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16-09-07 03:19肖景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疗效手术

肖景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3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2015年4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实验组采取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倒置LISS术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功能恢复评分及首次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手术;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200-04

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临床危害性较大,如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将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手术治疗是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常见和有效方法,手术方式也各种各样,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髓内固定、髓外固定等。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了我院收治的34例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髓内固定术治疗、倒置LISS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3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2015年4月,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研究方案经伦理委员会通过。

实验组17例均经CT、MRI及X线诊断确诊为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年龄66-95岁,平均(74.3±7.1)岁,男女比值为10:7。

对照组17例均经CT、MRI及x线诊断确诊为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年龄64~93岁,平均(73.5±7.2)岁,男女比值为11:6。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2)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3)骨折前可独立行走,下肢功能正常;(4)临床资料完整,对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具有知情权。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病变的患者;(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3)手术禁忌患者;(4)1年内伴有下肢外伤史或者手术史的患者;(5)年龄<60岁的患者;(6)伴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7)不愿配合本次调查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取倒置LISS术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股骨大转子外5cm处作皮肤切口,使用钝性分离法分离出接骨板通道,并将对侧LISS钢板倒置插入通道内,透视定位后,打入第1枚导针,确保导针位于股骨颈的正中央,在股骨颈下的三分之一处,将第2枚导针打入接骨板远端,以起到固定作用,接骨板提拉至股骨表面,之后使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将3~4枚螺钉打入远端,在近端打入4~5枚螺钉,以起到固定作用,手术结束后,放置常规的引流管,并逐层关闭切口。当引流量<50mL/d时,可拔除引流管。

1.3.2实验组采取髓内固定术治疗 指导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给予患者常规的麻醉和消毒后,将臀部抬高至15°~20°,使用足牵引器将足部固定于恰当的位置,通过c型x射线机对患者进行复位,在股骨大转子后外侧和大转子基底下侧的6-7cm处作切口,暴露患者的骨折部位和股骨大转子部位,清除瘀血后,对骨块进行复位处理,对小转子内后侧、内侧的游离骨组织进行解剖复位,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髓内固定。

1.4评价标准

对经不同临床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功能恢复评分、首次完全负重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Harris评分进行观察。

首次完全负重时间是指患者手术结束后,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自行行走的时间。

术后髋功能恢复评分使用数字模糊评分法评定,总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恢复效果越差。

生活质量评分使用GQOL-74量表进行评定,分值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术后恢复效果越好。

院内并发症情况包括感染、静脉血栓、肺栓塞、肺炎等。远期并发症主要是指髋臼、螺钉退出、螺钉切出和螺钉断裂,本研究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远期并发症。

Harris评分法评估髋关节功能,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1.5统计学处理

对经不同临床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功能恢复评分、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首次完全负重时间使用SPSSl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x2=6.134,P=0.013);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42±20.42)min、(103.76±20.58)mL,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6.87±20.55)min、(119.70±20.33)mL。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术后髋功能恢复评分及首次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9.03±10.26)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4.03±10.62)分,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12.012,P=0.001)。

2.3两组Harris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Harris评分为(88.76±10.34)分,对照组的Harris评分为(71.76±10.27)分,实验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9.098,P=0.001)。

3.讨论

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临床危害性较大,患者常伴随着肿痛、行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正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骨质疏松症破坏了骨小梁的微结构,导致骨皮质变薄,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后,股骨的负荷承受力降低,即使轻微的外力也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加上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反应能力和视听功能均下降,加大了骨折的风险。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主要包括转子下骨折和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转子部容易丢失骨质,因此容易发生骨折。外科手术是治疗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有效和常见手段,但是老年患者机体耐受能力总体较差,受外科手术创伤性的影响,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感染、肿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采取哪种手术方式对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十分的重要。

根据内固定的置入方式可以将手术治疗分成髓内和髓外两种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固定效果较好、骨折端血供保护作用较强的临床作用,目前已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髓内固定手术存在主钉曲度和髓腔解剖结构难以吻合的情况,手术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髓钉插入困难的情况,因此,对于股骨前弓较大、髓腔较小、大转子骨头游离的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就目前而言,髓内固定手术依旧是治疗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首选方案,且临床已有较多的临床文献资料表明,髓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疗效显著,黄波等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一文中亦通过文献资料表明,髓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有效性。

倒置LISS手术一开始主要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和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治疗中,该手术通过植入微创锁定钢板螺钉来固定骨折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倒置LISS手术需要贴附于股骨近端,手术过程中无法避免手术创伤,导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得不到良好的控制,且由于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的恢复时间也较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髓内固定对骨质疏松骨折具有更好的把持力,因此,倒置LISS手术用于复杂股骨近端骨折依旧存在较大的临床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髓内固定术和倒置LISS手术治疗34例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发现,采取髓内固定术治疗的17例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功能恢复评分及首次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采取倒置LISS术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故认为,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加陕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的临床应用优点,故认为,该手术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疗效手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早期应用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