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2评分预测TIA的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

2016-09-03 11:10张东利黑龙江省医院急救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中外医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短暂性百分比脑缺血

张东利黑龙江省医院急救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ABCD2评分预测TIA的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

张东利
黑龙江省医院急救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目的探究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TIA卒中患者120例设置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基本病情分为A组、B组、C组,病情分别为高危、中危、低危,每组患者均有40例,比较3组患者7 d内出现脑梗死的概率。结果A、B、C 3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百分比分别为2.5%(1/40)、27.5%(11/40)、52.5%(21/40)。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ABCD2评分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判定临床上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荐采纳。

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BCD2 score in predicting th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stroke risk.Methods 120 cases of TIA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group B and group C with 4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basis conditions of patients,the disease conditions were divided into the high risk,average risk and low risk,and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7 day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7 day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2.5%(1/40),27.5%(11/40)and 52.5%(21/40).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he ABCD2 score is of posit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which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evalu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clinic,which is worth recommendation and adopting.

[Key words]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BCD2 score;Application value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上用来判别脑梗死的一种预警信号[1],据临床研究[2-3]显示,约有33.33% 的TIA患者病情可进展为脑梗死,其中66.67%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时间为7 d内,可进一步加重病情,造成患者残障,直接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且需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为此,加强该类疾病的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TIA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B、C 3组,均采用ABCD2评分判定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TIA卒中患者120例设置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且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4]。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影像学诊断后均显示为无责任病灶,均突然出现局限性脑功能缺失障碍,在24 h内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缓解,同时将低血糖、美尼尔病、局灶性癫痫、阿斯综合征等疾病患者排除。所有患者对该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该次实验研究。

按照基本病情分为A组、B组、C组,病情分别为低危、中危、高危,每组患者均有40例。A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百分比为55.0%(22/40)与45.0% (18/40),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86岁与52岁,平均年龄(68.3±5.6)岁;B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百分比为57.5%(23/40)与42.5%(17/40),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88岁与50岁,平均年龄(67.6±4.9)岁;C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百分比为52.5%(21/40)与47.5%(19/40),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89岁与50岁,平均年龄(70.3±5.4)岁;D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百分比为50.0%(20/40)与50.0%(20/40),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85岁与54岁,平均年龄(68.3±5.0)岁。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可比性良好,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评价方法

依据3组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ABCD2评分:(1)1 分:年龄≥60岁;(2)疾病发作后首次的收缩压水平≥140 mmHg或者舒张压≥90 mmHg;(3)未出现言语障碍为1分,单肢乏力记2分,其他症状记0分;(4)2分:症状持续时间≥1 h,1分:持续时间在10~59 min之间,0分:持续时间在10 min以下;(5)1分:伴有糖尿病,0分;未伴有糖尿病,总分为7分。其中A组、B组、C组患者的评分依次为0~3分,4~5分,6~7分[5]。

1.3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所需数据均严格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C 3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百分比分别为2.5%(1/40)、27.5%(11/40)、52.5%(21/40),说明A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有1例,B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有11例,C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有21例,比较3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分析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局灶性脑血管或者视网膜突发神经功能障碍,且该类症状多半在1 h内即可明显缓解,最长缓解时间也在24 h以下,经过临床影像学诊断后显示该类患者无责任病灶[6-7]。

临床上认为,TIA属于脑梗死的一类高危因素,发病早期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并引发脑梗死,因此,在该时间段内应加强临床监护与治疗。多数学者认为,采用ABCD2评分可对TIA进展为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的评分,并依据评分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类参考指标。如:当其评分在3分以上时显示为中危患者或者高危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可进一步提高疾病预测的准确性;若评分≥6分提示该类患者病情较为危急,应即刻展开临床治疗。有关文献报道,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为11.9%;而另有文献报道,对于低危、中危、重危的TIA患者在发病后的7 d内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分别为2.2%、25.9%与51.7%,而该次低危、中危、重危的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分别为2.5%、27.5%、52.5%,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了ABCD2评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说明ABCD2评分对于TIA患者发生脑梗死分层评估的重要性。

TIA是临床上一类内科急症,发病早期是进展为脑梗死的高峰阶段,因此,加强该类疾病患者的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有关研究[8]认为,当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在10 min以上,伴有一定的言语障碍与运动障碍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显示,A、B、C 3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百分比分别为2.5%(1/40)、27.5%(11/40)、52.5%(21/40),由此可进一步得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ABCD2评分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判定临床上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荐采纳。

[1]陈芳,吕海东,秦东香,等.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289-292.

[2]高聪,李威,林美容,等.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中期脑梗死事件和死亡的预测能力[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896-899.

[3]叶子明,刘莹,秦超,等.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ABCD2评分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4):293-295.

[4]钟芳芳,宋水江,王黎萍,等.ABCD和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的比较 [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0):1047-1050.

[5]张远锦,樊东升,张楠,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1):876-879.

[6]柴永宏.ABCD2评分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8):572-575.

[7]丁立东,徐运,茆华武,等.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ABCD2评分对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1169-1172.

[8]吕璐璐,徐鹏,胡春峰,等.头颈部CT血管造影和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5):381-384.

Application Value of ABCD2 Score in Predicting the TIA Stroke Risk

ZHONG Dong-li
UCC,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Ha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00 China

R542.22

A

1674-0742(2016)04(b)-0072-02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1.072

2016-01-11)

猜你喜欢
短暂性百分比脑缺血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