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叩醒中国》

2016-09-07 11:30于成松
党建 2016年9期
关键词:寻乌福音幅画

于成松

今年5月,我接受了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交给的一项光荣任务——为寻乌调查纪念馆创作一幅画。

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调查,无论从革命指导的意义上,还是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都是一个珍贵的样本,一个成功的范例。

为把这幅画创作好,我把自己沉浸在《寻乌调查》的8万多文字里,融入作者营造的历史氛围之中。同时,翻阅相关图片近万幅。而后,我又用10余天时间构思了30余幅关于《寻乌调查》的草图,都被之后的构想一次次排除。

定不下画稿,我的创作冲动没有归宿,心里非常烦躁。晚睡晚起的我,又在蒙眬中连遇多次快递送件打扰。第三次是我孩子订购的一本书,是货到付款,敲门就被打扰了,还要付款,烦!真烦!

没想到,灵感就在此刻不请自来。敲门,扰睡梦;送货,报福音。毛泽东,不就是一个问路者,唤醒人们的睡梦,唤醒中国,给中国人民给中华大地报福音的吗?叩醒中国!哈哈。我的心一下平静下来。

我邀请朋友来推敲和示范敲门的动作。

我把画面用真实和意境交织。

毛泽东敞开胸襟,举起差不多与自己等高的左手,用中指和食指敲门,用谐音寓意“宗旨突出”,“十指连心”。

旁边的斗笠和手提的马灯,则是向观众说明:茫茫雨夜,毛泽东带去的是一盏指路明灯,是星星之火。

毛泽东光着赤脚是农民本色,踏在石地,接地气,既能高瞻远瞩,又深入社会底层。这里不仅暗喻“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谚语组成毛泽东战略思想活的灵魂,也展现了毛泽东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画面中,有着中华文化特色图腾老屋的门前,被挡上了很不和谐的一看就是附加的半截木栏,或可引导观众联想到我们的国家当时被外来势力侵扰,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悲惨状态,人民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半开的屋门寓意主人对来者的期待。古老墙面破旧的地方被补上几块新砖,砖头上长出的倔强野草,欲告诉观众一个季节的到来。堆积在台阶上的陈年落叶,总有一天会燃起燎原之火……

当我终于完成这幅画的创作,却发现画面中有踌躇笔触,不尽心意。

毛主席啊毛主席,您写的《寻乌调查》如此真实、深刻、精辟、精美,那么庞大、繁杂的“寻乌”社会体系,在您的笔下变得异常清晰而有条不紊,叹服我震撼我。我无话可说。

重画。重新画。

傍晚,我感觉到了饥饿。走进厨房揭开锅,淡淡自问:“谁帮我把饭都做好了?”定定神,才记起是自己给自己准备的没吃的早餐。

还是傍晚,我去给敲门的家人开门,责问:“一夜都去哪了?”回答说,是晚上,刚下班。

早晨,窗帘的缝隙照进明晃晃的光亮,心想,这月亮真亮。拉开帘子,才知道是第二天了。

当画完最后一笔,我把画笔颤颤巍巍悄悄放下,不敢往画面上再看一眼。我想把多的一眼留给观众。

我很想祈求:在建党95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叩醒中国》能穿越时空,把党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呈现于今,传承下去。

若能如愿,我心足矣。

(此画已捐赠给寻乌调查纪念馆)

(责任编辑:王锦慧)

猜你喜欢
寻乌福音幅画
因生病而孤独的孩子的福音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买画
遇见大师
POT TUCK
猜画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江西省寻乌蜜橘荣膺“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
寻乌画卷
懒人平板电脑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