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1985“六五”计划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16-09-06 15:46
中华儿女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年计划国民经济计划

“六五”计划实施期间,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為改革的扩大进行与全面推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进入1980年代,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对抗成为世界的主题。正如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虽然局部冲突仍然此起彼伏,但是国际总体形势继续趋于缓和,相应的,中国开始改变长期以来奉行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将重点转向国内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

随着五五计划的完成,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六五”计划期间,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首次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在各个领域逐渐展开,在农业领域,继续扩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范围,以连续五个农业一号文件的形势推进农业改革。

对外开放方面,通过开放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等举措逐步建立有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放松对外经济交流上的限制。同时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领域展开改革,社会发展开始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从经济运行体制看,商品经济的作用重新得到重视,多种经济成份重新出现。市场开始在局部发挥作用,开始打破原先计划体制全面控制经济运行的局面,为下一阶段改革的加速推进酝酿条件。

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酝酿编制“六五”计划。1982年12月,全國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六五”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六五”计划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

“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然而,“六五”时期,在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前几年虽然注意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按比例发展,但对有效控制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有时还是注意不够;在处理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对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产品质量还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督;在着重增强企业活力的时候,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的措施未能及时跟上。

从实施的结果来看,“六五”计划完成得非常理想,指标完成百分数均值为 179%, 完成率为88%,基本完成率高达97%。这标志着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我国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各项经济指标以超额近两倍完成,经济增速高达10.7%,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接近原计划的3倍。并且,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基础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仅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高等院校在校生数增加55.9万人,完成计划358%;累计毕业研究生4万人,完成89%。总之,这五年是人民得到较多实惠的时期。

猜你喜欢
五年计划国民经济计划
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浅析
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综述
暑假计划
制订未来“五年计划” 万达打造全球传媒娱乐巨头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从五年计划发展历程看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