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说史

2016-08-23 07:33邹丽霞
考试周刊 2016年58期
关键词:历史人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邹丽霞

摘 要: 文章以主要历史人物的事迹为素材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多方面的好处,如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时代背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历史人物 人物说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培养大学生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又基础性的作用。但大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已学过中国近现代历史课程,与《纲要》课在内容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造成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教育部、中宣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高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所以,为克服因教学内容的重复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为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特色,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尝试,针对《纲要》课的内容特点,以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例,探索人物案例教学方法。

社会历史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他们对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但他们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人物案例教学正是根据“纲要”课的内容特点,要求学生从杰出历史人物的感性活动出发,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探究杰出历史人物的成败功过及其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使“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人物案例教学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

第一,以人物说史,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而讲述历史就离不开讲述历史人物,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某些生活细节塑造人物的艺术形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在授课中讲清了个别人物尤其是代表人物的背景,就带出整个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如太平天国起义领导人洪秀全,广东客家人,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他一些古籍。父母和两个哥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洪秀全身上,洪秀全本人也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光宗耀祖。从14岁那年起,洪秀全先后四次(1828年、1936年、1837年、1843年)赴花县(今花都区)、广州应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家里、村里对他的看法,也从期望变为失望、甚至嘲笑。第三次落榜后,洪秀全遭到很大打击,回家大病一场,据说是“死去七日”,还魂后“俱讲天话”。当时他尚未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是继续参加科举考试。1843年最后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又失败了。这时,他想起了以前在广州得到的一本书《劝世良言》,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此后,未读过《圣经》的洪秀全逢人就宣传他的“拜上帝教”。或许是因为信上帝的英国打败了大清国,洪秀全越发觉得当一名传教士比当秀才更有前途。而且当时家中的负担日益加重,因为鸦片战争失败后,为支付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摊派。此时洪秀全萌生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农民起义推翻腐朽统治的念头,从而道出了整部太平天国的社会背景。通过对洪秀全个人的了解就理解了太平天国起义的社会背景,比单独讲太平天国的社会背景,更能避免学生讨厌的说教和中学历史内容的重复。

第二,以人物说史,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填鸭式地向学生讲述历史知识,学生就会感觉很无趣,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抬头率”自然不高,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以人物说史,用历史人物这些鲜活的个体,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如讲洋务运动,必然涉及李鸿章。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淮军的创办者,安徽合肥人。在中国传统社会,一个人的名气如果足够响亮的话,可以用他的籍贯作为本人的字号,所以李鸿章又被称为李合肥。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是安徽人,其中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合肥,我们这位安徽老乡是如何起家的?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究竟做了什么事?首先让学生产生兴趣,对老乡李鸿章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李鸿章是近代中国背负争议的人物,他是大清王朝的一面精神旗帜,几乎以一人之力带动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出自上而下整体转型的第一步。而中国历史上背黑锅最多的人,李鸿章算一个。他生前身负“投降派”、“卖国贼”的骂名,葬后遗体被挖出游街,尸骨无存。教师在随后讲述李鸿章生平事迹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绩,涉及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这样通过对具体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对老乡李鸿章的学习,学生在兴趣中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与认知。

第三,以人物说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在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深受家庭的宠爱,因而个人主义意识浓厚,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意识淡薄。以人物讲纲要课,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纲要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就是一部救国救民史,大部分近现代历史人物都是因为具有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才能成为近现代历史人物,所以讲人物史就是讲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样爱国爱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而这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

梁启超本人以“善变”闻名于世,但梁启超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最终还是因道不同而分道扬镳;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最后反对袁世凯。梁启超的一生,确实是爱国与救国的一生。从戊戌年的变法,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呐喊。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之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思想,他的一生从未停止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一直处于求索反思和自我校正的动态过程,从迷信西学到中西并重,直至最后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变幻的表象虽多,但有一个不变的实质: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体系。他对自己所追求思想的执着,为国家立宪理想而奋斗一生的精神,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政治责任感,鞭策后人奋发图强。

当然,这种人物说史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不同时代的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这都是教师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入座率”和“抬头率”。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只有首先提升自我,才能上出人人都喜欢的好课。

总之,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讲解《纲要》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这些鲜活的人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生动的例子,让课堂不再沉闷,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水平,从而达到《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本文是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研课题项目:人物说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批准号:acjyyb201509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课堂模式分解
论曹操由历史人物向文学形象的转化
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历史人物的教学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