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9-07 15:39张念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认知水平角色生物教学

张念喜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教学实践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突出学生为主体,突出师生互动,突出情感调节,突出实验教学,最大限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生物教学;角色;师生互动;认知水平;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2

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得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改变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历经生物教学二十余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许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就自己几点浅陋的见解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和提升。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这是旧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满堂灌的“教书匠”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1.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通过展示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时,通过一问一感受,来引入课题

(一问)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一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

此时,课堂顿时活跃起来,答案五花八门,学生互相争论谁对谁错。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答案在哪?同学们都会带着问题翻书探究。

2.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出现了“满堂问”的尴尬。诸如“对不对”“是不是”低级问题充斥课堂,看似课堂气氛活跃了,但学生受益不多,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形式,反而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独立思考的空间,危害最大。所以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有效提问,适时掌握学情,关注难点重点,必须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当好“组织者”、“引导者”,避免学生只关注于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

二、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而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这些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之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善于设计演示实验

设计合理的小实验,教师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就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则将势必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如何区分,确实有一定难度,不妨一试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可以随手捏一个小粉笔头成粉末状,随手烧一张小纸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分析及讨论这个实验的现象和成分的变化,在教师的指点下,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这样一来,无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是生物教学的又一目标

在生物课中,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对生命之源——水的介绍,在许多章节中都有涉及,但内容大都简略、分散,不够详尽、具体,给学生的印象也不够深刻。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水资源的匮乏,水污染的严重性和污水净化的迫切性,我设计了一节以“水的污染和净化”为主题的探究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水质是如何变化的?

1、用手电筒照一下透明塑料杯中的水;

2、在水中加入6滴牛奶并搅匀;

3、再用手电筒照一下塑料杯中的水,记下两次照射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学生思考:1、水中牛奶在哪里?

2、你能容易地把水中的牛奶分离出来吗?

你肯定看到了牛奶在水中迅速扩散现象,你不可能分辨出牛奶是从哪里进入水的。同样道理,污染物也会溶解在水中,并通过水体运动流向远方,这就是污染物为什么影响到离污染源很远的水质的原因。

寻找解决水污染的方法

(二)你会过滤茶水吗?

1、在一个塑料杯中倒入一些凉茶水,观察茶水的颜色。

2、在漏斗中垫上一张滤纸,在其中倒入碾碎的木炭粉(或实验室中活性炭)木炭粉量约是漏斗容积的一半。将漏斗置于另一个塑料杯的上方。

3、慢慢地将茶水倒入漏斗中,以免溢出。

4、观察过滤后的液体。

学生思考:

1、解释当茶水倒入漏斗中过滤后,你所看到那些变化?

2、能否多过滤几次,为什么?

刚做过的探究实验告诉我们,水污染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六、让你的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处在学生视野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之中,能否在学生中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能力形象是极其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并储存,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试想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师,怎能通过你的课堂让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呢?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学生钦佩,赢得学生的好评,教学的实施就能顺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任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认知水平角色生物教学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卧床患者照顾者预防压疮自我效能和认知水平的影响