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众包的社会化内容生产把关机制探讨

2016-09-07 23:38陈敬良林芷羽
今传媒 2016年7期

陈敬良++林芷羽?

摘 要:本文从选题型、内容型和资源整合型三种新闻众包的模式出发,分别选取典型案例探讨了各类把关机制的特点和差异,研究了新闻众包的把关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把关方法较少,把关力度不足;用户缺乏专业性,把关结构松散;作者与用户立场不同,把关标准不统一。由此,本文试图针对新闻众包的社会化内容生产把关机制提出改进建议:加强选题分类机制,发挥专业媒体把关作用;提供低门槛的把关服务,先行筛选内容降低专业难度;设立把关标准层级制度,完善把关激励机制。

关键词:新闻众包;把关机制;公民新闻;社会化内容生产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005-04

在网络化与社会化的背景下,新闻生产不再是传媒机构的特权,“社会化内容生产”给予了用户成为“生产者”与“把关人”的机会。“社会化内容生产”是网络化与数字化结合的产物,它具有参与门槛低、涉及范围广、用户基数大、创作方式多等特点。“新闻众包”是社会化内容生产其中一种典型模式,它是由媒体机构发布众包任务刺激网民接受并完成新闻报道的行为。Frederick Fico等(2013)[1]认为虽然公民新闻形式较为复杂,但可以促进意见市场的繁荣,政府应该予以支持,民主性使参与性新闻有了更大的影响。相对传统新闻前导型、阻拦型的把关,新闻众包的把关属于后置型和民主型,它放大了休梅克把关五层次中的个人层次重要性,使把关机制更多地受到用户认知策略和价值观的影响[2]。

新闻众包同样包括传受两方,但在社会化内容生产背景下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受者转换为创作者、投资人、把关人等,传者更多是任务发布者和监督者,引导舆论的权利被相应减小。滕瀚(2014)[3]认为众包新闻的“众包”指的是广大用户自产新闻,因此核心是“用户自产”。从另一个层面看,新闻众包的传者不再是单向输出自我意识,而是通过互联网收集集体智慧并生成符合受者需求的新闻作品。综上所述,新闻众包是以媒体为中心,将原属于传媒人士的新闻工作外包给大众,集用户智慧共同创作新闻作品、调查新闻事件的社会化内容生产模式。

如图1所示,新闻媒体在众包平台上发布任务后,由接受任务的用户进行创作并提交任务,用户创作的同时对作品进行了自把关。新闻媒体审核与把关用户作品后会在众包平台上公布最终筛选出的成果。

一、新闻众包的模式分类

本文从新闻众包的内容分类入手,将新闻众包的模式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选题型新闻众包,指对新闻主题征集建议,挑选符合用户与媒体需求的选题来制定新闻报道方向;二是内容型新闻众包,指对新闻报道、信息、资料与数据进行众包,以生产低成本、多元化的新闻为目的;三是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即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指以新闻专业人士发起的向用户募集新闻报道费用的融资行为。

(一)选题型新闻众包

选题型新闻众包指向用户征集新闻选题,从中采纳具有报道价值的选题来进行媒体议程设置。比如新浪网“两会选题会”向用户征集社会、民生等方面议题,旨在深入了解受众的内容消费倾向[4]。众包新闻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与深度,使用户对媒体报道工作更具亲切感与参与感,同时也让媒体更深入地了解用户想法。

选题型新闻众包的内容生产模式把传统意义上编辑的部分权利交给用户,让用户自主进行选题策划与构思[5],刺激用户反应以完成“贡献内容”的任务。在“两会选题会”中,利用用户对两会的关注鼓励用户生产选题,用户为了让选题增大选中率,在生产过程中会利用自己的经验、认知对内容进行选择、加工。

选题型新闻众包的筛选标准主要依据情感参考策略、补偿模式、连接模式、风险模式等进行筛选。选题是否符合主体意识形态、文化习俗、价值框架、报道策略等,媒体是否有相应资源和人力支持完成选题报道,是选题型新闻众包的主要筛选标准。新浪网新闻中心对选题的标准主要包括符合两会及网站要求、代表集体利益、具有可操作性等。由此看出,选题型新闻众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化内容生产下用户缺乏专业性和公正性产生的创作偏差问题。

