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情境中球员身高对裁判员判罚的影响*

2016-08-30 08:51张国礼聂晶晶
应用心理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倒地判罚犯规

张国礼 聂晶晶 汪 成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篮球运动情境中球员身高对裁判员判罚的影响*

张国礼**聂晶晶汪成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探讨篮球队员身高对裁判员判罚的影响,分析其是否因攻防情境、内外群体而出现差异。采用3个实验,设计篮球比赛模糊犯规情境图片组,让篮球裁判员观看图片并做出犯规判罚。结果发现:(1)裁判员在模糊犯规情境下更倾向于判罚高个球员犯规;(2)球员身高对犯规判罚的影响在攻防情境下具有稳定性;(3)在高个球员倒地情况下,与裁判员同群体的球员会受到保护。因此,在篮球运动模糊犯规情境下,裁判员更容易判罚高个球员犯规。

队员身高犯规判罚内外群体裁判员篮球运动

1 引 言

表现判断是竞技运动领域的固有内容。体育比赛的结果既可以通过客观指标(如跨栏跑的时间)或客观分数(如篮球得分)进行评估,也可以通过主观感受进行判断(如艺术体操打分)。根据Stefani(1998)的观点,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所认可的运动项目中,几乎有三分之一采用表现等级化的评估系统,主观判断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采用客观指标来评估运动表现,仍然存在超出客观事实之外的主观判断。例如,在足球比赛一个模棱两可的阻挡犯规情境中,裁判员要做出是否给予惩罚的判断,会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甚至出现系统的判断偏差。

事实上,运动表现判断的确存在偏差(Funder,2003)。Hastorf(1954)开展了一项关于判断美国两所大学橄榄球队员赛场表现的研究,要求两所学校学生在比赛一周后对该场比赛的干净、公平、肮脏和粗鲁水平进行判断。结果发现赢了橄榄球比赛的大学,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赛比较公平和干净,而输了比赛的大学,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认为比赛比较肮脏和粗鲁。Bless等人(2004)提出用社会信息加工序列理论来理解判断偏差。该理论认为,从外部信息输入到个体行为反应之间存在几个不同的加工阶段(如从足球的铲球犯规情境,到裁判员将运动员罚出场外)。第一阶段,感知刺激信息(如裁判注意到铲球情境),对刺激进行编码并赋予意义(如这是一个禁止的犯规动作)。第二阶段,提取已有相关知识(裁判必须提取记忆中对铲球犯规的判罚标准);而且,编码的信息将会被自动储存在记忆中,有可能影响接下来的判断与判罚,正如提取已有的信息会影响当前判罚的过程一样(裁判回忆该运动员是否被警告过一次)。最后阶段,感知信息和编码信息以及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从整体上做出判断并实施裁决(如判罚为任意球或将犯规队员罚出场外)。将该理论应用到运动领域的表现判断时,偏差具有“易得性”,即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细微的错误或不正确的信息都会引起有“偏差”的决策(Plessner,2005)。Mascarenhas,Hare & Plessner(2006)研究发现,足球裁判员往往依赖于多种线索(有时与犯规无关)来分析模糊情境下的身体接触情况,进而做出判断。在这些线索中,会影响专业裁判员对犯规判罚的因素有:来自感知刺激信息的偏差如运动员球服的颜色(Attrill,Gresty,et al.,2008)和现场观众的嘈杂声等(Nevill,Balmer,& Williams,2002);来自提取信息阶段如犯规前的情境信息等(Mascarenhas,O’Hare,& Plessner,2006);来自整合信息阶段如队伍的名声等(Plessner,Schweizer,Brand,& O’Hare,2009);以及来自自身的位置(Dosseville,& Raab,2011)和直觉(Miller,Rowe,Cronin,Bampouras,2012)。

