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6-08-23 21:18张跃群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隐性物体

张跃群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按照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潜能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统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对教学知识的需求,也无法促进水平较低学生的发展,会对整体教学水平形成不利影响.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提升整体教学水平,需要教师合理运用隐性分层教学方法,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同时,满足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学习目标隐性分层,保证学生可以完成学

习目标

隐性分层教学,既能够避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无论是学习,还是性格特点,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好,可以迅速“消化”教学知识,有的学生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各个水平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照顾学生的情绪,尊重学生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目标进行隐性分层,保证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主要学习目标是要求学生可以明确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个题目多种解法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进行隐性分层,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需要尽可能找出所有的解法,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只需要找出一种正确的解法.如,已知某条抛物线的关系式为h=-5t2+v0t+h0,其中h是竖直向上抛物体的高度,t是运动时间,h0是抛出时的高度,v0是抛出时的速度.如果一个物体以地面以40m /s速度竖直向上抛,求物体经过多少秒后落地?比较直接的一种方法是,直接观察抛物线在坐标轴上的运动曲线,由观察图象可以知道,t=8时物体落地,利用具体算法解出答案,可以知道物体落地时h=0,所以只要计算出h=5t2+v0t+h0中h=0时t的值,即为物体落地的时间,经过计算得出两个值,分别为t=8或者t=0.由于t=0时物体尚未抛起,所以只能以t=8作为物体落地的时间.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再由找出第二种解法的学生详细解释解题思路,促使仅采用一种算法的学生可以掌握深层次的知识.

由此可见,将学生学习目标进行隐性分层,促使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迅速完成学习目标,再将知识进行分享,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并且提高学习效率,为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作业隐性分层,避免作业对学生形成压力

高中数学作业也要进行隐性分层,对不同水平层次学生设置难度不相同的作业,既能够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讲“函数与方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重要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配套作业,作业最后一道题为探究题,难度比较大.教师对作业进行隐性分层,要求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必须完成探究题,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只要完成其他基础题目即可.

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之后,使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迅速完成作业,避免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且分层作业也能使学生利用有效的时间进行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评价隐性分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

得成就感

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对自己进行肯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检查发现,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基本可以将教学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延伸到“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探究中,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只是掌握了重要知识点.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隐性分层教学,无论是对学习目标的隐性分层,还是对作业布置的隐性分层,以及对教学评价的隐性分层,都是为了满足各个水平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隐性物体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