌专卖店和2家起点综合店。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多、很杂,也很难做到很好的平衡。比如,赛事的筹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影响到店里的日常管理。车店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是小资本个人经营性质,并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有时候自己会这样想:赛事不坚持就没有了,车店少付出点只是意味着回报会少一点,不会因此而关门。其实没有太多的运营方法,更多的是需要坚持。

筹办比赛、运营车店、管理网站论坛……事无巨细,大大小小的事务都需要我来管理。有时候,觉得自己应该是最忙碌的车行老板。但是话说回来,自己也意识到很多方面没有做得很好,包括自己的家庭,有时候会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Q: 比赛是如何举办的?比赛和活动的频率是怎样的?

A: 2006年4月,上海联赛正式打响了第一场比赛。最初2年是一年10场比赛,到2009年改为一年8场。比赛是单场采用积分制度,累计到年度最后一场为总积分。有名次积分、冲刺积分等荣誉(没有爬坡),也有中立圈、禁止比赛听音乐、TT赛禁止跟车等规则,这些都是FHL外国朋友们的创意和设计。后来学习环法,有了黄衫和绿衫等奖项、单车宝贝等制度,这都是后面增加的,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慢慢成长。

比赛规模有大有小,一般都是年初开始的第一站人最多,后面的场次人会相对减少,参加的群体一开始就有江浙的车友。不过不管有多少人参加,比赛从没间断过。

除此以外,从2008年起,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环上海骑行活动。2015年,我们还与上海市定向运动协会一起筹办了上海市第一届城市自行车定向赛。

Q: 到2015年,上海自行车联赛已经运作了10年。您是如何看待这10年间联赛的发展的?

A: 从2006年起,上海联赛已经发展了整整10个年头了。这10年间,每年都有8~10场比赛,从不间断。比赛能够生存至今我自己都感到很惊讶,毋庸置疑,它对上海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及对全国性赛事都起到了影响及示范作用。但冷静想一想,即使没有我的参与和坚持,也会有其他人做这件事情。

我总觉得不论做什么事,社会责任、个人价值以及职业道德都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有时候人活得不能太较真,也不能事事都想要得到回报,有些事只要尽力去做了,慢慢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这其中也需要有一定的信念。

Q: 在联赛举办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 最大的困难还是场地问题。2006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场上海自行车联赛。那个时候的上海还有一些比较空的马路和行人比较少的地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比赛场地的选择成为我们最主要的问题。而且在当时,比赛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我记得有好几次,我们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被警察中途拦下劝止。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在浦东机场附近举办个人TT赛,刚开始比赛的时候,警察就过来不让我们继续比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时候我们并没有搭建什么舞台,也没有携带很多道具,只有一辆负责接送志愿者的大巴和一些选手的后备车。后来,我们把大巴开走了,警察也没有再干涉,我们就继续把比赛进行了下去。

还有最近一次是在临港新城滴水湖的附近,那边有许多新开发的道路,也比较适合举办比赛。确定赛道后,比赛当天,保安又过来进行劝阻,说这条马路刚刚建设好,还没有对社会开放。于是,我们只能现场重新寻找场地。好在最后找到了,不然比赛又不能举办了。

在经历了这些事情以后,我自己也在思考,如果继续这么下去,比赛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们认识了安亭国际汽车城的负责人,2012年和2013年我们有很多场比赛都是在那里的一个汽车博览公园举办的,这在场地上给了我们很大的保障。有了稳定的场地以后,我们才可以搭建舞台、布置赛道、安放道具……然后才能慢慢去满足赞助商的一些要求,这也给我们寻找赞助商带来了便利。

2013年起,我们开始和上海自行车运动协会合作,许多问题也开始迎刃而解。

Q: 在联赛刚开始还没有赞助商的时候,经费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吗?

A: 上海自行车联赛算是一种车友自发的民间比赛,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对经费要求并不是很高。起初主要的费用就是一些志愿者的费用,但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有很多志愿者都是自发义务来帮忙的,这其中包括一些车友和他们的朋友,甚至是一些家属,他们并不会收取任何报酬。再后来虽然会拉到一些赞助,但是由于我们每年的比赛场次较多,因此一次赞助平均分到每场比赛后也不会有很多资金,这些经费最后主要还是用在志愿者的交通以及食宿的花费上。当然,在经费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自己也会垫付,但是并不会乱花钱。

Q: 联赛发展至今,让您印象深刻的、感动的故事有哪些?

