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2016-09-07 02:26梁锐枝朱怀郡梁剑江罗智聪罗绍金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腰麻分娩镇痛

梁锐枝 朱怀郡 梁剑江 罗智聪 罗绍金

[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将产妇住院号录入计算机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分为A组(单纯罗哌卡因)、B组(单纯舒芬太尼)、C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D组(对照组),比较A、B、C三组产妇起效时间、首剂量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局麻药总用量,四组产妇产程时间、不良妊娠结局(器械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产妇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起效时间短于A组,首剂量持续时间长于A组,C组产妇局麻药总用量少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产妇第一产程均短于D组(P<0.05),三组产妇第一产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器械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低血压、皮肤瘙痒、尿潴留、恶性呕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腰麻一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具有显著镇痛效果,可降低局麻药物使用剂量,具有较高应用安全性。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104-04

分娩为正常生理过程,胎儿娩出过程可产生较为剧烈的疼痛,对产妇心理、生理均造成严重影响,无痛分娩成为产妇和临床医师所关注重点。临床研究指出,约90%以上产妇有无痛分娩要求或渴望,具备自然分娩条件产妇中约30%不能忍受疼痛而选择剖宫产,极大提高剖宫产率。有效分娩镇痛应显著减轻产妇疼痛,同时不影响自然分娩过程及母婴健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为目前临床中公认分娩镇痛方法,但在镇痛药物选择上存在较大争议,应在有效镇痛同时不对胎儿造成毒副作用、不影响子宫胎盘血流。为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应用对分娩镇痛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产科收治自然分娩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将产妇住院号录入计算机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分为A组(单纯罗哌卡因)、B组(单纯舒芬太尼)、C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D组(对照组),每组50例。A组中年龄20~35岁,平均(26.5±4.2)岁;体重48~79kg,平均(55.3±3.6)kg;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18例;B组中年龄21~34岁,平均(26.4±4.1)岁;体重49~81kg,平均(55.4±3.3)kg;ASA分级:I级30例,Ⅱ级20例;c组中年龄20-36岁,平均(26.6±4.7)岁;体重49~80kg,平均(55.7±3.5)kg;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19例;D组中年龄20~33岁,平均(26.1±4.3)岁;体重49~78kg,平均(55.1±3.4)kg;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19例。四组研究对象相关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分组有比较性。四组产妇均在医师告知下了解本次研究方法,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组标准

(1)所有产妇均为正常妊娠,足月头位单胎,行相关检查后均有自然分娩指征。(2)所有产妇均有椎管内麻醉适应证,无绝对禁忌证;(3)排除合并有妊娠疾病患者。(4)排除有本次研究药物过敏产妇。

1.3方法

A、B、C产妇在宫口开到3~4cm时,取腰椎2~3间隙或3~4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于蛛网膜和硬膜下注射药物,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注射0.2%罗哌卡因1.5mL,硬膜外腔注射0.2%罗哌卡因,单次追加剂量为10mL;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5μg,硬膜外腔注射舒芬太尼0.25μg/mL,单次追加剂量10mL;C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15%罗哌卡因1mL+舒芬太尼20μg,硬膜外腔注射0.1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2μg/mL,单次追加剂量为10mL。本次研究药物: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mg/10mL,AstraZeneca AB,H20100103),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1mL,50μg,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54171)。D组产妇不作任何镇痛处理。

1.4观察指标

(1)比较A、B、C三组产妇起效时间、首剂量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局麻药总用量。①起效时间: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开始到疼痛消失时间。②首剂量持续时间: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开始到再次硬膜外加药时间。③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于产妇分娩时进行评定,0~10分表示在0~10cm刻度线上,10分表示剧烈疼痛,0分表示无疼痛,由产妇主观进行评价。④局麻药总用量:记录罗哌卡因用药总量。(2)记录并比较四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3)记录并比较四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包括器械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4)比较四组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皮肤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采用(x±s)表示起效时间、首剂量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局麻药总用量及产程时间采用F检验,不良妊娠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如P<α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B、C三组产妇起效时间、首剂量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局麻药总用量比较

三组产妇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起效时间短于A组,首剂量持续时间长于A组,C组产妇局麻药总用量少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四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

A、B、C三组产妇第一产程均短于D组(P<0.05),三组产妇第一产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四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四组产妇器械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四组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四组患者在低血压、皮肤瘙痒、尿潴留、恶性呕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产妇对分娩舒适度、质量和安全性要求提高,减轻产妇分娩痛苦为临床中重点研究问题。临床调查显示,对自然分娩产妇不采用任何镇痛药物时,约50%产妇不能忍受分娩疼痛,分娩疼痛可影响胎盘血液供应、产道正常开放及产妇正常精神因素,可增加剖宫产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同时有学者研究指出,有效分娩镇痛可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临床中分娩镇痛方法较多,椎管内麻醉为目前公认最有效镇痛方法,可获得显著镇痛效果,同时对正常分娩影响较小。临床统计指出,采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在分娩中镇痛,其镇痛有效率可达到95%以上。随着麻醉技术发展,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中应用,相对单纯硬膜外镇痛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为目前临床主要麻醉方式。但不同麻醉和镇痛药物获得麻醉和镇痛效果不同,特别应用于分娩镇痛中,应尽可能降低对分娩、母婴健康影响。罗哌卡因为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在痛觉传导纤维中可产生深而快的神经传导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在低浓度用药时只对疼痛感觉阻断,而对运动组织基本无影响,从而在分娩镇痛中应用可获得显著镇痛效果同时,不影响产妇正常宫缩。舒芬太尼为阿片类镇痛药物,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常用镇痛药物,可协助发挥镇痛效果,同时降低局麻药物使用量,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自然分娩产妇分为四组进行研究,分别单纯给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和联合给药进行镇痛,另设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给药镇痛三组产妇均获得较为显著镇痛效果,但单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较单纯用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起效时间和首剂量维持时间,同时能降低罗哌卡因用药量。临床研究指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应用可互相减少用药量而联合发挥较为显著镇痛效果。但另有学者指出,分娩镇痛给予药物镇痛过程中可抑制正常宫缩,影响正常产程。本次研究得出,三组给药镇痛产妇在第一产程上时间较空白对照组短,而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腰麻-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并不影响产妇产程。同时本次研究另得出,四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腰麻-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应用在分娩镇痛中具有显著镇痛效果,相对单纯给药可降低药物使用剂量,同时不对产程、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腰麻分娩镇痛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与老年混合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