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6-08-23 19:34张德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适度性灵活运用分层

张德帅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谈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的关键点即为实行分层备课.依照教材知识体系及学生认知情况,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教学目标,且把各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这就是共同目标与层次目标.在备课过程中实行分层备课,对各层次学生提出各自要求.具体步骤为:设计A层学生的问题时应简单点,梯度缓些,确保其掌握好基本知识,具备基本能力;设计B层学生的问题时需增加些难度,确保学生牢靠地理解基本方法,能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发展其思维与认知方面的能力;设计C层学生的问题时需带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较大的难度,使其能够牢固掌握知识且能灵活运用,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分层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在吃透教材、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教师要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要有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适度性的意义是: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情况,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的意义是:在基本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还可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分目标,加强针对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阶段性的意义是:指各个阶段应有具体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达成,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整体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如,对A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让其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要设计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例如,在讲“函数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一组问题:(1)什么叫函数?映射?(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3)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4)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5)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6)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1)(2)题,B层学生回答(3)(4)题,C层学生回答(5)(6)题.通过提问分层,既可复习旧知识,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也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精心编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A层的学生做模仿型作业,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模仿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B层的学生做简单变式型作业,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为例题的简单变式,一、二个知识点的小综合,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C层的学生做应用实践型作业,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为主,从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考虑.

总之,分层教学虽存在一定的困难及不足,但却有效结合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这种教学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进行学习与探索.

猜你喜欢
适度性灵活运用分层
灵活运用放缩法,提升证明数列不等式的效率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灵活运用转化思想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雨林的分层
浅析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适度性指导
如何灵活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中国如何走出储备“水槽”:基于 ARIMA 模型的外汇储备适度性分析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看图说话教学
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的适度性协调增长测算——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