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璐:方寸金石,韵味无穷

2016-09-07 12:40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篆刻石头创作

篆刻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

一方精巧的印章,虽然仅几根线条的组合,却如诗如画,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张宝璐出生在地道的书香世家,身为教师的父亲闲暇时喜欢治印,他耳濡目染,也对那方寸之地的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高中毕业后,张宝璐创作了自己的第一组作品,是一些当时很受欢迎的电影的名字,如《青松岭》《火红的年代》《艳阳天》等。虽然这组作品艺术上显得稚嫩,但还是给了他莫大的成就感。

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张宝璐拜在上海篆刻家张用博先生门下,系统地学起篆刻艺术。张用博是我国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来楚生的入室弟子,来楚生师承吴让之、吴昌硕,而又能自成一格,其肖形印更是融汉画像、古肖形印为一炉,在印坛上无出其右。这位师祖的作品给了张宝璐极大启发。

之后的20年,是张宝璐老师的创作高峰期,平均每天他都要刻1~2方印,一笔刻错就要重来,一方印刻个一二十遍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张宝璐有股钻劲,不管返工多少遍,一定要刻到自己满意为止。

张宝璐老师篆刻,有两处与众不同。

一是选石。他偏爱便宜的青田石、寿山石,从不用田黄、鸡血之类的高档印石。在张宝璐看来,抛去经济成本的考量,关键是,石头价格的高低和其艺术表现力并无多大关系。不光如此,他还有个“怪癖”:好石头不刻!有人拿了高档的石头求他刻印,他回答:“你要是不嫌我的石头差,我给你提供石头。你给的石头我可不敢用,还担心给你刻坏了呢!”

二是印稿“上石”时,人们多是把印稿弄湿了以后蒙到石头上,循着留下的“反文”墨印儿刻。张宝璐却不同,他是对照印稿上的正文,他是对照印稿上的正文“脑补”出反文来,再用毛笔直接写在石头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胸有成竹而又不拘泥于草稿,时不时会有神来之笔。

肖形印是张宝璐篆刻的主要形式之一。张宝璐坦言,他是学理科的,没有正规学过美术,但他并不以此为憾。在他看来,通不通美术,并不影响肖形印创作的艺术效果,肖形印其实是对形象的一种感觉,把具体的事物“印化”,讲究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张宝璐所创作的肖形印内容丰富,除了传统的肖形印式外,成语故事、民族风情、诗词典故等都是他涉足的内容。他在肖形印时代性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如 “春秋广告”一印,上为春秋车马图,中间四个篆字取法魏碑,最下面以中国传统纹饰的形式表现“CQGG”四个拼音字母,既古色古香,又具现代气息。学地理出身的他,看到长江污染严重,深为忧虑,遂刻“濯发图”,边款“长江之水清兮,可以濯我发”,以表达作者对治理好母亲河水体污染的一种美好期望。

前几年,张宝璐得了帕金森综合征,虽然饱受身体震颤和肌张力增加的困扰,却仍然刻印不辍,他在“拳王阿里”一印的边款中以“阿里有铁拳,宝璐有钢刀,拳王作榜样,斗倒帕金森”勉励自己,病魔虽可恶,但也激发了他对艺术人生更深的感悟。退休以后,除了带小孙子,他把其他时间全都交给篆刻了。

钟情于篆刻几十年,一直很低调的张宝璐老师却有个很高调的梦想:让篆刻这个小众艺术能够得到大众的关注,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传承这方寸之地的极致之美。

欣赏张老师更多作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如果您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拨打电话0551-62607765!

猜你喜欢
篆刻石头创作
别小瞧了石头
《一墙之隔》创作谈
篆刻
创作随笔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