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的民族差异研究
——以B市X大学为例

2016-08-24 09:26莹李松洁
长江丛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汉族比例

黎 莹李松洁

大学生消费的民族差异研究
——以B市X大学为例

黎 莹1李松洁2

民族高校是研究大学生消费的民族差异的重要窗口。各民族学生在多个消费领域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但均以理性消费为主。在我国民族融合的背景下,进一步探讨该群体消费的民族差异的表现及原因,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民族高校 民族差异 理性消费

一、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规模迅速扩大,在消费市场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份额。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消费差异主要体现在哪里?引发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为解答以上问题,笔者以B市X民族高校为例展开调查。在本研究有效问卷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数分别为432人与504人,各占总人数比例的46.15%与53.85%,与总体民族成分的人数构成比例相当(汉族:少数民族=1:1.3)。

二、大学生消费的民族差异

各民族学生消费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消费与人际交往消费四个方面:

(一)基本生活消费

1、服饰

(1)消费水平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学生在服饰方面的开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月平均消费水平为396.81元,后者则为336.58元。两者内部消费水平的差距较大,汉族学生服饰月开支幅度为0~6000元;少数民族学生服饰月开支幅度为0~2000元。

(2)购买渠道

从表2中卡方检验的结果来看,不同民族的学生对购买衣服渠道选取会有明显差异,结合表1具体来看,选择“网络”与“商场”人数较多,且汉族学生所占比例均大于少数民族学生;选择“超市”、“批发市场”与“路摊”人数较少,但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均大于汉族学生。

表1 民族成份与购买衣服渠道交叉量表

表2 卡方检验

(3)品牌意识

汉族学生最看重的是“款式”(45.83%)与“质量”(27.55%),少数民族学生最看重的是“款式”(37.70%)与“价格”(29.76%)。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关注服饰的消费开支,“价格”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更为明显。

2、饮食

(1)消费水平

在饮食方面的消费水平主要体现在校外就餐、零食与水果三方面:

在校外就餐方面,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差异性不大。两者月人均消费水平分别为297.71元与265.15元,差距主要体现为汉族学生在消费档次“0-100元”的比例(38.34%)低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43.34%),而前者在消费档次“101-300元”的比例(35.10%)高于后者的比例(31.81%);在零食方面,汉族学生月人均消费水平比少数民族学生略高。两者均值分别为133.08元与113.67元,前者月零食花费多集中在“51-100元”档次(35.57%),后者则多集中在“0-50元”档次(46.92%);在水果开支方面,两者月人均消费水平相当,仅高出10元左右。

(2)卫生环保

在卫生环保意识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剩菜打包意识略高于汉族学生,前者“经常打包”的比例为23.46%,后者为15.70%,但两者对剩菜打包均持肯定态度为主,选择“节约,值得提倡”的人数比例均达85%左右;此外,两者在自备购物袋、使用一次性筷子方面的态度大致相当,仍有较大的认识提升空间。

(3)抽烟饮酒

在抽烟方面,汉族学生的抽烟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前者选择“经常抽烟”比例为1.85%,后者为5.96%;前者选择“偶尔抽烟”比例为7.62%,后者为10.14%。汉族学生“从不抽烟”比例达90.53%,比少数民族大学比例高出约7个百分点。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学生抽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在家乡生活圈内早已养成抽烟的日常习惯仍被保留。第二,无论在语言学习起点、专业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普遍低于汉族学生,造成的“学业压力”也是抽烟的直接原因。

在饮酒方面,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在“普通饮料”、“啤酒”、“红酒”与“白酒”等不同酒水的偏爱程度相当,少数民族学生并没有在“豪饮民族”光环下突显,相反选择“普通饮料”的人数比例比汉族学生高于约4个百分点。

3、出行

(1)交通工具

样本数据表明,少数民族学生月平均交通费开支比汉族学生略高,前者为88.26元,后者为61.76元。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学生外出兼职的几率高于汉族学生。对于首选交通工具,两者均以“公交”、“地铁”为主,“出租车”、“自行车/电动车”为辅。

(2)旅游

在国外旅游意愿方面,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表现的热衷程度相仿,其中“从不,但有打算”的比例最高,各占人数比例一半左右,而少数民族学生选择“经常国外旅游”的人数比例略高于汉族学生,其中朝鲜族学生占了多数。

(二)学习消费

1、学费

X大学是我国典型民族高校,除前面章节提及的普通专业遵循不同学费收费标准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哈语零起点班、藏、语言学/民族文学与文献)各专业方向免学费”、“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专业免收学费、教材费、住宿费”等相关规定可反映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倾斜与扶助政策。因此,少数民族比汉族学生在学费方面的平均开支相对要低。

2、课外阅读

左达突然起了高腔,冲徐艺大喊一声,道:“你说什么?专业赌徒?谁是专业赌徒?”见徐艺一脸无辜的样子,他语气又软了,道:“唉,本来是想通过这一把把五十万还给张仲平,没想到你这么笨。对了,你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没有?再陪我玩一把。”

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购买课外阅读费用在各开支层次的分布相差不大,主要集中在“200元以下”与“200-500元”两个档次,各占人数比例40%左右;平时课外阅读渠道均以“图书馆”为主,各占人数比例45%左右。