既然在体育运动表现判断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效应,则识别引起偏差出现的因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防止偏差的出现,是运动表现判断的主要研究任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为止,关于运动表现判断偏差效应的研究进展缓慢,国内更是鲜有实证研究。Quaquebeke与Giessner(2010)对足球运动中裁判员判罚与队员身高相关认知进行研究,发现在模糊犯规情境下,高个球员更有可能被裁判员判罚犯规,即队员身高成为感知刺激信息的一个偏差因素。相对于篮球项目,足球裁判需要集中注意的时间更长,加工的信息量更大,但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差异更明显,因此,有必要研究篮球项目裁判判罚是否受队员身高的影响以及具体特点。国外研究者也开始关注篮球裁判犯规判罚的影响因素(Morgulev,Azar,Lidor,Sabag,& Bar-Eli,2014),并提出要建立判罚标准(Schweizer,& Brand,2013)。鉴于此,本研究选择篮球运动项目,创造模糊犯规情境,探讨篮球裁判员的判罚是否受运动员身高的影响,且该影响是否因攻防情境、内外群体而出现差异。

2 实验1:球员身高对篮球裁判员判罚的影响

2.1目的

探讨队员身高对篮球运动模糊犯规情境下裁判员判罚的影响。

2.2方法

2.2.1被试某体育大学篮球专项学生36名,18名获得篮球三级裁判证,18名获得篮球二级裁判证,均为男性,年龄为19~21岁;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

2.2.2实验设计借鉴Quaquebeke & Giessner(2010)在足球运动中研究身高相关认知对裁判员判罚影响的实验范式,采用2(倒地队员身高:矮个、高个)×2(裁判等级:二级、三级)的混合实验设计。组内变量为倒地队员身高(矮个、高个),组间变量为裁判员专业技能水平(二级、三级),因变量为裁判员对犯规判罚确信度的得分。

2.2.3实验材料模糊犯规情境图片12组(示例见图1),图片中的队员具有身高上的差异。对倒地队员的位置进行了平衡,左侧和右侧各6组。记分准则:认为左边球员犯规,则选择1、2、3、4、5(非常不确信——非常确信),认为右边球员犯规,则选择6、7、8、9、0(非常不确信——非常确信)。

图1实验材料示例

2.2.4实验流程采用E-Prime软件呈现刺激材料,并记录被试的反应结果。呈现内容为指导语、被试练习、正式实验和结束语四个部分。练习阶段为正式实验中随机抽取的5组图片,每两张图片为1组。第1张图片呈现3秒,然后呈现第2张图片。指导语为,这是篮球比赛情境中两个队员的对抗图片(注意,两个队员没有距离上的差异),其中一个队员会倒地,请你判断是左边球员犯规,还是右边球员犯规,并根据确信程度尽快做出判断和按键反应。被试共完成48个试次,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

2.2.5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07将记录数据整理、转换为矮个倒地、高个犯规的得分和高个倒地、矮个犯规的得分,然后导入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3结果

为探讨篮球裁判员在判罚过程中是否受球员身高的影响,以裁判等级和倒地队员身高为自变量,犯规确信程度为因变量,进行二因素混合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裁判等级、倒地队员身高在犯规判罚上的描述性统计

结果表明:倒地队员身高主效应显著,F(1,34)=22.79,p<0.001,η2=0.401,由表1结果可知,矮个倒地判罚高个犯规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个倒地判罚矮个犯规的得分,说明裁判员在判罚过程中受队员身高的影响。裁判等级主效应边缘显著,F(1,34)=4.09,p=0.051,η2=0.107,二级裁判员在犯规判罚上的得分小于三级裁判,说明二级裁判员在篮球运动模糊犯规情境时判罚更谨慎。倒地队员身高和裁判等级交互作用不显著,F(1,34)=1.92,p=0.175,η2=0.053。

2.4讨论

实验1发现,篮球裁判员在犯规判罚过程中受球员身高的影响:在模糊犯规情境中,裁判员更倾向于判罚高个球员犯规,从而保护矮个球员。该结果符合预期,也与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Quaquebeke,& Giessner,2010),即足球运动的犯规情境中,裁判员更容易判罚有身高优势、且比较强壮的运动员犯规。根据篮球裁判等级标准,二级裁判水平高于三级。实验1也发现,裁判水平越高,在模糊犯规情境下的判罚越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符合专家优势效应的基本观点(杜伟宇,李同吉,吴庆麟,2006)。

