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旅游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6-09-02 09:03朱丽金丽娇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城墙南京旅游

朱丽?金丽娇

基于南京城墙旅游资源分析的前期成果,本文通过从管理、宣传、资源、产品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南京城墙资源吸引力提升的策略。

一、南京城墙旅游资源现状

随着全民族文化素质逐步提高,旅游者越来越注重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积淀的认知和了解,人们越来越关注各种“人文景观”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明朝的南京又是南京城市史上最重要的时期。明文化的特别标志之一——南京明城墙成为了南京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近代以来,服务于封建经济传统空间形态的南京明城墙已经丧失其古代实用意义,城墙功能从“实用型”转为“文化型”。明城墙将大大丰富了南京文化旅游资源,也必定成为南京文化旅游的一个热点。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偏重文物保护和社会效应,明城墙作为旅游资源在深度开发上存在宣传力度不够、旅游项目贫乏、配套设施欠缺等诸多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南京的城墙旅游亟待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南京城墙旅游吸引力提升策略

(一)政府牵头,大力推广

1、统一管理,畅通渠道,分清权责

南京城墙不是独立存在的,多段城墙周边已被开发为市民公园,为市民提供了广阔、舒适的休憩场所;但是经实地考察,城墙本身与周边的公园不归属同一部门管理,使得其周遭的公共洗手间、停车场、休息场地等均不归属不一,因此,出现了风格不一致、投诉无果的问题,大大削弱了城墙的吸引力。例如神策门下的市民公园的保安,当向其问及城墙如何停车,如何进入城墙,保安态度冷漠,表示不清楚情况。

如若能将公园与城墙合二为一,统一管理,共同打造,则是相得益彰,突出了城墙的历史文脉,内化了公园的休憩、观赏的功能。具体可作如下措施:

(1)统一管理,统一入口,即城墙与公园和谐统一,统一入口,内部互通。

(2)装修风格,以城墙为基调,即公园的打造兼顾城墙古朴的风格、灰色的主色调,通过公园的绿来中合城墙的历史沉重感,通过公园的居民效应来拉近城墙与现代人的距离。

(3)公共设施,即共同拥有洗手间、休息的条椅,城墙的展示牌、史料牌,两者互相拥有,不独立,不垄断,才能构建和谐的一致性。

(4)优质服务、不分你我,即工作人员归同一部门管理,甚至可以引进高质量物业公司,在公园和城墙的软实力上下功夫,成为南京的一道风景线,包括工作人员的制服、用具都应有城墙的logo。

2、财政支持,政府重视,民间感知

由成功的城墙游开发案例来看,想要利用门票收入来盈利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建议政府发文对整段城墙完全免费开放或低价收费,通过互补性产品和支撑性产品的收入来扩大收益,增加客流量,通过外围产品来获得经济收益。

因此,通过旅游这一途径,倒逼政府对城墙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为城墙的保护修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带来社会关注度、增加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和改善城墙周围自然社会环境,传承城墙文化。

3、打造城墙形象,搭建推广平台,多维度宣传城墙

总体而言,南京城墙的宣传要面向国内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展开。

(1)设计城墙logo,开发旅游纪念品。一方面,针对城墙的视觉形象和历史内涵,设计城墙的标志,赠送或者出售带有城墙logo的笔、本子、鼠标垫、环保袋等,让城墙标志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另一方面,开发、推广旅游纪念品,承载对城墙的回忆,刺激二次消费。

(2)牵手城市标识。南京的文化可以分为三大块:六朝、明朝和民国。目前,南京旅游资讯网上的标志是红底,一龙一赑屃,赑屃代表六朝文化,红底与民国的国民运动紧密联系,南京又称“博爱之都”也是民国文化的体现,但是明城墙代表明文化未着力体现。可以借鉴常州“龙城”的来由,其实无中生有,却可以做到极致,南京本就有城墙,更应该发挥其特色。在大型的南京各大政府间、民间的交流会上打出明城墙的标志,突出南京的明文化底蕴。

(3)设立城墙日。可以将朱元璋建城、开始建城墙或者城墙建成的那一天定位“南京城墙日”,并为之推广,每年这一天举办以城墙为主题的大型纪念活动,并通过地方台、省台转播,让市民、外地游客感受到城墙的重要性、价值性和必游览性。