3、教育培训课程

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对教育培训课程的需求程度略有差异。总体而言,汉族学生参加率比少数民族学生高出约4个百分点。调查显示,汉族学生出国深造意向表现更为突出,而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考取公务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所接受培训最高费用方面,汉族比少数民族学生的最高费用的均值高出不少,前者为4846.71元,后者为2315.09元,可见,汉族比少数民族学生的费用投入较高。

4、电子产品工具

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对问卷中所列举的多种数码产品的拥有率并不高,选择“无”的人数比例各占4成左右,而在“平板电脑”(约13%)、“单反相机”(约14%)、“智能手表”(6.0%)、“智能眼镜”(约1%)等数码产品的拥有率极为接近,差距比例均约1个百分点。

(三)休闲消费

1、文娱

本研究数据表明,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用于文娱的月平均开支差异不大,其中选择“100元以下”与“100-200元”两档次的人数比例各占37%左右,而选择“3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仅各占8%左右。

2、健身锻炼

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健身锻炼的积极性普遍高于汉族学生(人数比例高出约7个百分点),而参与健身锻炼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主要原因基本一致,即“没有时间”(约55%)或“不喜欢”(约22%)。对于常见健身运动项目,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所选择的前三名均为:跑步、羽毛球与篮球。

(四)人际交往消费

1、美容美发

(1)美容

在美容方面,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人均每年用于购买化妆品费用支出的差距较大,前者为634.00元,后者为469.65元,两者的消费水平最小值均为0元,最大值均为15000元。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选择“0-50元”档次的人数比例均约32%,各占总人数比例的最大值;排名第二位的档次有所不同,汉族学生选择“500元以上”档次的人数比例为25.40%,少数民族学生选择“201-500元”档次的人数比例为21.87%。

(2)美发

在美发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曾经美发”的人数比例高出汉族学生约4个百分点,但从多种美发项目来看,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喜爱程度大致相同,依次分别为“卷发”、“拉直”、“染发”、“保养”、“发型设计”及“接发”。

2、通讯费

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对“苹果”、“三星”、“华为”、“HTC”、“联想”的使用率相当,少数民族学生略高;从“小米”、“oppo”的使用率来看,汉族学生则比少数民族学生略高,此外,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用于日常的通讯费用相差不明显,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100元以下”、“100-200元”,各占各自年级总人数的约63%与30%,费用在“2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均不到7%

由此可见,各民族学生在不同消费领域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

第一,从基本生活消费来看。在服饰方面,汉族比少数民族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较高,前者对“商场”与“网络”购买渠道的认可度高于后者,而后者更倾向于“超市”与“批发市场”。此外,前者对服饰的“质量”意识明显高于后者,这些均是导致两者开支水平差异性较大的重要原因;在饮食方面,不同民族在校外就餐、零食与水果、饮酒等方面的人均消费水平及卫生环保意识的差异性不大;少数民族比汉族学生的抽烟率略高;在出行方面,无论平均交通费开支、交通工具的使用率,还是对旅游的热衷程度,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不大。

第二,从学习消费来看。在高校学费、购买学习用品、考试培训课程方面,汉族学生比少数民族学生的开支较高;在课外阅读、电子产品工具方面,两者开支则大致持平。

第三,从休闲消费来看。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娱方面喜好程度的差异性并不明显;在健身锻炼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于汉族学生。

第四,从人际交往消费来看。在应酬活动、谈恋爱、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不同民族学生的差异性不大;在美容方面,汉族比少数民族学生的人均每年费用支出较高;在美发方面,少数民族比汉族学生的人均费用支出则较高。

三、大学生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

以上数据表明,不管消费倾向差距大小,各民族学生出现滞后或盲目消费现象极少,均以理性消费为主。其主要原因可从民族融合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的保留

先天性认同是从前辈继承下来的认同,往往比派生性认同更牢固、不容易发生变化。如西南少数民族普遍爱吃辣,东北少数民族普遍爱吃面食;维吾尔族女生在服饰、香水、口红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看法与偏好;藏族、蒙古族男同学对饮酒的偏爱等。

(二)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的改变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较偏远地区,消费水平普遍不高。但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涯熏陶,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出现了极大程度上的“汉化”与“城市化”,少数民族学生在平日里极少穿着民族特色服饰,现代气息浓厚,甚至分不出城乡差异;加之网络媒体的发达,少数民族学生对科技的认知与把握毫不逊色,如对“苹果”、“三星”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普及应用不足为奇等。

四、结语

随着国家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消费的民族差异性在逐渐缩减,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均日趋现代化;消费水平被理性控制在自身经济能力承受的适度范围内,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得以及时修正;各民族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是文化传承与融合的混合体。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

[2]龚振.消费者行为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凡勃伦,蔡受百译.有闲阶级论[J].商务印书馆,2009(11):59.

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防御机制研究”(15YJC710026)阶段性成果。

黎莹(1981-),女,瑶族,广西贵港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李松洁(1981-),女,汉族,黑龙江鹤岗人,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一线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汉族比例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人体比例知多少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组成比例三法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