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6-09-05 02:23刘红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优质脑梗死实验组

刘红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红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优质护理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优质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

急性脑梗死;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会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的病变坏死。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对于患者病情好转、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1]。为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优质护理均分为2组。本研究拟案经医学伦理部门审阅批准,并在患者及家属知晓情况下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证实,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均在6 h以内,均意识清楚,且可在帮助下或独立配合护理工作的完成,并排除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心脏衰竭等患者。实验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65~85岁,平均(74.8±2.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3~88岁,平均(75.1±2.6)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 ① 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辅导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同时护理人员通过资料、录像和多媒体等形式向患者宣讲相关健康知识,帮助患者认识和了解疾病,缓解心理压力。针对个别病情较重或心理负担大的患者,可实施以减压为主的相关心理辅导,平复患者情绪。此外,嘱患者24 h内必须在床上活动,切忌过早下床[2]。② 用药指导及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告知患者持续用药的必要性并加强监督,避免漏服、多服状况的发生;及时向责任医生反馈患者的反应,以便调整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医嘱指导患者进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以低脂、钠和高蛋白、维生素的流食为主,少食多餐,以半卧位状态饮食、饮水,以防呛咳、窒息等现象的发生[3]。③ 基础锻炼及运动护理。指导患者于生命体征正常、神经功能无发展迹象的2 d后开始进行基础功能恢复锻炼。锻炼前,首先向患者宣讲系统的恢复锻炼有关知识,使其了解基础恢复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加强配合。指导患者定时定量完成相关部位的锻炼,若患者无法下床活动,可按护理手册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并训练患者逐渐坐起,待患者肌力恢复后,再指导患者做自主运动。首先从上肢运动开始,做简单的更衣动作,随后再扶床站立、行走等,最后进行走路训练,使患者能够自己步行,进而开始其他高阶恢复锻炼[4]。④ 出院针对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出院后继续坚持基础功能及语言沟通能力锻炼,按时按医嘱服药,巩固疗效,并定时监测血压、心率,定期复诊,积极配合随访。

1.3监测指标[5-6]

1.3.1康复情况评价:采用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价患者的康复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3.2护理满意度评价: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谈询问,了解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3.3生活质量判定:采用QOL评分量表进行测定,共包含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4项,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康复效果

见表1, 护理后, 2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入院时(P<0.01), 且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2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s) 分

与入院时比较,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护理满意度

见表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2.3生活质量

见表3。护理后,2组患者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上升(P<0.01),且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s) 分

与护理前比较,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高龄人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7-10],其发生为多因素共同导致脑局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组织病变及坏死。急性脑梗死患者因发病突然,且出现语言和肢体等障碍,通常会表现出悲观、焦虑等消极情绪,可加重疾病,不同程度影响预后。老年脑梗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麻木、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困难以及偏瘫等,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受限以及社会功能丧失,而在及时治疗的同时配合优质护理措施,可降低脑梗死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结局[11-13]。

优质护理是指在基础性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更细致全面的护理,强调以专业的护理知识、良好的护理素质服务于患者,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其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辅导护理、用药指导及饮食护理、基础锻炼及运动护理、出院指导等[14-15]。有研究[16-18]显示,急性脑梗死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有利于患者的预后结局,可帮助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由此表明,相较于常规临床护理,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从生理、心理、环境与人际方面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形成专业性护理体系,具有护理借鉴意义。

[1]冯兴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3): 51-52.

[2]黄芳.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9): 139-140.

[3]兰婷. 急性护理途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18): 2799-2802.

[4]李静, 姚冉, 于莉燕. 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14): 101-102.

[5]张秋玲. 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6): 4-6.

[6]熊凤清.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5, 21(10): 1718-1721.

[7]黄波霞. 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10): 1367-1368.

[8]孟国娟. 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愈后的效果分析[J]. 医院管理论坛, 2015, 32(5): 34-36.

[9]白玉琴. 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5, 13(12): 1095-1096.

[10]张丽. 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6): 1423-1424.

[11]王静, 梁建英, 李淑霞, 等.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J]. 河北医药, 2014, 36(15): 2396-2397.

[12]梁锦玲, 彭欢欢, 潘少芬, 等.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3): 16-17.

[13]张秋玲, 王维花. 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6): 4-6, 13.

[14]郭丽.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 104-105.

[15]舒赛.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 2013, 34(32): 6811-6812.

[16]刘汉娥.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32): 83-86.

[17]高杰.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7): 183-184.

[18]王欣.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2013, 23(2): 730-730.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IU Hongmei

(DepartmentofCriticalCareMedicine,WestChina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Barthel index and NIHSS score,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Barthel index, NIHS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al support, physiological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High quality nursing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nursing effect

2015-12-26

R 473.5

A

1672-2353(2016)10-014-03

10.7619/jcmp.201610005

猜你喜欢
优质脑梗死实验组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