选题型新闻众包的把关机制中媒体人士的操作权限被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众参与带来的内容生产低质量无秩序问题。新浪网新闻中心有规范的把关规则,即筛选出具有新闻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内容上交至选题审议小组确定当日选题。在此过程中,选题审议小组则是负责引领用户进行有序创作的意见领袖。

(二)内容型新闻众包

内容型新闻众包指收集对事件报道、资料、信息及数据等方面的集体智慧来创作新闻作品。内容型新闻众包分为合作型和积累型,合作型指用户之间进行内容合作生产,积累型指用户不断发表新闻相关信息。Grasswire即属于收集信息的积累型新闻众包,它允许用户对当下的热点新闻发表看法并支持用户发布相关素材[6]。

内容型新闻众包的内容产生模式主要为用户单独或团队创作新闻作品、参与调查性报告、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它并不具有明显的普适性,对用户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有一定的要求。王琨茸(2015)[7]把众包新闻的运作过程分为选择众包任务并邀请用户参与、设置众包平台、分派众包任务与核查众包结果四个环节。

内容型新闻众包的选题标准为需要具备时效性强、趣味性强及传播力高等特点,同时要遵循政府新闻出版政策。内容型新闻众包更适合某一些需要内容创新、分散工作量的新闻类型,比如调查新闻、突发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些新闻由于信息量巨大、地域跨度大与发生的突然性,与内容型新闻众包参与用户基数大、移动终端普遍化与用户遍布范围广等特点相契合,更适合采用内容型新闻众包的方式进行创作生产。

内容型新闻众包的把关机制建设需要通过多方面进行把控[8],由于数字化时代的海量信息管理难度大,必须从多方面对传播内容树立管制标准[9]。通过普及新闻专业知识培养“人人把关”的能力能让网络拥有自净功能。大多众包平台的筛选技术缺少容错性与灵活性,挖掘用户的潜在把关能力变得更为重要。由于用户个人意志容易对内容把关造成主观性影响,因此媒体人士作为把关标准的制定者应该引导用户进行正确的自把关,防止新闻内容把关只注重个人利益而丧失公正品质。

(三)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

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即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指由新闻专业人士发起的向网络用户征集新闻报道费用的融资行为。如众筹网在2013年推出由新京报资深记者巫倩姿发起的《揭秘金钱左右下的时尚圈》新闻众筹项目。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的内容生产模式中,众包平台的操作权利与职责范围更大[10]。它涉及的三个主要参与者分别为项目创议人、捐款人与众筹平台[11]。虽然新闻众包中大众角色发生巨大转变,但媒体记者仍然在新闻众包中担任重要角色,并且在新闻生产中自觉遵守客观规则。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突破了传统新闻生产的封闭格局,将用户以资助者的身份加入到新闻把关环节中,作为把关人之一起到了内容监管作用。

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的选题标准中,用户认为新闻选题有没有价值是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能否获得投资的重要条件。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的选题应具备能经受用户甄别的新闻价值,能引起用户的阅读兴趣,并考虑用户利益与关注领域。

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的把关机制中,用户因为资金的投入对新闻内容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并有权利向生产者提出要求。在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的把关机制中,项目创议人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对新闻内容进行判断与创作,而用户作为资助者对新闻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与约束。邓涛(2013)[12]指出在网络时代,网民参与到贡献信息还原新闻全貌的过程中,新闻把关人与把关对象发生重合,新闻的传播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四)三类新闻众包的适用范围

在把关难度上,选题型新闻众包与内容型新闻众包均面临内容复杂化、人力耗费大等问题,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的主要问题则是难以把控报道的公正性;在把关强度上,内容型新闻众包和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中用户自把关的意愿更强,力度更大。在把关结果上,选题型新闻众包的把关成果由于经过新闻机构的层层筛选,可以直接反映媒体的报道需求;内容型新闻众包的大量“民间新闻作品”经过技术、人工把关后,最终成果深具创新性与潮流性;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的投资人是用户,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以用户为核心”的思想基础。