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运动,在比赛中都存在运动员进攻或防守两种情境。实验1仅从整体上进行研究,忽视攻防情境信息的影响。针对具体运动员而言,通常是进攻队员和防守队员相互对位,这涉及队员身高差异的具体情境。队员身高对裁判员犯规判罚的影响是否受攻防情境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即探讨队员身高对裁判员判罚的影响是否因攻防情境而出现差异,希望能从实验2中得到答案。

3 实验2:球员身高、攻防情境对裁判员判罚的影响

3.1目的

探讨球员身高、攻防情境对篮球运动模糊犯规情境下裁判员判罚的影响。

3.2方法

3.2.1被试某体育大学篮球专项学生20名,男性,均获得篮球二级裁判证,年龄为19~21岁;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

3.2.2实验设计采用2(倒地队员身高:矮个、高个)×2(攻防情境:进攻、防守)的组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裁判员对犯规判罚确信度得分。

3.2.3实验材料和流程实验材料同实验1。实验程序与实验1略有差异:在每一组图片的呈现过程中会出现文字提示,说明左边队员为“进攻方”(6组)或“防守方”(6组)。经过与3名裁判员被试进行访谈,证明了进攻方或防守方的文字提示有效。被试共完成48个试次,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

3.3结果

为探讨倒地球员身高、攻防情境信息对犯规判罚的影响,以倒地队员身高和攻防情境信息为自变量,犯规确信程度为因变量进行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攻防情境、倒地队员身高在犯规判罚上的描述性统计

结果表明:倒地队员身高主效应显著,F(1,19)=16.60,p=0.001,η2=0.47;攻防情境主效应不显著,F(1,19)=1.14,p=0.30,η2=0.057;倒地队员身高和攻防情境交互作用不显著,F(1,19)=0.41,p=0.53,η2=0.021。由表2结果可知,矮个倒地判罚高个犯规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个倒地判罚矮个犯规的情况,说明裁判员在判罚过程中受队员身高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因攻防情境的改变而表现出差异。

3.4讨论

实验2发现,队员身高对犯规判罚的影响依然存在,并且这种影响不因攻防情境的差异而改变。根据篮球比赛的判罚情况,防守队员犯规的概率会更高。但本研究发现,在模糊犯规情境下,身高之间的差异是裁判做出判罚的重要依据,即在模糊犯规情境下,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的影响不因进攻、防守情境而改变,具有稳定性。

个体在对他人行为做出判断时,会受到感知他人与自己关系的影响,判断自己与对方是否是一组的,即内群体效应(潘璠,佐斌,2009)。唐艳超,吴明证,徐利平(2010)认为,人们倾向于对自己所属群体成员持有积极态度,这种积极态度使得个体感觉所属内群体要优于外群体成员。反过来讲,在特定利益面前,个体会倾向于保护内群体成员的利益。因此,在判罚过程中,与裁判属于同群体的成员有可能得到更多关照,进而加重对外群体成员的惩罚。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内群体效应的影响,继续进行实验3。

4 实验3:球员身高、内外群体对裁判员判罚的影响

4.1目的

探讨内外群体信息和球员身高对篮球模糊犯规情境下裁判判罚的影响。

4.2方法

4.2.1被试

某体育大学篮球专项学生35名,男性,均获得篮球二级裁判证,年龄为19~21岁;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

4.2.2实验设计

采用2(群体类别:内群体、外群体)×2(倒地队员身高:矮个、高个)的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变量为群体类别(内群体、外群体),组内变量为模糊的运动情境(矮个球员倒地、高个球员倒地),因变量为裁判对犯规判罚确信程度的得分。

4.2.3实验材料和流程

实验材料同实验1。实验程序与实验1略有差异:在每一组图片的呈现过程中会用文字显示左边队员为“组织后卫”。在实验开始前,询问被试在平常比赛的时候是否喜欢打组织后卫,以区分裁判和图片中倒地球员是否为同一群体。如果被试喜欢打组织后卫,则其感知到自己和图片中人物具有相似性,即内群体,否则为外群体(向玲,赵玉芳,2013)。被试共完成48个试次,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

