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2016-09-07 09:25扎西普尺杨喜珍西藏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西藏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日喀则857000
中国马铃薯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薯日喀则市中薯

杨 利,扎西普尺,杨喜珍,谢 婉(西藏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西藏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 日喀则 857000)

遗传育种

日喀则市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杨利,扎西普尺,杨喜珍,谢婉*
(西藏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西藏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日喀则857000)

针对西藏马铃薯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的现状,以‘艾玛土豆’为对照,在西藏日喀则市对引进的13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以及1份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性状表现丰富,‘200905’、‘中薯18号’较当地对照增产明显,薯块经济性状较优,适宜在日喀则市推广种植,彩色马铃薯‘D613’产量高于‘黑美人’和‘黑金刚’。

日喀则;马铃薯;引种;比较试验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适合马铃薯的生长,但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存在品种退化,产量不高等问题[1]。彩色马铃薯营养丰富[2],市场前景良好,广受消费者的青睐。为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改善品质,西藏自治区薯类脱毒中心于2014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引进了13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与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系统选育的高产品系‘200905’一起以当地主栽品种‘艾玛土豆’为对照在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适合日喀则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促进该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属高原温带季风干旱、半干旱气候,海拔3 836 m,年平均温度8℃,年均积温2 956℃,年均日照长3 249 h,雨热同季,降水集中在6~8月,年降水量400 mm,年无霜期136 d,气候适宜,适合马铃薯种植。试验地为沙壤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青稞。

1.2参试品种

参试马铃薯品种有‘中薯2号’、‘中薯5号’、‘中薯9号’、‘中薯11号’、‘中薯17号’、‘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21号’、‘中薯901’、‘D613’、‘200905’、‘黑金刚’、‘黑美人’和‘青薯9号’14个品种(系),以日喀则市当地品种‘艾玛土豆’为对照。其中‘中薯901’和‘D613’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高代品系材料,‘200905’为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系统选育的品系材料,‘艾玛土豆’为当地主栽的农家自留种。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2次重复,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小区长×宽为5 m×4 m,每小区5行,播种100株,行距×株距为80 cm× 25 cm,试验地四周设5 m保护行,保护行品种为‘青薯9号’,水渠宽1 m。对照为‘艾玛土豆’。

1.4种植方式

2014年5月10日,进行播前深耕,施农家肥500 kg/667m2,磷酸二铵(P2O546%,N 18%)25 kg/ 667m2,尿素(N 46%)15 kg/667m2,硫酸钾(K2O 50%)35 kg/667m2。5月20日播种,采用整薯播种,每个薯块50 g左右。单垄单行,开沟起垄,垄高20 cm,在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各浇水1次。现蕾期培土1次。9月25日收获。

1.5调查项目及方法

马铃薯生长期观察记载物候期,统计主要农艺性状;收获时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考种,按小区单收计产[4]。

2 结果与分析

2.1主要物候期

由表1可以看出,出苗率达到95%的只有‘中薯18号’、‘200905’和‘艾玛土豆’,‘中薯9号’、‘中薯11号’出苗率不足50%;‘中薯9号’、‘中薯17号’在7月7日现蕾,最晚的是‘中薯21号’在8月5号现蕾;‘中薯17号’于7月11日最早开花,最晚的是‘中薯21号’于8月12日开花;‘中薯2号’、‘中薯5号’未见现蕾和开花;生育期最短的是‘中薯11号’、‘黑美人’和‘中薯5号’,分别较CK早成熟29,27和24 d,生育期最长的是‘青薯9号’、‘200905’,分别较CK晚成熟5和1 d。

表1 不同品种(系)物候期Table 1 Phenophase of various varieties(lines)

2.2植株形态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植株株型多与CK同为分散型,‘中薯18号’、‘中薯19号’和‘中薯21号’为直立型,‘黑金刚’、‘黑美人’和‘中薯17号’为半直立型,唯有‘青薯9号’是直立分散型;植株最高的是‘200905’,为88.1 cm,较CK高27.0 cm,最矮的是‘中薯11号’,较CK矮了42.6 cm;主茎数最多的是‘中薯2号’,达8~10个,最少的是‘中薯901’和‘黑美人’,只有1~2个;‘青薯9号’主茎色为紫色,‘中薯901’和‘黑美人’主茎色是绿色带紫色网纹,‘中薯21号’为紫褐色,‘中薯19号’、‘D613’和‘黑金刚’是浅褐色,其余均为不同程度的绿色;‘中薯18号’、‘中薯19号’、‘D613’和‘青薯9号’的花冠色为紫色,‘黑美人’为浅蓝色,‘中薯2号’、‘中薯5号’未见花,其余均为白色;天然结实性最好的是‘D613’,‘中薯2号’、‘中薯5号’、‘中薯9号’、‘中薯17号’和‘中薯18号’未见结实。

表2 不同品种(系)植株性状Table 2 Plant traits of various varieties(lines)

2.3薯块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中薯18号’、‘中薯21号’和‘200905’的皮色为黄色,‘黑金刚’和‘黑美人’为紫色,‘中薯17号’、‘D613’和‘青薯9号’是红色,其余均为白色;‘D613’是肉红色带白圈,‘黑美人’是肉紫色中有白点,‘黑金刚’是肉深紫色,其余肉色为黄色或白色;除了‘中薯19号’、‘D613’芽眼深外,其余皆是中或浅;‘中薯2号’的薯形为圆形,‘中薯5号’、‘中薯9号’、‘中薯11号’、‘中薯21号’和‘黑美人’是长圆形,‘中薯17号’和‘D613’是长椭圆形,‘中薯18号’、‘中薯901’和‘黑金刚’是长形,‘中薯19号’和‘青薯9号’是椭圆形,‘200905’与CK一样,是扁圆形。