(4)借力南京博物院。在资金的支持下,利用南博院的馆室多、通道多,可以独辟一条通道设计成城墙的样式,打造一条“城墙”,利用南博院客流大的天然优势,让进馆的游客能在实体的城墙上走一走感受明朝文化、城墙文化,刺激其出了南博院就去爬真正的城墙。

(5)植根门户网站。网络的辐射面最广,将城墙游作为南京特色游放置在南京旅游资讯网、江苏旅游资讯网上,使之成为门户网站的固定板块和重点栏目。可信度高,也是外地游客了解南京的第一手资源。

(6)参与会展,走向世界。积极参加、承办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旅游交易会,多让南京城墙出镜,走进世人的眼里。

(7)设计南京城墙网站。网站的主要项目包括城墙历史介绍、城墙现状、城墙美图、城墙活动日程和城墙节庆的安排。如苏州市节庆网站一样,城墙网站应在上一年就将下一年的活动安排挂在网站,配以简单的文字介绍和图片,以吸引潜在游客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来城墙的时间。

(二)多管齐下,综合运营

依托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基础上联手开发挖掘古城墙的经济潜力能够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从而形成南京特色的城墙文化旅游名片。

1、体育产业,公益为主,运动为辅;全民参与,青年优先。

南京城墙墙体段数众多,顶上平台宽阔,开展体育活动尤为便利,这样既能引发全员参与,又能刺激民众积极参与。比如开展环城墙跑、环城墙竞走、环城墙自行车赛,进行户外拓展,亦或是在城墙举办寻宝活动等等,都能充分利用城墙,将城墙带入人们的生活中。

2、文化产业,重在氛围;人物构景,时空穿越;智慧城墙,科技为先。

文化产品主要靠文化提炼、氛围烘托、科技当先达成效果。

(1)提炼文化,主题明确。结合城墙承载的文化内涵,依据史实提炼文化主题—文化与历史的感悟,古今的穿梭行进。明朝城墙主要以防御为主,主题明确,在此基础上设立的节目或者表演自然而也多与战争场景有关,其特点是恢弘、紧张、带入感强,让游客能准确地感知到表演传递的信息,感受到大明江山得来不易。

(2)人物构景,烘托氛围。当所有演员身着战服、手持无伤害的仿制兵器,穿越感不言而喻,彼时游客可选择参与性体验—身着战服参与攻城表演或参与庆典。在表演结束后,依然是穿着明代的服装的小商贩在城墙上摆摊叫卖,即使是没有演艺活动的拉动,也能营造出一番安居乐业的明朝生活场景,尤其城墙顶部相对周边环境较为独立,因此给游客的感觉就像是日日存在在游客身边般自然而然,毫不生硬。

(3)借助科技力量,打造智慧城墙。可在瓮城内设置云梯等道具,模拟两军对垒的攻城表演,在垛口设置仿古炮台;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表现恢弘场景,以无污染烟雾弹模拟战斗场面。响应当前智慧旅游的潮流。

3、旅游产业,携手企业;创意产品,营销基础。

城墙游的形式有多种,与旅行社合作的产品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专门开发不同主题的城墙游。利用传统旅行社的同业销售渠道将城墙游推广到苏北、苏中,江苏省外,亦可利用电子商务旅行社的辐射面广的特点,与南京途牛公司合作,共建南京旅游企业和南京特色旅游产品,为城市争光,刺激客源。

(2)将城墙游纳入南京一日游内中,成为固定的项目之一,推广成功后再将其纳入华东游的必览项目中,使之成为南京的特色和优势。

此外,在线路的深度上通过将风情民俗、云锦、南京白局、特色小吃等文化旅游产品与城墙旅游活动相结合进行产品组合,显得城墙的文化不单一而显厚重,历史更为悠久,显得城墙对南京影响的多维化。

(三)空间利用,合理打造

1、内部利用

南京城墙内瓮城空间大,视野好,封闭独立,是开展活动的优良场所,但是利用率不高。目前而言,中华门瓮城使用率相对较高,有一个射箭场地,还有一个擂台;但是其他瓮城的使用率较低。瓮城可以与节庆、节事、会展、冷餐会、展览等活动联系。

(1)南京城墙瓮城的利用

在传统节日方面,瓮城内可以开展上元不夜城灯会、中秋赏月、跨年钟鸣盛世、春节祈福南京等城墙主题传统节庆旅游活动,使城墙主题旅游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让外地游客无论何时前来南京,都能感受到城墙的魅力。