4.3结果

为探讨内外群体和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的影响,以群体类别和倒地球员身高为自变量,犯规确信程度为因变量进行二因素混合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群体类型、倒地队员身高在犯规判罚的描述性统计

结果表明内外群体主效应不显著,F(1,33)=1.69,p=0.202,η2=0.049。队员身高主效应显著,F(1,33)=31.23,p<0.001,η2=0.486,裁判对矮个球员倒地判罚高个球员犯规的分数显著高于高个倒地判罚矮个犯规的分数。内外群体与倒地队员身高交互作用显著,F(1,33)=4.60,p=0.04,η2=0.122。对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矮个球员倒地情况下,裁判对内群体和外群体队员犯规的判罚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t(33)=0.57,p=0.572,而在高个球员倒地情况下,裁判对内群体和外群体成员犯规的判罚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3)=-2.78,p=0.009,即在高个球员倒地情况下,和裁判同群体的队员犯规程度更低(见图2)。

图2 倒地队员身高、群体类别的交互作用(误差线为标准误)

4.4讨论

实验3发现内外群体与队员身高的交互作用显著,即在高个球员倒地情况下,和裁判属于同群体成员的犯规得分显著低于外群体的成员,而在矮个球员倒地情况下,裁判对内群体和外群体成员犯规的判罚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模糊篮球犯规情境下,队员身高和内外群体均对裁判判罚产生影响,并且是综合起作用的。

5 总讨论

Quaquebeke & Giessner(2010)对2000年至2006年的德甲联赛、欧洲冠军联赛以及1998年至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比赛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被裁判吹罚犯规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于被侵犯者,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裁判在判罚过程中更容易判罚高个球员犯规。然而,该研究并未探明高个球员犯规更多的情况是客观事实使然,还是存在裁判更倾向于判罚高个球员犯规。他们为此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探讨高个球员犯规是否与裁判的主观判断偏向有关。他们通过创设模糊的足球比赛犯规情境,两个队员的身高具有差异,平衡两个队员的位置,要求足球裁判做出犯规判罚。结果同样发现,足球裁判更容易判罚高个球员犯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本研究选取篮球比赛项目,创设篮球比赛中模糊的犯规情境,由裁判员对犯规情况进行判罚。结果发现,篮球裁判在判罚过程中同样会受球员身高的影响,即裁判员更倾向于判罚高个球员犯规,从而保护矮个球员。该结果与Quaquebeke & Giessner(20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此外,本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裁判等级、攻防情境信息、内外群体与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的交互影响。

本研究发现,(1)裁判员等级越高,判罚时受队员身高的影响越小。该结果也符合认知判断过程中具有专家优势效应的观点(王磊,梁建平,曾理,2010),说明提高裁判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队员身高对判罚带来的偏差。(2)无论是进攻情境,还是防守情境,均存在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的影响,即裁判更容易判罚高个球员犯规,说明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稳定性。(3)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的影响在内外群体上表现出差异,即在高个球员倒地情况下,和裁判属于同群体的成员犯规判罚较轻,而在矮个球员倒地情况下,裁判对内外群体成员犯规的判罚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队员身高与内外群体均对裁判判罚产生影响,并且是交互起作用的。

采用3个实验探讨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的影响,结果支持裁判员在判罚过程中存在队员身高效应,即在模糊犯规情境中,裁判倾向于判罚高个球员犯规。运动员的身高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Bless等人(2004)提出的信息加工序列过程理论进行解释,在感知刺激信息阶段会因身高差异而做出判断。因为在模糊犯规情境下,且要快速做出判断,队员身高是最容易获得的线索,当然也不排除在其他加工阶段受队员身高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具身认知理论进行解释(Adams,2010)。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个体身高与优势有自动关联。如高个儿童利用身高优势欺负矮个儿童,或是高个成人利用他们的身高去展示实力和获取优越感。Baumeister,Vohs,& Funder(2007)认为个体身高与优势之间的认知关联具有普适性,且这样的认知联系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此外,Aboud & Mendelson(1996)认为,感知相似性是选择内群体成员的重要标准,否则为外群体成员。本研究中的被试与图片的人物进行打篮球位置相似性的感知,发现了内外群体效应对裁判判罚的影响,裁判员在一定程度上会关照内群体成员。在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中,普遍发现个体在作判断时具有内群体偏好效应,在运动领域同样得到了支持。因此,给我们的实践启示,选择篮球裁判时应考虑回避各种“自己人”,选择独立的第三方裁判来判罚篮球比赛。