二、新闻众包内容把关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把关方法较少,把关力度不足

目前新闻众包把关方式主要有用户举报、技术筛选、编辑监督等,相较传统新闻生产把关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创新,且把关效果的实现程度并不高。首先,并非所有的新闻众包平台都具有云端数据库筛选技术,智能把关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利用;其次,用户举报内容的正确性与客观性也有待商榷。网络传播平台人人都有发言权,这造成了“把关人”能力的弱化,当把关力度变小时会造成内容质量不过关的结果[13]。把关人能力的弱化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把关机制在网络时代产生的“不适应性”,传统把关人的把关标准已无法很好地适用于社会化内容生产时代;另一方面新闻众包的作品数量巨大,把关难度增加。

(二)用户缺乏专业性,把关结构松散

社会化内容生产参与低门槛的特点让不同阶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都有权利发布自己创作的内容,但用户的业余性使许多新闻内容并不具有新闻价值和可阅读性,准入门槛低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其次,新闻众包难免会出现主观色彩浓重的新闻内容。比如在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中,用户会出于获得产品、服务的欲望或个人的好奇心等原因对项目进行投资,把关结构的松散使众包平台不能很好地对作品进行监督。网民在互联网时代都是信息生产者,而网民形成的舆论共识也可称为“延迟把关”,这种“把关”行为不具有较好的约束力,因此对传播结果会造成不稳定性[14]。

(三)作者与用户立场不同,把关标准不统一

社会化内容生产具有把关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在资源整合型新闻众包中,作者的选题虽然得到了用户的资金支持,但并不意味着用户与作者的立场一致。作者希望新闻作品能发挥自我的创作能力并输出思想价值,但用户各自对新闻作品抱有不同的期待,甚至希望新闻作品能植入自己的观念。在立场冲突的情况下,作者为了迎合用户、吸引投资而舍弃专业的新闻价值判断会对新闻质量造成恶劣影响。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管理群体智慧是新闻众包成功进行的重要条件,否则把关将变成群体愚昧的过程[15]。Seth C. Lewis等(2010)[16]认为公民新闻应该让活跃的内容贡献者与编辑一起成为把关人,以便有统一的标准对内容进行长期规范的专业控制。

三、对新闻众包内容把关机制的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新闻众包内容把关机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优化建议。

(一)加强选题分类机制,发挥专业媒体把关作用

新闻众包网站可完善选题分类机制,使用户或者专业媒体在把关时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如分成社会民生类、财经类、娱乐类和运动赛事类等栏目,用户和新闻专业人士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把关项目,以专业性优势提高把关效率[17]。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观察大众对新闻的关注数据来为公民新闻进行“定制把关”,筛选符合大众的新闻作品。多方聘用新闻专业人才或者与报社等新闻机构合作,资源互通共享,人才流动互利,提高新闻众包网站的把关专业度。选题分类机制有助于提高把关的垂直专业效率,发挥媒体管理机构的把关作用不仅能够保证把关质量,而且能通过专业把关带动一般用户把关。

(二)提供低门槛的把关服务,先行筛选内容降低专业难度

国内的新闻众包网站并未发展成熟,很多网站缺少专业的编辑审查服务,甚至不具备内容出版的专业资质。社会化内容生产的海量新闻作品给信息检索和把关增大了难度,开发云端大数据筛选技术,提供便捷免费的专业编辑审查服务就成了普及专业把关的重点。平台可实施的把关举措与服务包括:第一,新闻众包网站,以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告知用户新闻把关的常识,指导用户正确把关。亦或在用户浏览选题的同时,在网页上提醒用户客观公正;同时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备注以提高用户自我监管意识;第二,可以评估展示用户的信用度,以此判断用户的信息源可靠与否。赫芬顿邮报在新闻众包的把关过程中,通过网站邀请、招募作者以及让普通用户不断升级等方式确保新闻源更加可靠[18];第三,新闻众包网站可以借助内容筛选技术,在短时间内让上传内容通过初步审核,让不合规的内容在上传后的第一时间被剔除,网站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对不合规内容的分类再次进行审核,删除不适合传播的内容并对作者发出警告。

