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借条

2016-08-23 20:10赵谦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海文林副县长

赵谦

盛果村是远近闻名的“柿子村”。盛果村的柿子树很有特点,不是栽在地里,而是栽在各家院子里、栽在房前屋后和大街小巷,总之凡是村里能栽树的地方都被栽上了柿子树。

不过因为修路,美丽如画的盛果村正面临着拆迁。王西亭家在村子最东头,房子要最先拆。跟政府签好拆迁补偿合同后就开始拆迁。忽然,他发现了一个木匣子。匣子已经被砸得严重变形,里面有几张纸,都变黄破损了。其中有一张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一张借条,大意是八路军某部向主人王乐云借了一匹马,落款处有签字,时间则是民国33年。王乐云是他的爷爷。在亲友的提醒下,他连忙拿着借条向县里去讨个说法。

县长对这件事很重视,让调查清楚,妥善处理,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董副县长。董副县长行伍出身,做事雷厉风行。

可是面对询问,王西亭很茫然。因为父亲是死于意外,没有来得及留下什么话。但他告诉董副县长,父亲以前倒是讲过,爷爷那辈,家里做点小生意,有一定的积蓄。董副县长记下了这些事情,把木匣子里的物品还给了他。表示将对这张借条进行鉴定,如果是真的,政府一定会认账的。

王西亭也到网上去查借条的事情。民国33年,应该是1944年,他查了下当时一匹马的价格,但是没查到,盛果村的村民们议论纷纷,说那时一匹马值不了多少钱,现在政府顶多给一万块钱。王西亭的姐姐说:“我爷爷当时是做生意的,借出了这匹马,会损失多少啊?现在政府不差钱,应该能多补点。”

几天后,鉴定结果出来了,借条是真的。接下来说价格,按照县长的指示,要按最高价格给予补偿,也就是两万块钱。这符合姐弟俩的心理预期,于是姐弟俩留下卡号,等着财政局落实这笔钱。

不过董副县长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他想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经过多方查询得知,在军分区干休所有一位叫辛文林的老八路曾在这一带战斗过。说来也巧,辛老当年就是借马那个连队所在营的教导员。于是董副县长就带人驱车数百里去了干休所。辛老已经93岁了,虽说精神还好,但身体比较虚弱。说起借马这件事,辛老很激动,他向大家介绍了当年的情景。

因为鬼子对解放区进行严密封锁,我军缺医少药,很多伤员因得不到有效救治而失去了生命。敌占区的地下党冒着生命危险搞到了一批药品,接收这批药品的任务就落在了八路军某部一连身上。连里抽调了包括连长和一排长在内的18名同志去运药。一路还算顺利,没想到经过盛果村的时候,遭到了一伙鬼子的伏击,连长指挥打鬼子,掩护排长和另3名同志去藏药品。战士们顽强抵抗,鬼子也吃了不少苦头,但毕竟众寡悬殊,等4名同志藏好药品,其他战友们已经全部壮烈牺牲。鬼子走后,他们把藏好的药品取出来。按照计划,他们要立即把药送到指定地点,那里有接应的同志,因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及时送到的话,将会有大麻烦。现在仅靠4个人把药品带回去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排长就到村子里去找人,但是家家关门闭户,百姓早就跑到山上躲起来了。正在危急之时,有个中年汉子赶着马车过来了,排长就走上前去,说明情况,提出借一匹马的请求。中年汉子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将一匹枣红马的缰绳递到了排长的手里,排长写了张借条,并许诺十天之后过来还马。

“这批药送到根据地了吗?”董副县长问。辛文林回答说:“经过千辛万苦,这批药终于送到了解放区,救了很多战士的命。”

“借马的老百姓是不是叫王乐云啊?”董副县长又问。辛文林回答说:“名字我没有印象了,但是听借马的同志说是姓王。而且就是盛果村的。”董副县长若有所思,看来借马是千真万确的事情。随之问道:“那后来为何没有把马还回去呢?是战事紧张吗?”

这让辛文林老人一怔,说:“已经还回去了啊,当时还是我安排的呢。”这下怔了的是董副县长他们了。还回去了为何借条还在王家的老屋里头呢?

当他们把这个疑问说出来的时候,老人也摇头表示无法解释。

到底该不该兑换借条呢?他们不忍心把这个问题抛给老人,于是起身告辞。

回来的路上,有人说可能是老人记错了。不过看老人思路清晰,说话利索,可信度非常高。有人说即使老人的是事实,可现在是法制社会,重证据,王家人手握借条,就应该给人家兑现。董副县长把这件事发在微博上,大家对此唏嘘不已。尤其是本县的网民,更是非常关注。希望继续查找线索,还原历史真相。

当王西亭听说八路军当年已经把马还给他家时,很震惊。于是赶到了县里,拿着手里的借条问董副县长:“这就成废纸了?”董副县长劝他:“按说现在给你兑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还想再落实一下。”王西亭见董副县长态度真诚,就把欠条小心地收了起来。

董副县长琢磨,也许村里的老人会对这事有了解。于是就去拜访了几个80岁以上的老人,可是一圈问下来,毫无结果,有的已经糊涂了,有的则说对此事没有一点印象。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个人,是邻村的王文海老人。一了解才知道,老人今年86岁,干了几十年的村支书,抗日战争的时候他曾是一名儿童团员。董副县长心里嘀咕,老人这么大岁数了,是否还记得清楚。没想到老人精神矍铄,虽然有点耳聋眼花,但说话还是很清楚的。在家人的帮助下,董副县长开始跟他交谈。

老人一听是问马的,立即眉飞色舞起来,说老王家那匹枣红马是匹百里挑一的好马,老王就是靠这匹马挣吃换喝,养活一家人的。

“那当年八路军把这匹马还回来没有啊?”董副县长大声问道。老人没加思索地回答:“还回来了。”这让一行人心里一沉。但是没想到老人很快又补充了一句:“又跑了。”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人就讲了当时的经过。原来没到十天,八路军就来还马了,是一名小战士骑着来的。因为区委就设在盛果村,所以村口安排了站岗的人,王文海就是其中一个,听说是来还马的,王文海就让另一个小孩去给王乐云家送信。不一会来了个伙计,可是两个人还离着十几米远的时候,突然响起了枪声,王文海往远处一看,坏了,来了一队伪军。枪声让这匹枣红马大惊,一撂蹄子跑了。小战士则把几个小孩往旁边的壕沟里一推,然后就跟伪军干了起来。

猜你喜欢
文海文林副县长
封三·刘文海
彩插·画家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话虽不多,句句砸锅
话虽不多,句句砸锅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文海红国画展
手机
大学毕业后娶了副县长的女儿
咋这样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