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大关系”

2016-08-23 10:53于新东
浙江经济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救急常态危机

把握“五大关系”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做好促进企业发展工作的关键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思想认识产生好的结果。反之,错误的思想认识不仅带来恶果,而且在错误思想指导下,越是努力越是误事。管理学上反复强调“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更重要”。这些道理也特别适用于当前针对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关工作,因为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因认识的欠缺而产生的工作不当。切实把握以下“五大关系”,解决思想认识或者说出发点的问题,是做好促进企业发展工作的关键。

切实把握好危机和机遇的关系,为做好促进企业发展工作提供思想认识上的保障。“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和机往往是相伴而生、相互转化的。不要一遇到危机就乱了手脚,更不要被危机所吓倒打垮;而是既要重视经济危机给企业正常发展带来的危害和破坏,也要辩证地看到危机的实质是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阵痛”,孕育着生机。这就要求企业善加利用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波动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将危机真正转化为一种自我修复与自我完善的良机,在经济危机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

切实把握好救急和常态的关系,为做好促进企业发展工作提供观念原则上的保障。“猛药能解眼前急,强身终须平时养”,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也一样,既要有救急之策,更要有常态之举。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困境并不是始自今日,更不是一家独有,而是一种客观发展规律。这就意味着,帮扶企业应当做到救急和常态并举,但更要注重常态化。帮扶常态化就会使工作具有更强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战略性,也就可以更好地化被动为主动。如果每一次应对危机的办法举措,都能成为今后支持企业发展的日常性工作,那么,不管危机来自何方何时、企业我自岿然不动的这种抗危机能力就不会只是理想状态。

切实把握好扶优和汰劣的关系,为做好促进企业发展工作提供方法手段上的保障。“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企业的生存法则也同样如此。对企业既要有帮扶又要有淘汰,关键是要在大浪淘沙中成长出优质分子和中坚力量,出清“僵尸企业”。这就要求从经济发展贡献率、产业行业归属、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市场需求度和自身盈利成长性等主要方面合理制定决定企业优劣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科学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帮扶、哪些淘汰。要特别强调尽可能地确保帮扶解困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成效性,从而不断增强这一工作本身的公平、公正和公信力。简言之,违法违规企业强制出局,资质差劣企业交由市场出清,对那些内在资质优秀但确实遭遇外在风险困难的企业则积极施以援手,确保企业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与健康。

切实把握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为做好促进企业发展工作提供内外互动上的保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要“外借东风”,更要加强引导企业“内练筋骨”。练好内部管理功,就是要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练好企业转型功,就是要努力转变增长模式,积极创新投入产出模式、研究开发模式、商业盈利模式和能耗排放模式等;练好能力升级功,就是要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包括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国内外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等;练好风险防范功,就是要重视稳健发展,增强主业意识,更为理性地把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一业为主与多种经营的关系。特别是要更为谨慎地开展对外投资和规模扩张,确保资金链安全。

切实把握好保稳和求大的关系,为做好促进企业发展工作提供方向目标上的保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企业做大诚然可贵,坚守本分亦为可敬。广大企业既要有做大做强的理想信念,更要有做精特色、做专门类、做特产品、做新技术、做深服务的智慧勇气。浙企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市场嗅觉灵、创新动力足、技术捕捉准、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和优势,在促进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劳动力充分就业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中大显身手。

猜你喜欢
救急常态危机
“两元保险”能抵御多大风险?——区区两元,却能“多元”救急
地摊经济:不仅是“救急”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医院替患者众筹救急 善举或违法
“危机”中的自信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中医“救急”有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