A: 联赛刚刚开始举办的时候,主要是一群外国朋友在策划一些比赛的思想和制度,而起点俱乐部主要负责的是执行,后来有些外国朋友陆陆续续离开了中国,回到自己的国家。因此,我们就必须接手策划的工作了。说心里话,自从全盘接手后的每一场比赛,在我心里印象都是很深刻的。事无巨细,每一场比赛都需要我亲力亲为去把关。因此,我在每一场比赛上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心血。

2012年的时候,我身边一个很好的助手辞职了。由于我们在比赛期间的工作都有很明确的分工,这位助手的突然离职导致所有策划执行的工作重担都落到了我的肩膀上。那时候的我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候还会通宵写方案。

联赛刚刚成立的时候,如果遇到下雨天,我们会取消比赛,而且还需要一个个通知选手。有时候天气预报不准,我就只能凭自己的经验看天象,因此也并不能睡得踏实。那时也还没有很发达的通讯软件,只能靠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通知每个人,因此压力和工作量都是很大的。

在筹办比赛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国外的朋友,他们十分热爱自行车,也非常重视上海联赛,因此我们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比赛举办的过程中,他们热情地帮助车友;赛前排查赛道,亲自俯身捡石头;志愿者不够的时候,他们带着自己的家属来义务充当志愿者;甚至在比赛前期还会帮助一起寻找场地……他们不求回报,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有的外国朋友要回国了,他们会非常重视自己在上海的最后一场告别赛。赛场上也经常会因此发生一些感人的画面,比如选手们会有意让他获得一个名次或一个冲刺圈荣誉等,最后大家一起站上领奖台合影。他们回国后仍然继续关注着上海联赛的发展情况,并以在上海参与并组织赛事而骄傲。

对于这些外国朋友而言,并不会寄期望于比赛能带来多少商业回报。他们能够这样付出却不求回报的原因全在于注重自己的生命意义、自身价值以及社会责任——这一点在心灵上是十分触动我的。有时候我也会受到别人的质疑,觉得我办比赛是为了利益,但在我看来,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别人的目光我并不是很在乎。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很支持上海联赛的,在这里也很感激,我也因此有了使命感。

Q: 伴随着联赛的成长,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 改变并不多,更多的是不变。生活的过程中,最可贵的就是坚持。关于自行车的工作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会是最后一份。它给予我力量,是我生活的动力。如果硬要说改变的话,自行车增添了我的生活乐趣,增加了我的信心,提升了我的精神面貌——是由内而外地不断改变着我,引导我的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过自行车,我认识了很多朋友;通过组织比赛,我也获得了许多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我的人生财富。

当然,我也在继续不断努力改变自己。记得有一年我完整地参加了上海联赛的所有场次,但是最近却懈怠了。任何时候都能骑车,自行车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也在尝试用更多的时间去骑车,回到以前的那个状态,让自行车真正地融入我的生活。未来有机会的话,我还希望自己能够作为一个自行车赛车手出现在赛场上。

Q: 谈谈联赛今后的发展愿景?以后会做哪些努力和改变?

A: 上海联赛的创立为车友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也是选手们集中检验自己锻炼成果的盛会。希望上海联赛能够继续很好地办下去,不要像过去的10年这么艰难。最近这几年,自行车市场大环境比以前好了,国家也已经把发展体育作为战略目标了。作为联赛组织者,我们就更需要提高赛事自身的组织水平,努力提升参赛选手的参赛体验,提高选手竞技水平,让准专业选手向职业选手靠拢。此外,还要增加比赛的附属娱乐活动,激发普通自行车爱好者的参与热情。

Q: 如何看待目前国内自行车比赛的发展状况?

A: 近10年,群众对自行车活动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大家都认同自行车绿色出行的理念,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骑自行车的方式来旅游或者进行日常的锻炼。国内的自行车赛事及活动急剧增加,但总体上有些无序扎堆和不良竞争的状况,有些赛事的举办明显有些急功近利。要真正提高自行车运动比赛的水平,需要做更多实际的事情。

Q: 今后还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和计划?

A: 车店是我筹办赛事和活动的基础,希望自己能克服眼前的困难,把车店经营好,也希望跟着我一起打拼的同事们能够坚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从组织者角度来说,希望上海自行车联赛和环上海活动能够继续办下去,哪怕以后不是我主导,也希望都能健康发展。目前自己也并没有太多的规划,只想认认真真把手头上的一些事情处理好。春节过后,我们会对外公布2016年上海联赛的赛事计划。

猜你喜欢
车队联赛俱乐部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一道高中联赛题的推广与变形
雷尼亚诺车队Legnano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TCR China R2:黄楚涵揽双冠 捷凯车队夺最佳车队奖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