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1975“四五”计划 在困境中谋发展

2016-09-06 15:46
中华儿女 2016年5期
关键词:总产值战备草案

“四五”计划实施于1970年代的前半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与“三五”计划实施时期都有一定的变化。

在国际上,美苏冷战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由于深陷越战泥潭,在冷战中处于守势,而苏联则迅速扩展其军事力量,处于攻势。在这种国际新形势下,中国开始调整外交策略,加快了与美国接触。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转折,中国与资本主义阵营的敌对状态大为缓解。同时,中苏关系在1970年代初期也有一定缓解,在“帝、修、反”阴影下的战争危险开始出现和平转机,中国的战备活动走向缓和。

但是,在国内,“文化大革命”继续进行,政治斗争严重影响经济建设,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虽然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由周恩来、邓小平等主导的经济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倒退,但是文革对“四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冲击。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1970年2月15日至3月21日,全国计划会议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1970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但“四五”计划开始执行后,遭到了林彪、江青两股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

1973年,中共中央两次修改“四五”计划的高指标,逐步调整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注意沿海和“三线”地区并重,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得到了基本完成。

“四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受到文革中左倾思想的影响,“四五”计划开始时表现出以“战备”为中心,高指标、高速度、急躁冒进的特点,引起了经济的波动与社会的不稳定。随后通过修正才勉强基本完成计划。

“四五”计划实施期间国民经济增速减缓,“四五”时期的經济增长率为5.9%,比“三五”时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1970年,工农业总产值为4467亿元,完成计划数的101%;工业总产值3124亿元,完成计划数的98%;农业总产值1343亿元,完成计划数的109%。

经修改后的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指标基本完成。1975年,粮食产量5690亿斤,棉花产量4762万担,铁路货运量8.9亿吨。如按原计划草案这些指标根本无法完成,而按修改后的指标,完成计划值分别为103%、95%和80%。原煤产量为4.82亿吨,基本建设投资额1680亿元,均比原计划草案超额完成,分别为计划值的135%与116%。

“四五”计划的编制给我们留下的教训,一是制定计划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充分的科学论证、调查研究;二是制定计划必须尽量符合经济规律和生产力水平,不能单纯从人的主观愿望和热情出发。

尽管存在着计划编制不合理、国民经济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低下等重大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应当看到,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四五”计划毕竟得到了完成。建成了一大批骨干企業、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国家经济总量比以往有较大增加,而没有出现“大跃进”后严重倒退的三年经济困难局面。而且,“三五”、“四五”计划是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重要阶段。

猜你喜欢
总产值战备草案
基于我国疫情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聚类分析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以“战备”状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疫情防控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TBM隧洞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中关村延庆园总收入首次过百亿
浙江海洋经济年总产值2200亿元
更正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