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让创新创业根植于知识产权的沃土

2016-09-02 10:11刘汉武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武汉430070
产权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交易所科技成果武汉

◎ 刘汉武 (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武汉430070)

湖北:让创新创业根植于知识产权的沃土

◎ 刘汉武(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武汉430070)

4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10.2万件,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全年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融资总额达931.72亿元,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进一步加强。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关注。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助力创新创业的意见》,明确指出了知识产权运用对于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要求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创新服务模式和流程,促进创新创业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提升创新创业发展水平。

2014年9月,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知识产权学术论坛”在武汉成功举办

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核准,集知识产权交易、投融资、信息与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平台,是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单位之一、国际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运营试点机构。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抢抓市场机遇,交易所凭借在传统知识产权交易模式上的成熟经验,开启了探索创新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平台之路。

1 依托“互联网+” IP创新生态链应运而生

若将科技比喻成燃料,那么只有点燃它,才能产生推动力。湖北省是科教大省,具有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但在实践中,诸多高校、科研院的科技成果“待字闺中”,产业化效率不高,科技成果没有很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解决这一难题,交易所在湖北省委、省科技厅的指导下,在武汉纺织大学组织首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推介(拍卖)会,在省内首开先河,迈出了“专利成果竞价交易”模式创新的第一步。会上,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经过多轮竞价,淘汰多个竞买方,最终分别以500万元和380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武汉纺织大学公开挂牌转让的普适信柔洁纺纱技术专利包(共九项专利)和功能性纺织面料技术专利权,这一价格也大大超出了项目300万元和100万元的竞价基价,增值率分别达到166.7%和380%,真正实现了专利成果竞价交易“发现价值、实现价值、选择投资人”的功能。随后,交易所还采取“评审+竞价”的模式,试点技术开发合同竞价交易,推进高校知识产权进场交易,相继组织了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省农科院等共计19场专场推介会。经过持续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重大科技成果推介(拍卖)会逐渐发展成为集科技成果展示、推介、洽谈、交易(竞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遇到新的挑战。最具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虽拥有较好的专利技术,但由于融资渠道单一、有效信息资源获取率低,与资本市场对接效率不高。同时,知识产权投资领域缺少有效的资本退出通道,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阻碍了金融、创投机构的跟进。为解决科技金融市场的新问题,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交易所、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共同着手搭建湖北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并于2015年在第八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上正式启动。

2015年,交易所创新利用“互联网+”,依托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金融市场的成熟经验,开始探索打造知识产权领域的创新生态链。通过线上平台,汇集省内大量优质资金、项目、服务和政策资源,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交易、咨询、增值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全生态链服务。截至目前,交易所已聚集各类科技型企业资源14000余家,收集企业真实融资需求400余项;与省内外天使、创投、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8类、近400家金融、投资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汇聚各类金融服务、金融产品67项;汇聚省内金融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资产评估公司等机构近100家;收集整理国家及省内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关于知识产权运营、交易、金融服务等政策信息441项,并按照“导”、“投”、“创”、“才”、“惠”、“申”六大类分类解读。

2 模式创新使集群效应初显

在《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优势集聚区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提出“发展有战略、创新有协作、支撑有平台、产品有专利、竞争有优势”的发展目标。交易所通过及时顺应“双创”、“互联网+”等新形势制定发展战略,创新服务模式,汇聚市场资源,打造知识产权领域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创新集群效应初显。

2015年初,华中科技大学重大职务发明成果“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以下简称“MOST”)在位于武汉光谷的武汉未来科技城投产,它可以捕捉高分辨率脑神经图谱,在世界上可与美国技术并驾齐驱。这一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项目正是一年多前在交易所成功挂牌转让的高校科技成果。2013年底,华中科技大学持有的MOST知识产权组(2项专利权、2项著作权)经交易所的广泛推介和招商,由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购得。正值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出台《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意见》,坊间称为“黄金十条”,该项成果转让收益的70%归于研发团队,据了解,目前一台MOST设备的售价约为三四百万元。这是湖北省首例高校职务成果进入产权市场公开挂牌交易,这一成果的成功转化让更多高校师生看到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广阔前景。交易所通过重大科技成果推介(拍卖)会、技术开发合同竞价交易、高校知识产权进场交易等创新模式,成功推介高校专利(科技成果)2573项,通过现场推介、洽谈,成功促成200余项专利(科技成果)实现交易,累计成交金额38.53亿元。

近期,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资源储备,交易所已签约武汉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武汉ICC”),成为其唯一的知识产权服务供应商。武汉ICC是华中地区首家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服务中心,将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众多科技型初创企业降低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

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面,交易所通过线上对接,线下撮合,截至2015年底,与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汉口银行等14家金融机构签订了《专利质押贷款合作暨授信协议》,总授信金额达153亿元,累计促成专利质押贷款项目80余个,贷款总额近30亿元;挖掘企业融资需求近300项,并为10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服务,实现股权融资4.7亿元。为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做支撑,发挥创新协同效应,吸引更多优势资源聚集,交易所还广泛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培训及政策推广,在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武大科技园等园区组织了100余次知识产权运营、专利质押融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培训会,培训企业1200余家,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

3 厚积薄发 梦想起航

2016年,交易所依托现有线上服务平台,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产权交易、运营、质物处置等服务功能,以实现知识产权交易、服务等信息对接为核心,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出发点,通过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和推送手段,促进知识产权交易与转化。

知识产权一头儿连接着创新,一头儿连接着市场。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深度挖掘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激励创新创业的迸发,将是交易所孜孜以求的命题。不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重点培育,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已然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交易所将致力于服务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激活科技金融、资本市场主体活力,通过集聚以企业为核心的各类用户、信息及平台资源,充分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立足中部,面向全国,建成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作者为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武汉知识产权

猜你喜欢
交易所科技成果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年10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4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1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3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