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马家轩:雕刻别样晚年

2016-09-07 11:27江媛媛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马老蛋壳小提琴

江媛媛

在那个炎热的午后,我进入了一个蛋雕的世界。昏暗的客厅内,两个陈设柜里整整齐齐码放着造型各异的蛋雕,蛋雕的玻璃罩折射出柔和的光线,好像在告诉来客它们的与众不同。一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轻抚过柜门——已是白发苍苍的他就是这些蛋雕的创作者,非遗“马氏蛋雕”的传承人——马家轩。

巧遇大师,开启艺术之梦

马家轩与蛋雕的缘分还得追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马家轩出生在一个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堂伯马应彪在上海创立了当时第一家中国人的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儿时的马家轩经常跟随父亲去公司里玩耍。一天,他误打误撞跑到了一间工作室里,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计正在布置橱窗,他瞧见六七岁的马家轩,便冲他招了招手,“快过来,这个给你玩儿。”马家轩伸手接过一个细细长长的金属物件,“这个不好玩!”马家轩摆摆手。“这是打孔器,你不喜欢,那给你这个!”伙计笑眯眯地掏出一个蛋壳,马家轩一瞧,呀,这蛋壳真是好看,上面绘制着五颜六色的图案,还穿着一条彩线。

马家轩对这个彩蛋爱不释手,他小心翼翼地把它保存起来,一有空就拿出来欣赏。自小就喜爱绘画的马家轩想到自己制作蛋壳工艺品。小学四年级那年,学校组织的手工比赛上,马家轩用他精心构思制作的四连串彩蛋一举夺得了一等奖。打那以后,马家轩成了学校里的风头人物,而艺术的种子也悄悄地在他心里生根了。后来,他又开始广泛涉猎音乐、摄影等等艺术门类。

当时,年幼的马家轩并不知道,那个把彩蛋和艺术之梦一起送给自己的小伙计,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国画大师叶浅予。

1954年,一心做着艺术之梦的马家轩高中毕业了,却因种种原因与艺术院校擦肩而过。自小体弱多病的他考入了华东体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到青海西宁体育局工作。那一段经历,让马家轩获益匪浅,“我的身体开始变棒了,也学会适应各种环境,坚毅成长。”之后,马家轩又调至安徽,在合肥无线电厂做模型设计师,在这里,他的一双巧手找到了广阔的施展天地。

马家轩珍藏了许多旧物件,他拿出三把大小不一的小提琴,轻轻抚摸着琴身,告诉记者:“这几把琴都是我为女儿而作。幼时,我父亲为我买过一把小提琴,那是我最珍惜的东西。”两个女儿相继出生之后,马家轩也萌生了教她们拉小提琴的想法。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要在合肥买到一把适合小孩子的琴几乎不可能。于是,马家轩想到了自己动手做。对制琴一窍不通的他,去书局找来一本《小提琴制作》,对照着自己那把小提琴,边看书,边摸索,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出了一张1∶1的设计图。他不断摸索、实践,记不得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他终于制成了第一把小提琴。他甚至找出了书本教材中的76处错误,并将其整理寄给了出版社,很快收到了对方的回复和肯定。

“这琴身的面板,是最难做的部件。它必须薄得恰到好处,共鸣箱才能发出好的音质,‘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又太瘦。”而这,都是马家轩无数次的悉心选料和打磨加工而出。

艺术创作,让生活慢下来

1985年,马家轩退休了。他开始正经八百地玩儿起了自幼一直热爱的蛋雕和摄影。马老笑着说:“人家都说这老头挺怪。”可不是怪么,别人退休了爱在家打打牌,他摆弄蛋壳、泥巴;别人买鸡蛋看新不新鲜、论斤买,他只看鸡蛋个头和颜色、论个买;别人出门散步爱聊天,他出去散步,看到脚边的泥土,也要捡一小袋回来。

搞创作这些年来,马老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闲下来的时候,他会沉浸在自己喜爱的音乐和古书的世界里。还会常抽时间给热爱艺术的孩子们上上课,过得充实快乐。“经常有朋友问我,马老您这么大年纪了,依然健步如飞,是有什么秘诀吗?我哪里有什么秘诀,就是一颗好心态。不攀不比,简简单单做自己热爱的创作。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艺术大家能够长寿,我想就是这个道理。我84了,除了长时间搞创作造成眼睛和颈椎不好,其他都非常健康。”

一个不足五平米的小小封闭式阳台,一张简陋的工作台,这就是马老的工作室。在蛋壳上做绘画和雕刻,是一件精细十足的慢活。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要经过构思绘图、选料加工、绘画雕刻、修整装饰这几个步骤。“这每一步,都急不得。否则就要功亏一篑。有一次,我已经完成了创作,就在我把蛋雕作品装饰起来的时候,稍微心急了一下,一不留神把作品碰碎了。当时内心是非常非常难过的……”退休后的马家轩有足够多的时间,他让自己静一些、再静一些,硬是将自己的性子打磨成了现在的样子。搞艺术创作需要有激情迸发的时候,每当马家轩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便会欣喜不已,用最快的速度把它记录下来。可是一旦投入到了创作中,他又会心静如水,忘却一切地沉浸其中。

马老打开蛋雕陈列柜,取出几件他的得意之作。“这是应新华社之邀为兔年而作的作品。我思考了很久,设计了这个蛋雕兔灯,别小看这两只兔子,遍布细密的小孔,需要十足的经验和耐心,做成它们花了我15天的时间,每一只兔都用了四只大小、颜色不一的蛋壳制作而成。”

马老每天的作息时间非常规律,用他的话说,他的生物钟到了几乎分毫不差的程度。“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精力充沛。”他会在上午和下午分别花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心爱的创作,内容涉及蛋雕、泥塑、瓷雕、剪纸……“我不会刻意给自己安排做什么,一切皆是随心。一样创作久了,自觉得有些疲倦和枯燥的时候,便会起身听一听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是我的最爱。”这些年,马老的蛋雕作品内容涵盖广泛,植物、花鸟、山水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他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镂空、点刻的基础上,又发展出透空、套雕、拼雕、组合雕等雕刻技法。每只平淡无奇的小小蛋壳,经过他的巧手,都变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精巧不凡的艺术品。如今,马氏蛋雕已被列入安徽省“非遗”,作品多次获奖,马家轩还获得了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是一个有艺心的匠人。”马老这么评价自己。“我的心是年轻的,普通、平凡的事物往往能勾起我创作的激情。比如摄影,很多人学摄影会追求器材的精良和专业,而我不这样,要拍出好的作品,重要的是相机后面的脑袋。我会带着一颗艺心去寻找拍摄的主题,经常去拍别人不拍的东西。比如脚下的石板,我看到上面有特殊的纹路或形态就会拍下来,然后在上面进行艺术创作,让它变成一幅独特的艺术作品。”

这个白发匠人,正带着一颗生机勃勃的艺术心,不断地为自己的艺术之梦绘上新的色彩。

猜你喜欢
马老蛋壳小提琴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神奇的小蛋壳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103岁老作家马识途:总乐观 勤写作 练书法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长寿之道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蛋壳与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