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6-09-05 00:51陆梦娟
关键词:单位根协整产业结构

陆梦娟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陆梦娟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利用安徽省1995—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ADF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回归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发展速度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速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速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短期弹性1.2590,小于长期弹性2.7175,说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提出应在坚决稳定一产、强化发展二产、加速提升三产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产业结构;ECM;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方式。[1]由于产业结构随时间不断更替的特殊性,有关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经济学领域从来没有停止过。早在1691年,配第就已经发现,产业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由侧重实物生产转为侧重服务型生产。罗斯托(1962)则首次提出了主导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经济保持增长是因为少数具有扩散效应的部门在起作用。有外国学者Jorgenson(2003)[2]、Paul Dewick(2006)[3]通过国际对比研究美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原因已经揭示了产业结构的变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同时Capello(2013)[4]、Bo ZHANG(2015)[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市体系规模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双向的,各城市因不同行业效率不同而逐渐通过分工实现专业化,而这种专业化也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国内学者刘伟(2008)[6]、干春辉(2009)[7]等人的研究也明显说明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目前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多数为定性分析,且定量分析均利用三次产业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解释变量,而地区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研究对于经济增长的量化测度,如此测度虽能分别说明每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割裂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现以安徽省1995—2014年20年间的GDP增加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非农产业与第一产业比值作为解释变量,能够清楚地反应安徽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及原因,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确定安徽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

一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

1.模型初步构建。

(1)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现使用安徽省1995-2014年间的年度样本数据,以宏观经济指标GDP增量(IGDP)作为经济增长程度的指标,非农产业与农产的比值(IS)表示产业结构情况,数据均取自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5)。对两个变量进行取对数后用EVIEWS6.0构建线性回归模型:LNIGDPt=α+βLNISt+ut,其中α代表不受时间影响的常数项,β代表经济增长相对于产业结构的弹性。由于利用时间序列构建因果关系模型必须建立在变量是平稳的基础上,故接下来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2)平稳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的方法包括以自相关函数为代表的传统方法和以单位根为代表的现代方法,现选用Dickey-Fuller提出的扩展的DF检验(ADF检验),通过构建模型显示通过检验γ是否为零确定是否存在单位根,原假设H0:γ=1,存在单位根,非平稳。

EVIEWS数据显示,序列LNIGDP和LNIS的ADF检验值均大于相应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故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ΔLNIGDP和ΔLNIS的ADF检验值均小于5%的临界值,已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由此可得出LNIGDP和LNIS为一阶单整序列,即LNIGDP~I(1),LNIS~I(1),可进行协整分析。

(3)协整分析。

利用单一方程的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用OLS进行回归得到如下协整方程:

LNIGDP=2.2756+2.7175*LNIS

上述模型估计方程拟合优度很高,变量t统计量检验显著,且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现进一步检验方程残差序列et的平稳性,若et是平稳的,说明LNIGDP和LNIS是协整的,反之则不是协整的。

表1 残差序列ADF单位根检验

由上表结果可知:回归方程残差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LNIGDP和LNIS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可信。协整方程中回归系数2.1775表示安徽省非农产业与第一产业比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导致GDP的增加额上升2.1775个百分点,说明非农产业与第一产业比值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的长期作用明显。

(4)格兰杰因果检验。

以上结果显示,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下面对这种均衡关系是否为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判断结果如下表:

表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检验

由表2可知:给定显著性水平为5%,检验结果拒绝“产业结构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接受“经济增长不是产业结构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单向重要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2.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ECM)强调的是对于一组相互协调的时间序列变量,他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线性组合从而导致在不断的短期调整过程中呈现一种长期的稳定过程,误差修正模型正是将这一短期调节行为分裂出来单独研究。依据以上长期均衡模型建立安徽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Δ LNIGDP=1.2590*ΔLNIS-0.4936(LNIGDPt-1-2.4036-2.9585LNISt-1)由该式结果可知,安徽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短期弹性为1.2590,即非农产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安徽省地区GDP的增加值将平均上升1.2590个百分点,这与长期弹性相比较小,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而是随着调整程度的增加对其影响愈发显著。

二 结论及建议

其一:坚决稳定一产。安徽省自古以来就盛产粮食作物,但由于农业生产报酬期较晚、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导致安徽省农业生产率正在逐年下滑。农业的发展影响着耕地数量和粮食安全。有研究表示,当人均GDP增加一元时,人均耕地面积将平均下降0.0317平方米。[9]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先导企业的扶持,从而务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另一方面要深化土地流转制度,充分发挥利用农产品的附加值,疏通农产品输出渠道,从而提高农业工作者进行机械化、产业化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科技化、农民精英化。其二:强化发展二产。工业的发展也是最能够带动供求、消费等经济发展要素的,笔者认为安徽省应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产业转移的同时优化吸收产业结构,吸纳东部地区的充裕资金和先进技术,将目前生产效率欠佳的第二产业尽快实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引导传统较为低级的二产生产方式向深加工、高附加和低消耗方向发展,并加快产业内部改造和升级,避免地区重复主导产业和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实现地区第二产业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其三:加速提升三产。首先要打破行业垄断问题,允许合格社会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通过公平竞争,有市场供求机制决定价格、存优劣汰,提高服务质量;其次进一步加大三产的开放力度,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调整不合理的限制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卫生、金融、中介等行业,实现科教兴皖;最后,要加快安徽省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以少数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为骨干、众多基础城镇为烘托,实现城市集聚化、农村合理化发展。

[1]范金.应用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Dale W.Jorgenson,Mun S.Ho,Kevin J.Stirch. Lessons from the U.S. Growth Resurgrnce [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3.

[3]Paul Dewick,Ken Green,Toby Fleetwoo.Modelling creative destruction: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to 2050[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6(9).

[3]Capello,R.Recent Theoretial Paradigrn in Urban Growth[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3(3).

[5]Bo ZHANG.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n Economic Growth in Japa[J].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5(2).

[6]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8).

[7]干春辉,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

[8]刘伟,蔡志洲.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2015(3).

[9]陆梦娟.皖北农村耕地数量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阜阳市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5).

Class No.:F207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

Lu Mengj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 in 1995-2014, and with the econometric ADF test and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we set up a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one-way Granger ,and the short-term elasticity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1.2590, less than2.7175 .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long-term impact of short-term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accelerate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hui province; industrial structure; ECM.; economic growth

陆梦娟,学生,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研究方向:经济学。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4CJY028);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科研项目(编号:ACJJXYYB)。

1672-6758(2016)06-0049-3

F207

A

猜你喜欢
单位根协整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STAR模型下退势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比较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单位根检验
EST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统计量及其功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