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力 比基尼70年不忘初心

2016-08-22 08:43王诤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比基尼泳装性感

王诤

1946年6月30日,太平洋的比基尼岛(Bikini Atoll)上一声轰响,为这个世界送来了原子弹。彼时,躲在安全地带的美军士兵如此描述他们所见:一股海水和泥沙混合而成的喷泉直冲澄蓝的天宇,顷刻又倾泻而下,周遭平静的海面霎时成了一锅煮沸的水……之于这场爆炸,经典的镜头不唯气冲霄汉的蘑菇云,还有人们纷纷用双手遮住脸面,原子弹爆炸放射的光芒比太阳刺眼一千倍。18天后,法国汽车工程师路易斯·里尔德(Louis Reard)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制成的泳装,深谙事件营销之道的他,给这种泳装起名为比基尼。

仅仅包裹了女性体表面积的8%,为这件“潮装”赚足了眼球——通过胸罩护住乳房,后背除几条带子外几乎全部裸露,三角裤的胯部尽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女性的臀、腿、胯。它仅用了不足30英寸布料,小巧地揉成一团便可塞进火柴盒中!唤名比基尼,可谓名副其实,想想前文原子弹爆炸的关键词:轰动性,兴奋与遮掩,拿来形容比基尼带给世人的观感与效应也丝毫不为过。

游泳是人类进化而来通过习得可以获取的良能,然而在黑暗的中世纪后,泳池中女性的身体并未从肥大笨拙的衣饰中解放出来:18世纪女性的泳装就像是牧师的袍子, 19世纪后托福近代医学对水疗的认识和推崇,在男女分浴的前提下,女性泳装得到了进化,但依旧规定下至膝盖,上至脖颈,躯干部分必须完整包裹!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彼时的 《生活》 、 《芭莎》 等杂志上,女性泳装基本都是如此,要说性感与别致,也依旧是靠“做加法”多了一顶类似男性机车帽子演化而来的泳帽,反倒是男性泳装从几个世纪前就已然有今天的模样:热吧?一条短裤,足矣。

于是乎,我们可以想见穿着比基尼出现在浴场的妙龄女郎可以引发多大的轰动与阻力。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和西班牙政府出台法令,禁止女性在地中海明媚的海滩上穿着比基尼泳装休闲;德国巴伐利亚和慕尼黑地区政府曾明确禁止女性在公共场所身穿比基尼,违者将被判罚到老年福利院做6天义工……事情的改变出现在身着比基尼的玛丽莲·梦露出现在 《花花公子》 的封面上,以及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中瑞典女演员乌苏拉·安德丝佩戴潜水刀身着一袭白色的比基尼出现在邦德面前——这恰是一对极好的隐喻,这样的女孩都是冶艳而危险的。而在中国内地银幕上第一次出现泳装女郎却还是改革开放后的 《庐山恋》——注意,片中张瑜老师不过是穿了裸露大腿的泳衣罢了(饶是如此,也在当时同吻戏一道激起轩然大波),真正在银幕上进化到“三点式”的终极形态,还是1989年的那部《 哈喽!比基尼》 ,片名之中的悸动与欣喜已然揭示了彼时国人对于比基尼的态度。

对女性身体的遮挡以及女性身体的解放,无疑皆源自波伏娃所谓“社会的塑造”。由于比基尼泳装与女性内衣设计上的相关性,让比基尼从诞生至今都裹挟着性感的“原罪”——中国古代称女性内衣为“亵衣”便可见一斑。但在消费社会,性感早已不是罪过,消费与快乐的洪荒之力所到之处,唯有不忘初心。上世纪60年代中期,La Perla创始人Ada Masotti以她非凡的裁剪功底和独特的创造力带领品牌强势进军泳装领域。运用饰带、褶皱、亮片刺绣等元素以及鲜明的雕刻效果,终于成就一种独特的设计语言。在比基尼诞生70周年的时刻,2016/17秋冬系列中,La Perla推出了全新WIRED系列钢圈比基尼,它代表着泳装的新风范。灵感源自内衣中所用的高光泽度钢丝、裸色薄纱和透明塑料等材质作为比基尼的外部装饰元素,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令人眼前一亮。而以极简设计风格的泳裤作衬托,使比基尼的上衣无论在沙滩上还是其他场合都更加与众不同、靓丽实用。

猜你喜欢
比基尼泳装性感
泳装季将到 化妆品防晒不是伪需求
夏日泳装时髦选
一场旗袍与泳装的邂逅
性感运动风
胖女孩一样很美很性感
有了“比基尼桥”会更美?
七分宽腿裤展现性感脚踝
2013女丝新标准
海滨仲夏夜比基尼的终极诱惑
用比基尼穿出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