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016-08-23 20:34胡余瑞丁健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途径素质教育

胡余瑞++丁健

摘要: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体现了人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演变而来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息息相关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其所需要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高科技知识和技术以及心理素质,能够创新和开拓.与传统教育中只看重学生分数的观点相对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人全面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创新意识作为一种优秀的思维方式,需要通过实践这种重要的培养途径.同时,只有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有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只有努力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创新,有如下三点意思.一是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二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只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创新意识能促成学生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学生的本质力量.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可能建设知识经济时代的强国.创新实质上就是确定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

创新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从哲学上说,创新就是人的实践行为;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实践能力就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并非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打破常规教材的条条框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用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小结,巩固新知,最后和学生一起进行反思.在此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要强调学生不要拘泥于现成的结论,要敢于创新,善于应变,使学习由枯燥转向有趣,由单一转向丰富,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二、培养学生善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介绍本课中所提到的科学家,讲叙他们热爱科学、献身事业、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事迹,让学生在科学家事迹的熏陶下,树立创新的志向,形成不怕失败、敢于实践、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通过对新知识的质疑,模仿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综合实践课程,教师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不容易控制课堂,应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带着在科学家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思维上显露出的创造性信息和苗头,并引起应有的重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不同意见,把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裁判员”变为“导演”,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尝试实践,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内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及培养》,朱文国,《中国教育报》,2000.

《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点体会》,李晓芹,《吉林教育》,2010年.

《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李武南,电子书,2011年.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周富,电子书,2012年.

《实践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李敬伟,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

猜你喜欢
创造性途径素质教育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