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实战之“水瘪子病”的形成及防控(下)

2016-09-03 10:44傅太康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
当代水产 2016年8期
关键词:河蟹病原毒素

■ 傅太康(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

河蟹养殖实战之“水瘪子病”的形成及防控(下)

■ 傅太康(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

水瘪子

温跃层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特别是夏季,表、底水层温度相差较大,上下水体很难自由流转混合,导致水体分层。在水质处理上把它比喻为“聚毒层”,对底栖河蟹的影响非常大。当池塘底部因为死亡藻类、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消耗大量溶解氧时,温跃层的形成就会阻碍水的对流与氧的扩散,加重池底缺氧。同时,温跃层自身无氧发酵,产生藻毒素、细菌毒素和化学毒素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果此时一旦下雨或加水,立即就会使水体流转,聚毒层中的毒素和病菌就会影响河蟹的健康。

同样,如果长时间阴雨,发生洪水也会导致水体中毒性物质的增多。因为阴雨天残留毒素挥发慢,危害河蟹时间长;洪水期,地下水位整体提高,滞留在地下和土壤中的残留会浸透到池塘中,双重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河蟹的慢性肝胰腺疾病,形成水瘪子。建议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控好水质,选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于上午全池泼洒,下午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混合抛撒,傍晚或夜间用特力钙+纳米氧混合浸泡后泼洒。

3 饲料与投喂的管理

河蟹是一种杂食性水生动物,对食物的选择和营养的要求没有一个特定的食物源。现在的河蟹料只是从鱼料基础上根据其生长特性进行搭配的混合料,其适口性和利用率都依赖诱食剂、腥味剂等添加剂来刺激和驯化河蟹的捕食。加之养殖户又片面地追求饲料蛋白的含量,而忽视了饲料蛋白的质量,不明白同等价格饲料蛋白的质与量是成反比率。有的饲料为提高蛋白的含量,添加差蛋白,甚至假蛋白,使得河蟹捕食后,难消化、难吸收,饲料利用率低,给河蟹的肝胰腺带来负担,引起肝胰脏综合症,导致水瘪子的产生。而那些不能被河蟹吸收的饲料、粪便和残饵又会变为池塘中的氧债,使大量氨氮积存于水体中,造成转水和缺氧。所以,合理选配饲料,科学投喂,至关重要。

如何投喂:首先,在池塘中分2~3次投放螺蛳,每亩投放量150~250kg,栽种多品种水草。选择蛋白含量32%~36%的饲料即可,尽量不要更换蛋白含量和饲料品牌,梅雨季节严防投喂霉变的饲料。在投喂过程中需坚持:早期用活性蒜宝+保肝促长灵,中后期用健长灵+金肽康拌料投喂。投喂量控制在以第2d上午检查无剩料为准,蜕壳期和阴雨天减量投喂;发病高峰期停止投喂。

4 消杀药物的管理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要想建立一个循环的生态养殖环境,养殖户非常难以做到位。经常顾此失彼,导致虫、青苔和蓝藻的大量爆发,严重破坏了水环境。遇到这三种问题时,养殖户一般都选择消杀药物清除,来得快去得快,效果明显。但是,这种处理方法是对河蟹有害的,隐形风险很大。这样不但破坏了水环境,造成缺氧,还会给河蟹的肝肠胃鳃带来直接的刺激和慢性的毒害。使得河蟹吃料减少,免疫力下降,肝细胞萎缩,最终有可能就形成水瘪子。

所以,应该从健康养殖角度出发,尽量避免消杀,提倡“养护”理念,以防为主,合理套养,科学用药。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局部或分段灭杀,并及时解毒和调水。建议前期用黑金神+六抗培藻膏+粉剂活菌王混合浸泡后肥水,中后期用黑金神+乳酸宝或者黑金神+灵活100混合泼洒,防控青苔和蓝藻的爆发。

5 病原微生物的防控管理

水瘪子的发生不是一个特定的病症体,而是由多种因素和多个病原体引发的综合症状。目前已检测出水瘪子携带微孢子虫、弧菌和病毒。但是,所有的检测都限于在病蟹体内的发现。无论病因的正确与否,在没有定性之前可以认为,首先是因为多种因素导致河蟹的肝胰腺出现问题,免疫力下降,才有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导致河蟹的发病和死亡。这一结论可以从卖蟹时得到验证,很多捕捞出来的水瘪子非常大,活力很强,外观看上去发育很正常,只是用手按压后有弹性,无卖相。这些应该就是肝胰腺有问题,免疫力下降,营养代谢障碍,但尚未被感染的水瘪子。

因此,保持好一个健康养殖的水环境,积极防控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降低河蟹的发病率,同时也有利于水瘪子的康复。建议前期经常用新噬菌皇,中后期常用百安威或新菌克抑制病原微生物。

上述5点是对“水瘪子病”的解析,无论正确与否,积极的探索和防控以及科学的管理,完全可以降低养殖风险,提振养殖信心,提高养殖效益。(完)

猜你喜欢
河蟹病原毒素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What Makes You Tired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