(三)设立把关标准层级制度,完善把关激励机制

新闻众包可以依据不同的选题方向与聚合社区分类对把关标准设置层级制度,并根据不同等级形成不同新闻预计成果,对不同的成果进行不同的资源补偿[19]。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成立“兴趣聚合”或“资源动员”社区,聚集用户的资金、时间来完成必要的任务[20]。传者与受者在新闻众筹中参与整个制作过程,受众以“把关人”的身份参与到新闻内容的筛选上,不单能了解作者的生产进度,还能与作者进行沟通,促进新闻作品的完成。新闻主题若切合用户兴趣点可以增加用户的把关主动性[21],在众包新闻中,组织级次的把关约束力不断下降,而个人和社会系统层面的“把关”效力越来越大。网络是信息的出发站,而网民作为网络的使用主体,对筛选、加工传播内容具有很强的主导作用,因此倡导网民自把关可以减少把关费用,进行把关辅助。新闻众包网站提高用户自我把关能力的同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用户的把关操作,防止用户个人意识干扰新闻的客观生产。

四、结 语

在受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巨大差异的今天,新闻众包的出现无疑为新闻发展创新生产力提供了一条新道路。受众从传统单向的新闻报道消费中解放出来,以创作、投资等方式投入到与己有关的社会化内容生产中,为新闻众包加上了“多元化”、“民主性”的标签。但目前我国的新闻众包网站仍然存在着缺少专业把关编辑服务的问题,因此,要想根据我国社会化内容生产背景与新闻生产具体情况来解决把关机制中出现的难题,依靠用户、编辑、技术等多方面力量促使新闻众包朝着专注质量、服务受众的趋势发展,未尝不是一次值得尝试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Frederick Fico, Stephen Lacy, Steven S. Wildman, et al. Citizen journalism sites as information substitutes and complements for united states newspaper coverage of local governments[J].Digital Journalism, 2013, 1(1).

[2] Chadha K, Steiner L.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citizen journalism initiatives[J]. Journalism Studies, 2015,16(5).

[3] 滕瀚.媒介融合视域下众包新闻的“三重角色”[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

[4] 叶珊.《赫芬顿邮报》创新策略解析:博客、资讯、互动[J].中国记者,2015(7).

[5] 张灵敏.互联网新闻内容运营的探索与启示——以《赫芬顿邮报》为例[J].传媒,2014(7).

[6] 滕瀚.众包新闻:未来新闻报道模式中的一匹黑马[J].传媒观察, 2014(8).

[7] 王琨茸.众包、众筹新闻: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新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8] 余少佳.当今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研究[J].华中人文论丛,2014(1).

[9] 张美娟.“微新闻”下的把关人考察[J].新闻世界,2013(5).

[10] 王云龙.众筹新闻模式运作困境及前景展望[J].中国报业, 2014(16).

[11] 朱松林.网络化新闻生产模式探析[J].编辑之友, 2013(1).

[12] 邓涛.敢问谁是新媒体的“把关人”[J].传媒,2013(4).

[13] 刘奉洁. 网络媒体时代的“把关人”的角色重构[J].今日湖北旬刊, 2014(5).

[14] 丁骋,杨雪芳.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再论“把关人”理论的变迁[J].新闻知识, 2015(6).

[15] 李红梅.浅谈新闻众包的内容生产[J].新闻世界, 2014(9).

[16] Seth C. Lewis, Kelly Kaufhold, Dominic L. Lasorsa. Thinking about citizen journalism[J]. Journalism Practice, 2010, 4(2).

[17] Holton A E, Coddington M, Homero, et al. Whosenews? Whosevalues? Citizen journalism and journalistic values through the lens of content creators and consumers[J].Journalism Practice, 2013,7(6).

[18] 刘溢敏.赫芬顿邮报用户制作内容的特色分析[D].河北大学, 2014.

[19] AgapieE,Monroy-HernándezA.Eventful:crowdsourcinglocalnews reporting[J].Proceedings,2015(1).

[20] 王雅慧.用集体智慧和资本做新闻:新闻众筹模式的梳理及影响分析[J].东南传播, 2014(5).

[21] 李永玖.众包概念下的互联网新闻信息采集模式、影响与未来[J]. 东南传播,2015(2).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