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016-09-02 08:48庞凤芝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苇塘小镇村民

庞凤芝

环燕山山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区域,为解决这一地区农民的脱贫问题,河北省以承德滦平两间房乡苇塘村为试点建设“唐乡”旅游小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两间房乡苇塘村旅游小镇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力求探索缓解和扭转燕山山区农村贫困化和“空心化”趋势的途径,为河北省其他贫困地区提供可借鉴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速度日益加快,特色小镇应运而生。特色小镇产生基础始于西方,1991年,Mike Douglass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模式,Giffinger et al于2007年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并在2010年出现了Toppeta的城市化三维发展模型。基于此,1995年Bajracharya提出的小城镇模式开始备受关注。近些年,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在探索如何利用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建设特色小镇。徐黎源认为特色小镇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具有独特精神气质与文化风味的特定经济区域。

近年来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日趋成熟,河北省以承德市滦平县两间房乡苇塘村为试点,建设聚焦生态、环保、健康的旅游小镇。小镇自建成以来,村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思想境界以及村容村貌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村庄焕发了生机。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北方山区未来脱贫扶贫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将围绕着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展开如下论述。

一、地处燕山山脉深处的滦平县两间房乡苇塘村具备建设旅游小镇的绝佳条件,同时契合国家旅游脱贫政策

我国学术界对旅游扶贫的定义是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的脱贫致富。苇塘村的自然条件及贫困状况恰好与旅游扶贫相吻合。

两间房乡苇塘村位于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城南部,全部地处燕山山脉深处。苇塘村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农作物以玉米、豆类、谷子为主,农民收入很低。以玉米为例,一亩地产值最多800元钱,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约3342元,相当于河北省平均水平的57.8%,相当于北京郊县的17%,苇塘村也因此于2014年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在“唐乡”建设前,外出务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全村170户,720口人,常年在家人员总计不到350人,且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村内闲置房屋达60户,闲置率超过35%,是典型的“空心村”。为帮助本地农民脱贫和解决村庄“空心化”问题,遵循“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的指导思想,滦平县委、县政府将两间房乡苇塘村做为谋划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的试点,力图将其打造成一个北方著名的原生态民俗旅游小镇。

两间房乡苇塘村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清新怡人。近年来全乡空气质量一级天数达到300天以上,远高于承德市186天的平均水平。人文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塘村建设特色旅游小镇的另一优势。苇塘村山势起伏,农家院落依山而建,每家院墙外都点缀着花草树木,人们感受着鸟语花香,鸡鸣狗吠的大自然乐趣,享受着美好的田园生活。两间房乡有“长寿之乡”的美誉,百岁以上的老寿星有四个,与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直接关系。苇塘村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具备建设旅游小镇必要条件。京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相对便利,距北京仅一个小时的车程,极利于北京的客人在周末时来这里休憩。苇塘村旅游小镇的建成将使这里成为京津一带人们小长假的首选之地。

基于以上种种有利条件以及滦平县政府的积极筹划,2014年6月8日,滦平县与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由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约1亿元在苇塘村实施旅游开发建设,将苇塘村打造成环境清幽,生态优良,民族风格浓郁的旅游小镇。

二、滦平县地方政府与北京世纪唐人旅游有限公司合力打造“唐乡”旅游小镇,探索旅游脱贫致富之路

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由“唐乡”乡村假日酒店和4A级旅游景区两部分组成。“唐乡”院落式乡村主题酒店充分利用当地村民闲置的废旧房屋,在保持燕山地区满族居民传统青砖青瓦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保留火炕、案桌等传统设施,同时增加卫生间、采暖等功能设施,对整体院落风格进行重新打造,把舒适、洁净、雅致的生活需求和养生、茶艺、剪纸等文化主题相结合,给中高端游人提供一个放松休闲怡情养性的场所。2014年8月26日,唐乡旅游集团首批假日酒店在苇塘村的抢坡上村正式落成,有七个院落完工可以入住。自开业至今假日酒店夏天的入住率达到100%,全部是北京客人,客人住宿天数一般是2—3天。

