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维度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价值

2016-09-07 18:28李正治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

李正治

【摘 要】 网络维度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是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信息素质迅速提高的时代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需要,也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与手段多样性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及其广泛运用,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开展,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与时俱进,积极推动课程教学与网络技术的相互整合,开展网络维度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一、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信息素质迅速提高的时代需要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重要成果与主要标志,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在开启了人类科技发展新纪元的同时,其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与即时性,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与获取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并由此催生了信息社会的出现。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当代大学生,是与网络相伴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已经远远超出其他的工具与途径,成为知识获取、信息传播、休闲娱乐,乃至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情绪发泄的重要平台与主要场地。据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从年龄结构来看,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群体占比较高,达19.6%;从职业结构上看,学生是占比最高、规模最大的群体,为25.2%;从网络依赖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程度网民对网络的依赖比例最高,比较或非常依赖网络的超过60%。网络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技术和工具范畴,为当代大学生群体开辟了“第二生活空间”,成为其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关注网络空间、投入网络生活的同时,网络技术也逐渐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学习的习惯与方式。由于网络技术极大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数量和速度,使得大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与疑问的求证上变得及时而便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优势被削弱、“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地位被撼动;与此同时,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选择性空前提升,其已不满足于被动的灌输与接受,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的从属地位被改变。教学对象信息素质的迅速提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积极变革教学模式,熟练掌握并适当运用网络技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网络化。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需要

所谓实效性,就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是实践活动结果对于目的的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那么,由此推展,所谓教学实效性,就是指通过对学生实施教学活动而取得的实际效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亦即教学活动的实施结果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程度。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长期面对并需要努力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任何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手段上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但其间的关键必然在于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创新。毕竟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手段只是载体,教学内容才是核心。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取决于其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常是以教材知识为中心,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关注于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往往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脱节。而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及其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与即时性,促使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现实问题,更加注重于理论的分析和问题的解释。偏重理论教条、缺乏现实观照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消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学实践工作者,笔者在长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为部分大学生所重视和接受,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受到质疑,而是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缺乏对大学生现实学习、生活、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观照,未能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进与创新的着力点应放在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上,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相契合,直面大学生思想问题产生的现实根源。

三、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与手段多样性的现实需要

人是发现、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主体。人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发现、获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能动地选择和处理信息,从而领会意义、建构知识。实际上,教学不过就是发自于实现教学对象获取信息知识的需求。因此,及时总结学生学习特点、采取易于触动学生感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与手段,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常以教师、教材知识为中心,通过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形式开展教学,即所谓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迅速发展和音像、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广泛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课程知识体系也实现了立体化呈现,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黑板教学的枯燥和语言叙述的单一。但实际上,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教师、教材知识的中心地位与灌输式的知识信息单向流动模式仍然在延续。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固然能够以较高的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学生相当数量的知识信息。但与网络相伴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其学习方式因网络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其强烈的自觉获取与利用信息意识使其更趋向于借助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而传统的知识信息单向流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极易影响其学习热情,导致其学习动力的削弱甚至消解,从而催生出课堂上的“拇指族”和“低头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注意继续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中积极因素的同时,应努力开辟网络教学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放性、交互性与即时性的优势,机动信息传递时间,扩展信息传递范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空间上的束缚,增强知识信息传递的双向互动性,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葛喜平.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低的理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学术交流,2004(9).

(2)朱理鸿.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