在展览方面,瓮城内的墙体是展览巨幅书画作品的绝佳场地,瓮城内开设展览,承载量大,地址迂回曲折,与作品的艺术性相得益彰,古色古香的墙体与书画作品的融合可谓天衣无缝。

与高档的奢侈品牌、旅行社高端产品部门合作,举行产品发布会。境佳则档次高,选择百年历史的城墙作为发布地,一方面显得举办单位历史文化厚重,有内涵,一方面也让身处瓮城中的嘉宾感觉自己的地位与众不同,产生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最终实现城墙在历史积淀中的认同感,提升城墙的档次和吸引力。

墙体做背景,不破坏、不污染,效果高超。科技是当代社会各行各业争相运用的手段,在城墙墙体上可以运用3D科技多媒体,将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历史典故,甚至南京的概况、南京的历史等做成影片播放,3D效果的加入,使观赏更具刺激性、更符合时代潮流,古城墙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碰撞之下擦出魅力的火花。

休憩补给购物融合打造,瓮城内繁华一片。进入城门别有洞天的瓮城内,不再是萧条一片,被历史所淡忘,而是繁华盛景,人头攒动。从游客角度而言,爬城墙是体力活,需要休息、补给,这时候恰当的出现小摊小贩符合游客需求,在满足温饱、补充体力之后,独特的城墙纪念品也是刺激游客感官、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

利用瓮城封闭独立、门门相隔的特点,可以进行迷宫、寻宝等游戏,在市场推广后,可在某个城墙段定点打造固定的游戏,使其成为该城墙段的特色,差异各城墙段的优势和特色,完善城墙的旅游资源和种类,增强城墙内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增强城墙的吸引力。

(2)南京城墙藏兵洞的利用

南京城墙的藏兵洞数量多,规模大,可以有效利用。目前多为展览和纪念品的销售。其实藏兵洞还可以与旅游的“娱”元素结合,不同维度开发。其一,在藏兵洞内设明文化茶馆、设白局、配史料,既能感受浓重的历史氛围,又能体验到南京的当地文化、还能品茶休息,一举多得。其二,在藏兵洞内可开设剪纸、手工、纺织等传统南京民间工艺,让游客参与进南京的文化里来。

2、空中利用

飞跃城墙,俯瞰南京。利用小型直升飞机和热气球打造“飞跃南京城墙,俯瞰千年古城”的高端休闲游产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日间让游客乘坐热气球,感受南京城春天的绿叶盎然,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的金黄满地,冬天的白雪皑皑;在夜间乘坐直升飞机,通过在城墙周围灯光的布置,营造美轮美奂的景色,给游客以巨大的震撼,也为南京夜游增添了有力的一笔,不仅造福于城墙本身,也能成为南京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3、外围利用

城墙外围效应主要体现在城墙的外壁、城墙周边、城墙与城墙之间的差异。

城墙外壁的墙体上适当的运用环保材料添上绿色的“植物”,灿烂的“太阳”,和乐融融的“全家福”,能弱化城墙的生硬,拉近其与人之间的关系。

城墙可作为周边旅游资源群的核心和主题,联合周边资源打造资源群,提升吸引力。目前南京较多的城墙利用形式是与公园搭配,比如石头城、东水关、神策门等,但是给人的感觉更多是城墙与公园未融合在一起,没有互动。一方面是因为进入城墙需要门票,而市民公园免费,因此阻碍了本地人进入城墙休闲活动的脚步。因此,免去城墙的门票,打通城墙与公园的联系,将人气引入城墙内,自然就会有吸引力。

南京城墙现状差异大,有的城墙段保存完美,保护得当;有的则已斑驳,残缺,断壁残垣多,各段之间空隙较大,不能连接起来。此时,应根据城墙差异分类打造与公园组合的产品,但其主题要紧扣“城墙”。古树城墙相互映衬,营造古朴、沧桑的环境氛围,各个景点设计简单朴实,不与城墙争辉。若城墙保存完整,则可以将其作为公园的表现主体,其他的景观构造尽量简单,突出城墙的主体地位;如若只剩残垣城墙,则要适当的修复,甚至局部重构,形成景观主体。比如神策门的城墙门,斑驳残缺,看上去却不失美感,因为让人有历史就在眼前的感觉,但是其保护不得当,展示形式也不够美。