配合院落式乡村主题酒店,打造旅游景观景带,并推出一系列具有满族风情的民俗活动,使苇塘村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旅游小镇。景观景带中第一个看点是黄芪等中草药种植园。从2012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个村的情况采取了对应的产业扶贫政策——种植作物转型,由原来的种玉米、豆类转到种中药材——黄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进入苇塘村后,通过“唐乡”项目带动,到2015年苇塘村共发展中草药种植园1500亩,打造了黄芩谷、百药园等多个观光景点。其次,为了打造绝佳的旅游环境,“唐乡”在苇塘村创建了花卉观光园。抢坡上村有一片两百亩的谷地,属于全村50户村民,现在村民们把这片土地流转给了唐人集团,唐人集团在这里种植了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观赏花卉的油葵,中间穿插种上格桑花,这片山上葱茏翠绿、山间鲜花烂漫的旅游观光景区被人形象地称之为“花谷”。每年鲜花盛开的季节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苇塘村的旅游小镇本着以休闲农业为基础、以传统地域文化为灵魂的建设理念,使农村传承千年,濒临失传的“老手艺”、“老绝活”焕发青春,重放异彩。荆条编制、玉米苞编制、搜葫芦比赛、剪纸表演、山茶、药茶制作、满族二八席传统烹饪等农村老手艺变成了乡村文化体验的重要内容。浓郁的乡土文化被包装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唐乡”旅游文化内涵。

三、“唐乡”给苇塘村带来崭新面貌

(一)整个村庄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有了彻底的改观。为配合苇塘村“唐乡假日酒店”建设,滦平县委、县政府给予了最大的扶持力度,下大力气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调拨经费67万修通村公路10公里;又拨款600万元对整个村落进行改造,铺设石板路1000米,护村护堤坝800米,蓄水坝一个,危房改造17户,村庄绿化树木500颗,多年生草本花木100颗。现在整个村子无论下雨还是落雪,路上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改造厕所24户,修建标准旅游公厕2座,这既是为了适应旅游环境而做的改变,又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修建800平米的休闲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使村民们有一个健身运动的好去处,也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旅游产业扶贫效果凸显,村民收入显著提高。苇塘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平给我细算了一笔账,一间没人住废弃老屋一年可得1200——1500租金,截止2015年,村民们把自己闲置的院落租赁给假日酒店获得的租金和分红已达10余万元;200亩油葵“花谷”景观带,村民们从中每年每亩地可得1000元租金,旅游旺季还可以到“花谷”上班挣工资,日工资妇女70—80元,男劳力100元;酒店的管理及服务人员均由村民担任,在酒店工作的妇女谭瑞君被称为 “大管家”,一个月至少有二千元收入,管理花草的是一位76岁的老大爷,一个月工资也有1000元。中药材的收入更为可观。黄芪全身都是宝,黄芪花、叶、茎,可以制作成保健茶,从第一年起年年可以采摘,每亩地创收可达4000元;第三年头黄芪成熟可以刨根制作药材,每亩地产值在3500元左右,甚至连黄芪的秧子都可以卖钱。

(三)苇塘村“唐乡”项目的实施,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乡农民开始成为旅游从业者,通过包工程、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直接增加了收入。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蜂蜜等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业渠道的有效增加,不光给留守人群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也吸引了众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村民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提高了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过去连乡长都很少来的小山沟,现在隔三差五的就来一些大人物,人们省长都常见,市长、县长就更不稀罕了。村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极大的认同感,更加热爱家乡。

四、建议和对策

苇塘村的旅游小镇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启示,为今后相关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对此我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一)从苇塘村旅游小镇建设的经验上看,要真正建设好旅游小镇,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必须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扩大经营规模,把更多的村民吸收到企业中来。同时还要把握和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改善农村旅游的发展环境,真正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二)要开发农村乡镇旅游新功能,注重提炼民俗文化特色,挖掘整理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让民族传统在永恒中焕发生机,在秀丽的自然景观中注入文化内涵,提升自然风景的文化品质。

(三)政府要鼓励村民们参与乡村小镇建设。鼓励村民参与不但使旅游小镇建设的整个过程都能充分反映民意,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也促进了大家对旅游小镇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既加深了公众的归属感,又可以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还保护了地方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苇塘小镇村民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东北地区苇塘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
熊的小镇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梦中的苇塘〔外一首〕
夏天的苇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