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2016-09-07 15:10张胜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历史教学中职

张胜利

【摘 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积极挖掘创新教育因素,利用先进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学生的思维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中职;历史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一、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起着不同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因材施教,积极推行实践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爱护学生的探索勇气,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2、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应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发挥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的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潜力,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为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教学任务说成是“河”,把完成教学任务看成是“过河”的话,那么,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教学看成是为学生“过河”、“搭桥找船”,而学生学习则是不动脑筋的去“过桥”或“坐船”,坐享其成。创新教育所要求的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消极被动的地接受学习为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教师的教法不能再在“搭桥找船”上兜圈子,而是诱导学生自己“下河”,进而在教会学生怎样游泳上下工夫,让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供创新舞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创造力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连续体。在教学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气氛,相信学生的智能和个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好科学的志趣,在课堂上新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共同探讨学问并且尊重别人意见的良好品质,即使在普通中学,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培养创造思维和创造力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为此,创设“师生换位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笔者从封闭式的一元课堂模式走向开放式的二元甚至多元课堂模式,将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变成双向交流式的互助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去探究。创设“师生换位”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读教材,集体讨论备课,模仿教师讲课,通过此法,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其间主讲人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集小组集体智慧,设计教学形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育学生认识创新巨大作用,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论一种新生产力的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构建,还是一种新的思想理论的提出,一项科技发明创造,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杰出创造人才艰苦探索的结果,或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或是深刻总结历史兴亡教训,或是经过不断更新和完善,或是付出沉重的代价才取得的,唯其如此,才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从而使学生自觉形成科学的创新观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质疑探索是创新教育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能力来源于不断质疑,发现新问题。学生质疑、探究、解疑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发展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目地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卑心理、紧张心理常常导致学生不敢提问,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认真对待,让学生鼓起勇气,敢想、敢说、敢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其次,要设法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探究。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采用课前布疑、讲中设疑、课后质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思考、不断探究,使问题在质疑探究中逐步解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见解、新结论,再形成质疑探究的个性品质。这对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把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潜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使课堂充满生疑求解的活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创新能力,使其能逐步成为学生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能够在将来从事的社会工作中延续发展,成为创新性人才。

五、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在历史课堂中,应加强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依据现有的知识敢于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求异主要源于思维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而思维的求异是创造的开始。在历史课中训练思维敏捷的方法是巧设疑难、激发思维。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组织讨论:“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这样的问题十分有意思,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还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六、学习历史上杰出创新人才锐意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创新作为高层次的智力活动,需要人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历史上杰出创新人物不仅以其创新成果传世,而且,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百折不回的创新品质,也值得后人景仰。

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已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华.创新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2014-09-

[2]伍亮.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职业教育,2015.01

[3]朱君.符清明.历史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3(1).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历史教学中职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