(四)体验升级,完善细节

1、打造参与体验式旅游

城墙可参观—初级旅游形式,城墙可攀爬—初级体验形式,如何上升成高级体验旅游形式,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

(1)以城墙历史为背景,顶部为场地,设立明朝小街,重现明朝时盛景。在城墙上设置的小摊小贩运用木桌椅、小二穿着明朝汉服、小店铺的旗帜飘扬,既可以让游客休息,可成为游客手机、相机镜头中特色的穿越景观,细节处的碗筷、菜单和餐车都要一应打上明朝的烙印,以仿古木质材料制作。但是要保证环保和卫生,不能影响城墙上的卫生和环境。

(2)在城墙上开展黄包车之类的人力车租赁—体验式的交通工具,花轿的搭乘—公共交通的变相形式,板车的托运—作为场景的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的细节打造真实的明朝盛景。需要强调的是人力车要能实现城墙多点租借、任一点可以还车的模式;营业结束后各营业点之间调配车辆。

(3)瓮城内的活动选取以参与体验为原则。中华门开设了体验式射箭比武,场地的设置以草地和木质结构为主,与整个城墙的古朴色调、城墙的防御作用融合得当。射箭比武的对面是擂台,不同时期举办不同的擂台赛,比如举石锁等,石锁的主题选取应景、应史。在此基础上,中华门其他的瓮城可以以补充体验为目的开发其他形式的产品。虽然中华门是众多城门中做得最为杰出的,但依然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擂台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庆设计不同的主题擂台,让中华门日日有比赛,月月有活动,何时来都是最佳时节,让游客没有失落感,在满足之余认可南京城墙,继而通过其描述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

2、完善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是城墙作为城市一部分必不可少的组成,而且要带有城墙特色。

(1)城墙的可进入性。在城墙附近设立公交站点、出租车运营通道、旅游大巴停车场,方便大众游客进入城墙。在城墙外围根据景区等级配置旅游服务设施及停车场地,以便自驾游游客的停车,针对自驾游市场提升吸引力。城墙上的代步形式要多样。除了人力车、自行车,可增添适宜老人小孩的电瓶车,但其装饰和风格要与城墙一致。此外,针对情侣游、亲子游市场,还应推出双人自行车、亲子自行车,不错漏任何一类游客的需求。

(2)在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要设立一些座椅和垃圾桶。座椅应是木质仿古材料制作,应城墙的时代背景;垃圾桶也应复古一些,跳脱传统铁质的垃圾桶,做成圆形、仿古颜色。

(3)在城墙脚下加强绿化带的建设,供游人停留、休息。

(4)在城墙的墙洞或者平台上开一些建筑风格复古的饭馆和咖啡厅,能让人们游玩之余有可以休息吃饭的地方。

(5)城墙主体客栈周边栖身。以城墙为主题的古代客栈,与城墙风格一致,又具特色,极具开发价值。其位置可以选择在城墙步行可达范围内,或者是更原始的藏兵洞中。宾馆式的仿古客栈设施、条件齐全,以舒适为主;藏兵洞中的客栈则是以体验为主,兼顾城墙环保,住宿条件方便以可住和安全为主。

3、注重细节设计

细节之处体现公共设施的主题和特色。首先应设计城墙的logo,在城墙相关的所有地方的一切设施上都印有这个logo,以凸显与城墙的关联,也便于管理。其次,建筑材料的选取上多为石头或者木料,映衬明朝的时代背景。比如路灯的设计,灯杆内部可以是铁质但是用特质的油漆刷出时代的味道,仿木的颜色,灯罩更是以圆形为主,包括每段城墙的管理处的临时房子也应于城墙的风格一致,而不应突兀。

细节还表现在管理上,可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公开招聘专业物业公司,对园林养护、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礼仪服务等项目委托管理,以达到优质管理、优质服务。

(五)展览推动,借力节庆

1、开展常规展览,普及城墙知识

灵活利用城墙固有的空间,开展各种主题的常规性展览,层次差异,针对不同人群开设不同的展览,例如学术型—史料展,展览有关城墙的历史变迁、设计建造;趣味型—风俗展,介绍秦淮河的历史和有关的爱情故事;知识型—南京概况展,以城墙为背景介绍整个南京的建城史、特点、发展现状等,或是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常规性的展示让每一个来南京城墙游览的游客不会觉得来错了季节,临时展览更应契合时代潮流。

