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语域下的物理课堂提问探究

2016-08-23 20:48戴昊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分力高中物理师生

戴昊

孔子的“尚问”教育,让师生通过对话、讨论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有些教师难以走出“应试”的桎梏,教师“满堂问”,学生仍是被灌输的对象,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思维,没有提问、缺少质疑.在教育回归本真的今天,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孔子问答的教育方式,方能洞悉对话中“问”的真谛,才能有效地实施提问.

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不精密.有效的提问,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置于“悬而未决”之中,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能叩开学生的心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有些教师的提问设计不够精密,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未能激发学生的智慧.

2.难度不适当.教师的提问,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适宜,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挑战性,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参与,引发学生思考,但有些问题难度设计不当,或难度过大,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或简单低水平的重复,易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

3.作用不显著.有价值的问题,能让学生获得启发,引发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在倾听与理答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与发展状况.但由于教师未能发挥提问的影响力,加之学生惯性思维作祟,习惯于灌输,不积极参与回答,对师生之间的交流心存畏惧.

4.反馈欠运用.在学生回答面临困难时,教师往往让学生先坐下,转换提问的对象,看似节省了课堂时间,但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无益,让学生产生挫败心理,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回答问题.

二、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设置好发问点.教师的提问应找准切入点,要能引发学生的思维.若发问点选择有误,易使学生陷于被动应答之中.一方面,教师在重难点处发问,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反复揣摩,把握其中的内涵.对于难点问题,教师可分层设计,分解问题难度,帮助学生排疑解难.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学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利用大铁片与小铁片由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大纸片与揉成团的小纸片同时下落,让学生对原有的观念产生质疑,进而产生“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的猜想.教师将牛顿管内空气抽空时,让学生观察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学生提出猜想:自由落体运动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教师继而提出问题:怎么证明你的猜想?自由下落很快,怎么抓住它运动的轨迹?学生通过频闪相片、打点记时器分组实验、测量数据、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2.合理设计内容.教师要以问题制造“矛盾”,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不协调,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问题要力求情境化,与学生所熟知的内容建立联系,引导学生迅速转化思维,增强学生的敏锐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力的合成”时,教师呈现多条狗拉爬犁和一只马拉爬犁、两根绳吊灯和一根绳吊灯、两个女生提一桶水和一个大人提同一桶水的图片,设置导学的问题:怎样找合力、分力?怎样记录合力、分力?怎样用图示表示?猜想合力与分力之间存在的什么关系?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呈现生活现象,让学生感受等效替代思想,引发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兴趣.

3.学会叫答与等待.(1)叫答.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平等地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可按一定的形式依次请学生回答,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焦虑水平,帮助他们肯定自我,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等待.高中物理学科难度大,没有等待,学生难以迅速作出反应.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全体学生候答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整理.当学生有了想法开始讨论交流时,教师开始叫答.叫答后,教师还要留让学生整理思路的时间,即第二等待时间.回答后,教师不必迅速肯定或纠偏,而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进一步整理,这就是第三等待时间.

总之,提问是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沟通的主要方式,关系到课堂教学成效.物理教师要对提问重新审视,发挥提问的建构、发现、认识等功能,以“问”触及学生的心灵,以“问”开启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分力高中物理师生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当两分力的方向不变时,是否分力越大,合力也越大?
外圆车削中的切削力分力夹角与切削参数关系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