表3 不同品种(系)薯块性状Table 3 Tuber traits of various varieties(lines)

2.4结薯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单株产量以‘200905’最高,为2.35 kg,较CK增加1.31 kg,‘中薯18号’较CK增加0.02 kg,其余都较CK低,单株产量最低的是‘中薯11号’,为0.10 kg,较CK减少了0.94 kg;单株结薯数最多的是‘D613’,为45粒,‘中薯2号’、‘200905’为24粒,CK为19粒,其余品种较CK减少1.8~15.5粒;大中薯率较CK高的依次有‘中薯9号’、‘中薯17号’、‘青薯9号’、‘中薯901’和‘200905’,其中最高的是‘中薯9号’、‘中薯17号’达到70%以上,大中薯率最低的是‘中薯2号’、‘D613’,皆不到10%。

2.5产量表现

由表5可知,小区平均产量最高的是‘200905’,为67.83 kg/20m2,其次是‘中薯18号’为61.93 kg/ 20m2,分别较CK增产38.77%和26.70%;‘黑美人’的小区平均产量最低,仅有2.85 kg/20m2,较CK减产94.17%,其余品种都较CK减产17.45%~79.85%。

对试验取得的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重复间F值=0.24<F0.05=4.60,无显著差异;品种间F值=28.89>F0.01=3.70,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200905’与‘中薯18号’差异不显著,但与CK差异极显著;‘青薯9号’与CK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都与CK差异极显著;‘中薯901’、‘中薯2号’、‘中薯19号’和‘中薯21号’差异不显著;‘D613’、‘中薯5号’差异不显著;‘中薯17号’、‘中薯11号’、‘黑金刚’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品种(系)结薯性状Table 4 Yield component of various varieties(lines)

表5 不同品种(系)小区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Table 5 Analysi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verage plot yield of various varieties(lines)

3 讨论

试验地处于高海拔地区,5月20日播种,出苗期气候干旱,未进入雨季,同时由于引进品种(系)适应性的不同,出苗率差异性较大,其中出苗率最好的是‘中薯18号’、‘200905’和‘艾玛土豆’(CK);单株产量以‘200905’最高,为2.35 kg,较CK增加1.31 kg,其次是‘中薯18号’,较CK增加0.02 kg;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小区平均产量表现以‘200905’、‘中薯18号’表现最佳,增产性明显,植株长势好,薯块性状优,折合产量分别为2 262和2 065 kg/667m2,较CK分别增产38.77%和26.70%。所以,‘200905’和‘中薯18号’适宜在高原一季作的地区推广。

彩色马铃薯品种产量较常规马铃薯品种产量低,但综合经济价值高。有研究发现[5],随着海拔的升高,紫色马铃薯产量、粗蛋白、淀粉和花青素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不断降低趋势,因此在高海拔选育相对高产的彩色马铃薯品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试验中‘D613’产量最高,其次是‘黑金刚’、‘黑美人’,颜色‘黑金刚’更深,因此,‘D613’和‘黑金刚’更适宜在高原种植。

引进的中薯系列除‘中薯18号’外,普遍产量表现不高,综合多年的引种经验,由于西藏与北京气候差异较大,引进的品种多不适应,而从相似气候的青海省引进的品种及甘肃省引进的品种则适应性更强。

[1]刘正玉,曾钰婷,斯年,等.拉萨市马铃薯品比试验初报[J].西藏农业科技,2010,32(1):25-28.

[2]陈丹,郭志强,孙士林,等.黑色马铃薯品比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207-1208.

[3]陈花桃.12个马铃薯品种(系)在临洮县山旱区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5):30-31.

[4]杜梅香.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定西市半干旱区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4(3):37-38.

[5]郑顺林,张仪,李世林,等.不同海拔高度对紫色马铃薯产量、品质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 1420-1423.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Newly Introduced Potato Varieties in Shigatse City

YANG Li,ZHA Xipuchi,YANG Xizhen,XIE Wan*
(Tibet Potat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Shigats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igatse,Tibet 857000,China)

ract:Potato varieties planted in Tibet are few,and deterioration is serious.Based on these situations,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Shigatse City,Tibet including thirteen introduced varieties(lines)and one breeding line developed by Shigats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using'Emma Potato'as a control.The varieties tested showed rich variations in many traits,and'200905'and'Zhongshu 18'outyielded the control with good tuber traits,therefore,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Shigatse.In addition,thecolorfulpotato'D613'wassuperiorinyieldtoothertwocolorfulpotatoes'Blackkingkong'and'Blackbeauty'.

rds:Shigatse;potato;introduction;comparative test

S532

B

1672-3635(2016)03-0129-06

2015-06-09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2ZR-36)。

杨利(1988-),男,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

(Corresponding author):谢婉,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育种及脱毒研究,E-mail:hulixw@163.com。

猜你喜欢
青薯日喀则市中薯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日喀则市唐卡传承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种植密度对青薯九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芒市冬作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