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共享角度浅析居住区开放

2016-08-23 07:35夏小江中铁二局集团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
安徽建筑 2016年3期
关键词:住区资源共享公共服务

夏小江 (中铁二局集团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从资源共享角度浅析居住区开放

夏小江(中铁二局集团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在我国住宅建设的不断发展下,以居住小区理论为指导建设的封闭住区出现了主区生活和城市隔离、住区活力下降、住区设施利用率高、交通拥堵等问题。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当下城市资源和住区资源共享的趋势,从住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绿化景观和开放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有关结论。

资源共享;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居住区开放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也随之加快,城市住区建设脚步也逐渐加快。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追求利润,急功近利,是无法保证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所以,一个健康的住区建设需要从何考虑其社会利益和整体效益,从长远利用的角度出发,使城市资源和住区资源共享,保持住区和城市关系的协调性。目前住区正从封闭逐渐走向开发,住区中资源和城市共享是住区发展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要求管理者、设计者和开发者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开放性住区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对设计进行总结,使其可以真正应用到工程实践过程中。

1 传统居住区的基本特点

我国传统居住区先后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我国早期的城市聚居形态可以追溯到汉朝时的里坊,里坊作为一种封闭性的居住形态,设置有坊门和坊墙,是一种单纯的居住空间,并严格实行宵禁,到了唐代时期这种居住形态进入了发展高峰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封闭式的空间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在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到了宋朝时期,开放式的街巷逐步代替了城市的居住单元,并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居住区和当前的居住式小区唯一的不同在于,传统居住区住宅以外的环境是开放的,外部居民是可以随意进出的,而居住小区则是一个大规模的封闭空间。

2 居住区开放的趋势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盲目扩张,导致城市活力下降,“城市病”逐渐加重,其中,传统封闭小区所引起交通堵塞等问题引起了政府和有关专家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1],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很好的途径。另外,依据人的心理需求特征,当心理需求从生理需求上升到自我实现需求时,人们不仅希望一个封闭的环境来保证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希望一个开放的环境作来满足尊重、归属、自我实现等高级心理需求。因此,居住区开放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3 资源共享角度下居住区开放

3.1住区内部道路的共享

如今,不少城市存在规模较大的封闭住区,甚至有万人住区。这些封闭住区内部道路是不对外开放的,而住区往往只有两个出口,这就会增加与住区关联的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往往易形成城市交通的堵塞。从欧美国家城市发展历程来看,拆除住区围墙,使住区道路外部化是破除交通拥堵的有效做法。通过使用住区内部道路,实现城市毛细血管道路畅通,真正达到城市交通的“通”与“达”,住区内部道路共享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3.2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

目前,我国大多数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配置是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为依据进行的,是以封闭住区为假定的模式,公共服务设施往往位于住区内部,其服务对象是住区内部人员,这就造成了各自为战、资源浪费等现象,更谈不上共享。而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教育设施的共享能加快住区的开放,有利于形成街道景观和开放空间,有利于提高其利用率,增加城市活力,也同时能够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设施的要求,实现发展与低碳共行的良好局面。

3.3绿化景观和开放空间的共享

如同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住区的绿化景观系统和开发空间往往位于住区内部或中心,这些绿地景观和开放空间对市民来说是封闭的,对城市整体的绿地系统而言,它们是游离于系统之外的。绿化景观和开放空间的共享有助于打破围墙界限,改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同时,通过改善周边城市环境,带动住区周边的发展,使得住区自身价值提升,这是个双赢的结果(见图1)。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不断发展下,传统住区小区的建设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基本需求,住区资源共享是未来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住区资源和城市资源的共享不仅和我国传统的居住习惯相符合,并且也会使城市和住区均得益。

图1 绿化系统和开放空间共享前后对比

[1]杨震,赵民.论市场经济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方式[J].城市规划,2002(5):67-69.

[2]赵燕蔷.从计划到市场:城市微观道路——用地模式的改变[J].城市规划,2002(10):154-157.

[3]林飞龙.广州“华南板块”大型居住区建设对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TU241

A

1007-7359(2016)03-0044-02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3.014

夏小江(1978-),男,四川荣县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及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住区资源共享公共服务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