2、追随现有节庆,打造大型舞台,流动表演

以城墙为载体,节日为主题,开展流动舞台表演,通俗而平易近人。比如春节的舞龙舞狮、正月十五的大型灯展活动、春季举办的风筝比赛、七夕节模拟的古代迎亲队伍、八月十五举办的中秋赏菊、赏月酒会等等。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可以添加互动体验环节,比如猜灯谜、在城墙上放露天电影,在夜晚给人一种多彩的感觉,并且也为城墙做了无形的宣传。

3、创造新兴节庆,跟随时代潮流

现如今节日不仅是前人留下的,还可以是现代人的共同爱好引导媒体、企业创造出来的,比如美食节,购物节等。春暖花开可以举办旗袍节,应民国风,应南京史;夏末秋初,举办美食节,南京的盐水鸭、糕点、汤包在明朝的街景里,让游客吃出美味、吃出文化、吃出深度,更吃出南京的热情;深秋落叶萧瑟,可以举办赏枫赏杏节,结合摄影、写生,调动社会媒体举办摄影、写生大赛;隆冬瑞雪,掩藏了城市的凌乱,盖上一层纯白,栽种的梅花竞相开放,赏梅观雪,人间美事。那这一年四季的城墙都不会失落了,满是游人簇拥。

4、牵手专业院校,建立校企实训基地

通过与院校摄影类、写生类专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其一,在学期末,利用城墙的空间,以学生作品进行最后的展示,可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甚至拉动周边的居民、游客来投票。拉长了城墙的影响效应,慢慢一年一年的积累,扩大名声。其二,进一步的是,学生是智慧手机使用率最高的群体,自拍、发微博、微信,也就对城墙进行了民间宣传,这种宣传比政府的宣传更有可信度,接受度更高。其三,让不是源自南京本地的学生认识了解城墙,也就将南京城墙带到了全国、甚至全世界,通过写意的摄影、绘画作品,更突显了城墙的美和历史积淀。

与中、小学合作,打造春游、秋游基地。其途径,一是和中、小学合作,将特定段的明城墙作为孩子学习历史、亲近自然的游览基地,固定打造展览馆、互动馆和模拟城墙建设馆;二是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布置周末的实训作业,以家长带领孩子做摄影、写生作业来实现城墙的推广,家长的新媒体传播途径是更为广博的传播渠道。

5、打造实景演出,生动城墙文化

明城墙管理处可以邀请南京当地史学家、剧作家,根据城墙的历史典故,设计几段不同主题却均以城墙为发生地的故事,定期表演,形成集聚效应。

在节目的选取上,可以根据每段城墙不同的历史典故,舞台化历史故事,重现当年场景,突出体验式旅游的特色。一方面,在开阔的城墙平台上,比如中华门、通济门等段,每天固定时间让穿着明朝将军、战士铠甲的演员,在城墙重现战士征战的紧迫画面,每天分上午、下午两场,慢慢集聚人气,形成城墙拳头产品。另一方面,舞台化的表演依然是表演中的重头戏。舞台化的表演可以定时,有稳定数量的游客,规模化效应较明显。这样的表演要将游客当成观众,因此观众席极为重要,这一点则可以完美利用城墙的天然优势—其瓮城的构造特点。神策门就是典型的例子,四周环绕的城墙可以作为观众席,中间的瓮城是极好的表演舞台,而且由于舞台在下方,观众席在上方,观众无死角,大大提高了舞台的观赏价值。比如在神策门,可以利用其历史典故,重现清兵大胜郑成功的典故。1659年,清军在此大败郑成功数万大军,史称“东南大震”的郑成功北伐凯歌由此烟消云散。清顺治皇帝为庆贺清军大胜,特下诏将神策门改名为“得胜门”,通过该表演让游客了解到了城墙名更迭的原因。作为天然的舞台,这里可以与国际大牌合作,打造大型的T台秀,提高城墙的利用率,凸显了南京的特色。在没有表演的安排的时候,在城墙管理中心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下,可以与一些企业签订协议—目的是为保证对城墙的保护,在此举办推介会、宣传会等。

