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2016-08-23 20:24李燕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设物理情境

李燕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也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贯穿整个课堂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际上,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主动学习.

一、解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分析学情是创设

问题情境的前提

创设问题情境之前,需要教师熟悉教材,认真研究并理解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制定出恰当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联想适宜而充满乐趣的问题情境,以便为探究新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持.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活动经验、智能水平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遵从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综合各种因素,选择适宜学生接受的形式,方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问题难易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二、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用两块和物理课本一样大的木板,一块钉上一根钉子,另一块钉上8排6列的同样的钉子,准备两个气球、一块砖,把这两个气球分别放在钉子上,用砖分别压在两个气球上.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这时全班学生眼睛发亮,被这个实验紧紧吸引.教师进一步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积极思考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在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休的时候,教师顺势引入压强知识,启发学生自主寻找答案的欲望.

三、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听故事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在教学中介绍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增强物理的趣味性.例如,在讲“声的利用”时,教师可以讲述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的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用故事创设物理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物理知识.(2)故事要短小精悍,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3)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有关物理内容时,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问题.

四、以自然现象、生活科技应用、新信息为背

景,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大自然的运动变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风光景物,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如,“雨后彩虹”、“海市蜃楼”、“霜、雾、露、雪”等物理现象,以其变化无穷的形式美,给人以美的启迪,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奥秘的兴趣.这些自然现象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奇的问题.如,雨后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物理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学懂知识.例如,在讲“物态变化”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在讲“家庭电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安装节能灯和插座,指出它们之间是什么连接,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成功时,学生感到“物理即生活,生活即物理”,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很有用.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一些以科技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能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机械能与内能”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上天画面吸引学生,提出问题:火箭是如何发射升空的?由此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和科技的例子,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在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境时,要求问题中提供较多的信息,新信息包括新知识、新方法、新情境,通过解答新信息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运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超导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上海已完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开发,并投入运行,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用新信息刺激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猜你喜欢
创设物理情境
只因是物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不是教物理的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