借鉴Quaquebeke & Giessner(2010)在足球运动领域的研究范式,对篮球运动领域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篮球裁判的实践工作。并且对Quaquebeke & Giessner(2010)所采用的因变量进行了完善,不再是简单的“是”“否”犯规判断,而是采用犯规确信度的判断,因变量为连续性变量,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参数检验,结果较为稳定。本研究还考虑了裁判水平、攻防情境信息、内外群体效应等对队员身高与裁判判罚关系的影响,既考察队员身高对裁判判罚影响的稳定性,又进一步揭示第三变量(如攻防情境、内外群体)对队员身高与裁判判罚关系的调节效应。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并未选取真实的比赛场景作为刺激材料,选用静态图片与篮球比赛的真实场景具有距离。今后研究者可考虑采用更高水平的裁判,选择更加真实的犯规情境,考虑其他的第三变量,如运动员移动位置(Pizzera,2012),以及裁判员的位置等(Pizzera,& Raab,2012;Renden,Kerstens,Oudejans,& Caal-Bruland,2014),探讨多个影响因素(Dosseville,& Raab,2011)与裁判判罚之间的作用机制,如中介效应或调节效应。

6 结 论

(1)篮球裁判在判罚过程中受球员身高的影响,裁判员更倾向于判罚高个球员犯规,从而保护矮个球员。

(2)球员身高对篮球裁判员判罚的影响在攻防情境下具有稳定性。

(3)球员身高对篮球裁判员判罚的影响表现出内外群体效应;在高个倒地情况下,与裁判员属于同群体的球员会受到保护。

杜伟宇,李同吉,吴庆麟.(2006).专家和新手不确定决策认知过程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9(4),786-788.

潘璠,佐斌.(2009).积极内群关注的来源:群内还是群外.心理科学,32(1),167-169.

唐艳超,吴明证,徐利平.(2010).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自尊与性别内群体偏差的关系.心理科学,33(2),471-473.

王磊,梁建平,曾理.(2011).运动表现判断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3(4),376-381.

向玲,赵玉芳.(2013).使用加工分离程序对低地位群体内/外群体偏爱的研究.心理科学,36(3),702-705.

Aboud,F.E.& Mendelson,M.J.(1996).Determinants of friendship selection and quality: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In W.M.Bukowski,A.F.Newcomb,& W.W.Hartup(Eds.),Thecompanytheykeep:Friendshipinchildhoodandadolescence(pp.87-112).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dams,F.(2010).Embodied cognition.Phenomenology&theCognitiveSciences,9(4),619-628.

Attrill M.J.,Gresty K,A.,Hill R,A.,et al.(2008).Red shirt color 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team success in English football.JournalSportsScience,26(6),577-582.

Baumeister,R.F.,Vohs,K.D.,& Funder,D.C.(2007).Psychology as the science of self reports and finger movements:Whatever happened to actual behavior.PerspectivesonPsychologicalScience,2,396-403.

Bless,H.,Fiedler,K.,& Strack,F.(2004).Socialcognition-Howindividualsconstructsocialreality.New York:Psychology Press.

Dosseville,F.& Raab,M.(2011).Contextual and personal motor experience effects in judo referees’ decisions.TheSportPsychologist,25,67-81.

Funder,D.C.(2003).Toward a social psychology of person judgment:Implications for person perceptions accuracy and self-knowledge.In J.P.Forgas,& K.D.Willams(Eds.),Socialjudgments:Implicitandexplicitprocesses(pp.115-133).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Hastorf,A.H.,& Cantril,H.(1954).They saw a game:A case study.JournalofAbnormalandSocialPsychology,49,129-134.