6、突出城墙段差异,力争点不能概面

不同城墙段打造不同主题,化整为零,同类而不同化。南京城墙由多段城墙构成,由于战争和破坏,不能完全连城整体,分成了数段,目前城墙各主体发展不均衡,名气不一样,在游客中的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为了提升目前名气较弱的城墙段的吸引力,引来更多的客源,在主题上要将其与名气较大的城墙段区分开来,创造其特有、独有的吸引力,以此来树立其与众不同的形象,以使其拥有在其他城墙段无法享受到的旅游体验。例如,解放门、挹江门、清凉门、中华门承载了城墙历史的演变,适合于开发城墙历史文化展;华严岗门至新民门城墙段,或和平门至太平门段有机的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组合在一起,可以组合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元素;西水关至东水关城墙段串联了南京市博物馆、夫子庙、大报恩寺、老门东、鸡鸣寺等人文旅游资源,体现了南京多重文化,极适合开发文化旅游产品;除历史、生态、文化产品外,食、购、娱也是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吸引力因子,因此在上述城墙段之外的部分,可以打造融合美食、游乐、民俗的体验、休闲式旅游资源,可选择解放门、武定门、集庆门、中华门等。

(六)点点成线,形成规模

1、打造城墙专用交通线路

南京的城墙数量多,相对密集,但是点与点之间的交通并不便利,各自之间的影响力也并不相同。

串点成线,实现点与点之间的交通尤为重要。打造城墙游览专线,让游客可以乘坐任何一个站点可以下来的公交城墙游览专线,让游览便捷、安全,虽说这些城墙人流量不大,但交通便利这个特点能吸引一些写生、摄影的行家,加之交通的辅助,让他们更加愿意在不同时间、不同时令、不同角度展现城墙的美,尤其是在旅游淡季的时候,愈发吸引需要安静的行家来创作,其画作、摄影作品随之能吸引更多潜在的游客。

在城墙旅游专线的设计上,主要目的是要兼顾热点与淡点,带动淡点的发展,提高淡点的名气,丰富淡点的旅游形式和内涵,最终使其也能成为独立吸引游客的热点。在专线的宣传上,与中山陵园风景区、秦淮风光带、南京博物院等大型的外地游客多的地方设立宣传的亭子、发放宣传单、售卖旅游套票,以点带点,让明城墙一直印在外地游客的眼中、心中、回忆中。

2、实现异类相聚

城墙应与周围的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多样化的旅游资源,让游客来一次能观赏多处景点,而且点与点之间的交通要安全便捷,才能产生连带效应。

比如神策门与附近的玄武湖、鼓楼商业区等,通过内部交通的运转,让游客满足游、娱、购、食等多重旅游需求。

比如中华门城堡可以与老门东关联,一是可以建造类似云梯式的建筑,二是可以通过游行类表演,引导人流从中华门流向老门东,或者从老门东流向中华门,连接两个景点,形成规模效应,既保证游客的安全,又能以多种元素吸引潜在游客。不仅可以在城墙上游、娱、行,还可以在老门东食、住、购,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游玩所需,充实了旅游行程,因此在同类城墙相比时,集聚较多旅游元素的目的地则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3、打造水陆两栖式旅游

城墙是坚毅,秦淮河水是柔情,坚毅与柔情的组合更显对比强烈,也更夺人眼球。秦淮河水连接了夫子庙旅游区与东水关,丰富了旅游的产品,同时利用画舫能够产生更多经济效益,因为城墙元素的加入,在画舫上不仅可以设立原本已有的音乐类的表演节目,也可以用南京传统曲艺—白局或者单口相声的形式讲解城墙的历史典故,特别是东水关,这个唯一的水陆并行的城关,在画舫来回两趟构成不同的表演形式,既能提高画舫的经济产出、丰富夫子庙旅游区的旅游形式,也能带动东水关一带的旅游客流量,提高夫子庙-东水关作为旅游集群的旅游吸引力。

随着人们对城墙价值认识的加深,正确认识古代城墙具有的潜在价值,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古代城墙,将有利于展示南京的历史和现状,提高南京的知名度;有利于城墙周边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味;有利于促进各地大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树立当地旅游品牌产品新形象;有利于为城市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重可预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拓展城墙潜在的文化价值,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一处真实生动的场所。

(作者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城墙南京旅游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九间堂
旅游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