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摄影艺术语言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016-09-02 13:26李冉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艺术性野生动物

李冉

野生动物影像是以野生动物作为主体的影像,它可以发现并记录下很多还并没有被社会广为关注的事件,将其传达出去,使其在社会范围内引成一定的轰动,引发人们的思考。从而在生态保护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摄影艺术语言起到了怎样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索研究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国内的众多高校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传授地点,具有承担着持续性的记录大量具有艺术性的生态摄影的责任与义务,并在文化传承上的连带性、教育性与群体性上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当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生态摄影在全球范围内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在国外,生态摄影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规模。类似IFWP-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Wildlife Photography(野生动物摄影国际联合会)的协会众多,大多数民众对此了解并持有支持的态度,此外众多高校都设立有关生态摄影的专业。甚至一些专业工作室也在持续不断地培养输出社会性质的专业人才。

目前在国内,生态摄影并没有呈现普遍趋势。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应属1996年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奚志农将位于云南省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以影像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从而保住了它们所栖息的原始家园。后又做了以拍摄藏羚羊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拍摄行动,这些在国内首创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让人们对濒危野生动物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就现状而言,大多数人对此行业的认知度及投入度仍较低,以奚志农为代表的艺术家呈现出“孤岛”的状态。国内众多高校中,只有云南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的数名老师及其学生仍在持续性的记录生态摄影照片。

二、摄影艺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必要性

从上文可知国内目前的研究与发展与国外相比相对要落后很多。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艺术性是影像中不可少的一个层面,很多具有艺术性的作品相对来说会更具有视觉美感以及增加印象。所以在有关生态保护的传播性上摄影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以成龙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例,整个宣传片采用艺术手法将与拍摄对象有关的机械器材(锤头 斧子之类的)与拍摄对象的实体影像进行了一个转换,震撼性之强让人过目不忘。)但是目前就国内整体形势而言,首先大多数的人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状况较陌生,对于此行为的认知度不够,而目前国内少有的一些自发性的人士他们所具有的摄影技术以及艺术美感没有达到,所以导致部分的付出与最后的成果不成正比。

其次传播的作用在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上不言而喻。而就传播性而言,影像这一媒介在呈现客观现实的真实性上是别的媒介所不能代替的,首先影像具备形象大于思想的特性,语言与文字是简洁的抽象的认知与介绍,而影像是本来面目的直观作用与人的视觉触目而动心或惊心。影像的直观与客观所带来的震撼性也是文字描述等所达不到的。其次影像的表达并非自然主义的泛滥,而都是作者身临其境,心有所悟的典型选择,有一部分的影像作品可能会经历一个“自己有感触并通过恰当的形式把这种感触再次表达出来传达给社会”的过程,而这恰好是艺术性的体现。

所以通过更好的突出艺术语言在野生动物影像保护过程中的独一性。让更多人欣赏认识并关注野生动物影像,在保护生态环境上起到更好的传播作用。此项目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用影像来进行生态保护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的300年里,可以说是人们走进现代化的300年。这300年,人类的文明飞速地发展,时代在进步,地球正在一点点地为我们所改变。可是,在这300年里,地球上也有300多种美丽的动物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它们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他们的灭绝大多都与人类有关,有的是人类大肆的开发,破坏了它们的家园,有的是因为人类为了自身利益或者满足自己奢侈目的,对它们恶意地进行大肆捕杀…不要让更多的动物再为人类的破坏买单!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本研究点的学术成果应用范围较广,可应用于全国内相关范围的保护、科普、宣传、教育科学等方面。可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研究野生动物影像的艺术性发展提供帮助。

此内容的研究过程也会具有一定的难点,首先野外环境复杂多变,要应对各种危险的突发状况。其次野生动物生活习性不易把控,较难寻找,对其影像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不可控性。最后如何处理好拍摄过程,在能满足影像需求与不打扰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习惯中找寻到恰当合适的“度”。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艺术性野生动物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论摄影艺术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