Mascarenhas,D.,O’Hare,D.,& Plessner,H.(2006).The psych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demands of association football referee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Psychology,37,99-120.

Miller,P.K.,Rowe,L.,Cronin,C.,Bampouras,T.M.(2012).Heuristic reasoning and the observer’s view:The influence of example-availability on ad-hoc frequency judgments in sport.JournalofAppliedSportPsychology,24,290-302.

Morgulev,E.,Azar,O.H.,Lidor,R.,Sabag,E.,& Bar-Eli,M.(2014).Decep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rofessional basketball:Is it beneficial to flop?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Organization,102(2),108-118.

Nevill,A.M.,Balmer,N.J.,& Williams,A.M.(2002).The influence of crowd noise and experience upon refereeing decisions in football.PsychologyofSportandExercise,3,261-272.

Plessner,H.(2005).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prior knowledge on referee decisions in sports.In T.Betsch,& S.Haberstroh(Eds.).Theroutinesofdecisionmaking(pp.311-324).Hillsdale:Lawrence Erlbaum.

Plessner,H.,& Betsch,T.(2001).Sequential effects in important referee decisions:The case of penalties in soccer.JournalofSportandExercisePsychology,23,200-205.

Plessner,H.,Schweizer,G.,Brand,R.,& O’Hare,D.(2009).A multiple-cue learning approach a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soccer referees’ decision making.ProgressinBrainResearch,174,151-158.

Pizzera,A.(2012).Gymnastic judges benefit from their own motor experience as gymnasts.ResearchQuarterlyforExerciseandSport,83(4),603-607.

Pizzera,A.,& Raab,M.(2012).Perceptual judgments of sports officials are influenced by their motor and visual experience.JournalofAppliedSportPsychology,24(1),59-72.

Quaquebeke,N.V.,Giessne,S.R.(2010).How embodied cognitions affect judgments:height-related attribution bias in football foul calls.JournalofSport&ExercisePsychology,32,3-22.

Renden,P.G.,Kerstens,S.,Oudejans,R.R.,& Caal-Bruland,R.(2014).Foul or dive? Motor contributions to judging ambiguous foul situations in football.EuropeanJournalofSportScience,14suppl1(1),S221-S227.

Schweizer,G.,& Brand,H.P.R.(2013).Establishing standards for basketball elite referees’ decisions.JournalofAppliedSportPsychology,25(3),370-375.

Stefani,R.(1998).Predicting outcomes.In J.Bennett(Ed.),Statisticsinsport(pp.249-275).London:Arnold.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athletes height on referees’ judgments in basketball ambiguous foul situation,to explore different impact in both offense and defense situations,and its internal/external group effect with the referees.Thre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wherein pictures of ambiguous foul situation in basketball game were designed and basketball referees were required to view pictures and make a foul judgment.The result showed that:(1)The higher players were given more fouls in ambiguous foul situations by basketball referees.(2)The impact of athletes height on judgments remained stable in both defense and offense situations.(3)When higher players fell down,the athletes which belonged to the same group with referees would be protected.Thus,the referee is more likely to give foul judgment to the high player in basketball ambiguous foul game.

The Impact of Athletes Height on Referees’Judgments in Basketball Foul Calls

ZHANG Guo-liNIE Jing-jingWANG Cheng

(Sport Sciences Colleg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thletes height,foul calls,internal/external group,referee,basketball game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编号:2016ZX018,2015YB005)。

G804.8

A

1006-6020(2016)-02-0145-08

**通信作者:张国礼,男,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E-mail:guoli_zhang@126.com。

猜你喜欢
倒地判罚犯规
骑车撞狗倒地受伤 饲养者有责赔四万
其实事先已知情
嘟你犯规啦!
讨价还价
篮球比赛
对世界女子高水平单排轮滑球比赛犯规的研究
“土地爷”退休后“倒地”
什么叫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